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力的生成探索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5224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力的生成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力的生成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力的生成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力的生成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力的生成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力的生成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力的生成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力的生成探索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力的生成探索学习,是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成长方式。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人们就开始学观察、学说话、学走路、学做事。然而,在信息量呈几何级数激增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认识、审视、思考学习问题,聚焦更深层次的学习力的概念。 “学习力”是什么?“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管理学领域,由美国人睿斯特于 1965 年提出。对于其基本内涵,国外有学者认为,学习力从结构上看,它应包含学习力的原发层面、学习内化层面和学习力外化层面等三个层面。学习力的原发层面包括学习的意志、兴趣、动机、毅力、价值观等内容;学习力的内化层面包括现有文化知识基础、智力、记忆力、理

2、解力、思考力、学习的效率以及观察力、分析力、综合力和评价力等内容;学习力的外化层面则包括对所学知识的释放力、应用力、适应力、创新力等。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学习力概括提炼为四个组成要素: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 2004 年 3 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给予了极大关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课程目标是“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和探索的能力”、“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等等。可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力的生成

3、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用学习力的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在回归生活的教学内容中生成学习力-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兴趣、动机,目标越大,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动力就越大。这是学习的动力源。其中,兴趣是最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中思想政治传统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目中无人,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科、社会为本位。主要表现为:其一、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对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际问题的需要关注不够,以学科知识体系代替教学内容体系,常常为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逻辑严密而不惜牺牲有价值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具体教学内容。其二、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表述

4、主要着眼社会需要的政治训导要求,而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年龄特征缺乏应有的关注。教材内容的表述不大注意区分哪些是领导者、理论工作者应考虑的问题,哪些是大多数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这种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科、社会为本位的教学内容,极大降低甚至扼杀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力更是无从谈起。 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确立一种新的教学内容观,是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不再将课程局限于教材文本的学科知识,它突破了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的观念,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纳入了课程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

5、块”的理念,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其必修课程由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四大模块组成。这四大模块的内容设计基于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发展和学生了解、适应、参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生活实践,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不同主题,以及生活逻辑为主线,以必要的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了新型的课程内容

6、体系,比较好地处理了知识点和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体现了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以生活逻辑为主线,以及把思想政治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的创新思想,改变了原课程标准过于注重学科体系、知识传授的脱离生活实际的现状,也较好地克服了思想政治观点概念化、形式化、标签化的弊端。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摒弃过去以知识体系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政治新教材中丰富广袤、特具生活和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回归“生活世界”,就能最大限度激发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力的逐步生成。 二、在力求创生的教学过程中生成学习力学习创

7、新力 学习创新力来源于系统思考,包括观察力、约束力、评价力、应用力,是学习的较高要求。学习创新力的培养离不开富有创生性教学过程的引领与熏染。 创生性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教学具有独创性。新课程的教学是一种独创性的教学。就教师而言,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研究等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将非生命状态的知识激活,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其传授给学生。就学生而言,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独立地进行着思考、发现与探究,并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着新整合与重组,最后实现自我内化。第二、教学具有质疑性。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就是说,质疑是新思想诞生的逻辑起点,是人们创新行为的一个

8、重要前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包括对书本的质疑,对权威的质疑,对获得现成答案或结果的质疑。在敢问敢疑的同时,学生还应该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要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以便探索出新的问题。 营造创生性的教学过程。其一、应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只有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才能将非生命状态的知识激活,有效地将其传授给学生;只有鼓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实现对知识具有创造性的新的整合与重组。受传统因素影响,学生普遍感到思想政治课难懂,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因此出现“学生无兴趣,教师无感觉的”困境,这就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

9、要求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综合化、生活化、活动化等特点,努力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景、激发主体参与的欲望;这就需要变单向式传授“一言堂”教学为主体间性的“群言堂”,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有效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组织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辩论,使学生在活动中将自己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只有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创新力的先决条件。其二、课堂提问的优化。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体现着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形成。那些适当、适

10、时的提问能起到启迪思维、帮助学习、承前启后等重要作用。而那些“对不对”、“是不是”等随意性的提问在教学中多属浪费时间。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根据具体情况,对问什么、何时问做出精心安排,对于节外生枝的问题及答案也要作必要的预见。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讲授新课中,应在对教材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它们与其他知识的衔接点及新旧知识、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关联处及疑难处,并在此设问。在这些地方设计问题,有利于引起认知冲突,激活思维。二是问题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照顾绝大多数学生。问题过难过易都是不恰当的。三是能够应变。对于学生因思维障碍难以回答的问题可及时用小问题做辅垫性的引路,对学

11、生进行思维疏导。 三、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生成学习力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主要包括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学习效率等是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关键。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机械训练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信息化、现代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教育的任务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

12、进行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自主学习,即“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在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中,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更具重要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过程和活动,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发现问题,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活动。探究性学习在诸多学习方式中,是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究学习因其自身的开放性

13、,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非学校所能满足,图书馆、网络、实地考察等都是学习内容的来源,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因而势必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探究学习通常是围绕着一个实际问题展开的,学生首先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再着手收集分析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综合运用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探究学习必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探究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探究经济、政治、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正确性,一般采用社会调查研究、专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等形式。例如,在经济生活中的教学中,可按单元设置四个综合探究性课

14、题:正确对待金钱;走创业之路;讲求效率,维护公平;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生活新教材(人教版)也按单元设置了四个综合探究性课题;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中国的和平崛起。上述课题都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时,组织综合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探究。 四、在鼓励发展的学习评价中生成学习力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这是学习力的核心。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评价制度,其特点在于:在评价功能上,强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弱化评价的发展功能。课程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排队,比较也成绩的高低、分

15、数的优劣。在评价的内容上,主要突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其中能力主要是适应高考要求的解答能力、应试能力,而非常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内容却被忽视了。在评价的方法上,基本为纸笔测验,按分数高低排队,缺少活动评价、行为评价等其他评价方式,方法单一。在评价的主体方面,评价基本由教师完成,缺少家长及学生的参与,更缺少被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这种单一狭隘的评价制度,在限制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更为严重的是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心理素质和学习毅力的形成,或者说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毅力的养成,使学习成为缺乏毅力支撑的完成任务式的短期功利行为。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改革以甄别

16、、淘汰为特征的传统评价制度已是必然。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改革应高度重视学生发展性评价改革,努力改变以选拔性评价标准取代水平性、发展性评价标准的现象。要将评价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集中于学生的身心、学业、能力、态度和价值观方向上,集中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与考试要注重实践,尤其是要鼓励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要改变纸笔测验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唯一的评价性考试形式的传统做法,要强化实践考评,重视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性评价。如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依据组织能力、拟定计划、交流合作、研究、总结反思等具体环节中的表现给予不同的的等级评价。思想品德素质也可结合学生在班组集体中、学校学习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表现给予等级评价。要鼓励学生的探究与创新,即使在纸笔测验的形式下,也可多设置一些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大胆创新。只有在这种重视学生发展、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的学习评价所营造的和谐、宽松、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