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选修1知识整合及高考题模拟题试题汇编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15040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选修1知识整合及高考题模拟题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选修1知识整合及高考题模拟题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选修1知识整合及高考题模拟题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选修1知识整合及高考题模拟题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选修1知识整合及高考题模拟题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选修1知识整合及高考题模拟题试题汇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 1 专题十四专题十四 历史上重大改回眸历史上重大改回眸 【核心整合】背景背景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影响影响商商鞅鞅变变法法各国改:春秋时有齐国管仲改,鲁国实行“初税亩”;战国时有魏国李悝、楚国吴起改,秦国商鞅变法等。时代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时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经济上出现土地私有制:政治上各国纷纷开展改变法;军事上兼并战争促进了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废分封,行县制;实行编户制度和连坐法。思想文化:焚烧诗书,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土地私

2、有制,保证了农业生产,增强了秦国实力。打击了旧贵族特权,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社会地位,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法律意识。总之,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目的,为秦灭六国、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同时,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农抑商政策、户籍管理制度等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北北魏魏孝孝文文帝帝改改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社会环境较为安定。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鲜卑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进入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是历史的必然。经济:实行均田制、租调制。政治: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与考核制度;实行三长制。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推

3、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复苏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改善了吏治。加快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北北宋宋王王安安石石变变法法北宋中期严重的统治危机。土地兼并盛行,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长期形成的“三冗”“两积”局面得不到解决。行政效率低下,军费开支庞大,财政危机严重,军队战斗力低。庆历新政后,改的呼声越来越高。理财:采用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市易法等措施。军事:采用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实行“省兵”措施,推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

4、法等。改科举制度和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社会危机,抑制兼并,保障了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收入,相对减轻农民负担。改变了宋军原有编制,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推动了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改,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俄俄国国农奴制危机:农奴制严重阻碍社会进步,是造成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道路,有利于工业农农奴奴制制改改俄国长期落后的根源,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方,要求变的呼声日益高涨。亚历山大二世为图自救,积极筹备,强制发起废奴改。克里木战争失败,成为推动改的客观因素。由。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

5、土地。强化村社管理,严格控制农民。命的推行。进行司法改和地方自治改,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推动了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城市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是俄国近代化的重要步骤,但不彻底,改后的俄国经济发展依然赶不上西欧各国。明明治治维维新新幕府统治严重阻碍社会发展。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藩国独立性较大;经济上实行领主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社会矛盾尖锐,下级武士形成独立的改派,迫切要求改变现状。西方国家入侵,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意识增长。武装倒幕成功,减少了改阻力。“奉还版籍”,废藩置县;进行土地改,承认土地私有;宣布“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特权。殖产兴业,大力兴办军事工业和重

6、工业,扶植私人企业;派团出洋考察;培养技术人才。文明开化,移风易俗;重视教育,“求知识于世界”。实行宪政改,颁布宪法,召开国会。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民族国家的统一。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社会生活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很快走上海外扩张的道路。戊戊戌戌变变法法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呼声。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出现“实业救国”的思潮。早期维新思想产生,试图在体制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变。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7、,裁撤冗员。经济:鼓励农工商业发展,改财政,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文化教育:设立中小学堂和京师大学堂,改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提倡西学,培养人才。军事:精练陆军,扩建海军。戊戌政变:改损害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镇压了维新运动。失败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而顽固,对比悬殊;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考向示例考向示例】【例题】(2013全国卷,45)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

8、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 780 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

9、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的背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 分)【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信息“土地兼并加剧,租庸 调制难以维持” 、 “ 有幼未成丁又有年齿已壮岂不背谬!” 、 “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 客户 ”归纳两税法改的背景;第(2)问据材料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 “ 赋不加敛而增入” 、 “ 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

10、” , 联系所学知识从赋税征收范围、收税依据、作用等角度 归纳。 答案: (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 (6 分) (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 赋负担相对公平。 (9 分) 【模块演练模块演练】 1(2013南昌十校联考) 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 ,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的 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

11、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 辱民和穷民。 摘编自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愚民、辱民和穷民。” (3)上述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三个低下”指生产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指生产关系落后,反映的是改前秦国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存在的问题,故应列举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相关措施。第(2)问,解答关键是理解愚民、辱民和穷民的含义,进

12、而联系相关知点,列举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愚民是使人民愚昧无知,应列举文化专制政策;辱民就是侮辱人民,让人民没有尊严,从而尊崇权贵,敬畏皇家,故这方面应列举的是严刑酷法;穷民就是使人民贫穷,此项应列举商鞅经济上与民夺利的相关措施。第(3)问,从“愚民、辱民和穷民”等措施分析可知,法家强调集权,实行严刑酷法等,这是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起来。答案:(1)实行军功受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县制令,提高了行政效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2)愚民: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辱民:实行严刑竣法,建立连坐制度;穷民:实行重

13、农抑商,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3)将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2.(2013东北三省四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治政府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材料二 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

14、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梁启超变法通议(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的目标。(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日本学习西方的异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 “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概括明治政府改的目标;第(2)问对比“异同”关键是找准比较点,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等角度作比较,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找出两者在学习西方历史背景、目的、内容方面的相同点;再据材料“日人之游

15、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概括其学习则重点的不同。答案:(1)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文明开化;成为世界强国,与欧美各国平等。(2)相同点:19 世纪中期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的需要;都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及改教育。不同点:中国仅注重学习西方技术,日本更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2013郑州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

16、集团,在追究并清算 “原教旨” 式的保守派在庚子事变中的责任之后,出于对权威危机的恐惧,于是一变而为新的改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从庚子事件到辛亥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十一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运动“清末新政”。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一场改运动。它和历史上所有传统君主制下的改一样,以传统政治权威合法性为基础,运用传统的官僚行政组织手段,自上而下地进行政策创新,在保持既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进社会变迁和政治结构的自我更新,并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这场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奖励出国留学,扩展新式军队,改司法制度和巡警制度,创立地方自治与筹备立宪等等。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政治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