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15010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时间:时间:2009、 地点:二年段办公室地点:二年段办公室 出席人:年段语文老师出席人:年段语文老师 主讲人:施淑英主讲人:施淑英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 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识字 4”选了三组成语, 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 ,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 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 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 、 风 娃娃 、 酸的和甜的 ,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

2、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 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 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 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 事,感悟生活。识字识字 4“识字 4”有三组成语。第一组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 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三组成 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建议:1、成语理解建议:分组教学,抓住重点。如:第一组可以抓住一个词语突破,其余就迎刃而解 了。抓住联系,词文

3、整合。如:先学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再随机进行“管中窥 豹”、 “一叶障目”等词语的教学。2、实践活动读成语故事,了解一下这些成语的来历,积累几个喜欢的成语搜集成语,进行成语接龙比赛吧!要求:后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必须和前一 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相同或读音相同。瓜熟蒂落落花流水 水到渠成 坐井观天天经地义 一叶障目 13 坐坐 井井 观观 天天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 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 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 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课文比较短,生字也较少,故事学生也较熟悉,应侧重学生自由阅读。 教学建议:1、朗读感悟第三次对话:课文的第三次对话中,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但我觉得他们笑的不一样。 小鸟笑了,他想:青蛙笑了,他想:2、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试 着写写青蛙跳出井口以后 ,写好后和小伙伴交流一下,并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故 事讲给爸爸、妈妈听。3、动手实验:把一张纸卷成圆筒,看看从圆筒里能看到什么。14、我要的是葫芦、我要的是葫芦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 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

5、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 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 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 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1、生字的出示与感知。(1)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3)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 “盯”。 2、教学设计举例片断: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一)看图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二)说话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2葫芦叶子不

6、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三)读文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四)想象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 想得好,画得好。“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后面可能还有什么话没说出来?我来帮他说一说。2、实践活动: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

7、葫芦的人。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题想像说话。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那个人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邻居看见了第二年,那个人有种了一棵葫芦,葫芦又生了虫子15 小柳树和小枣树小柳树和小枣树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 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 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 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1、潜心研究教材,加大预设研究。预设方案一:哪些句子写出小柳树长得漂亮?欣赏小柳树。这么漂亮的小柳树怎么会担心难看的小枣树说它

8、呢?可是小枣树不仅没有说它还夸它呢,谁会夸夸它?(让孩子们通过对话理解小 柳树的不好意思,小枣树的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预设方案二:出示“可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小枣树什么也没说。 ”你能找到这句话在哪里吗?小枣树在什么情况下“什么也没说”?小枣树只是在这个时候“什么也没说”吗?是啊,小枣树也说话的。你们能把不太爱说话的小枣树的话来读读吗?读后你 有什么问题要问?再回到“小柳树不好意思地笑了。 ”2、续编: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不好意思地笑了,它会怎样呢?我来给课文加个结尾 吧!16 风风 娃娃 娃娃课文生动有趣,层次清楚,第二、三自然段是讲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第五到 第七自然段讲风娃娃

9、想为人们帮忙,结果却帮了倒忙。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读 准生字、读通课文以后,让学生围绕“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 不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 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原文最后不是这样的,原文是风娃娃回家告 诉妈妈,觉得很委屈。选入课本时作了改动。教学建议:1、课文在结尾处有意留下了的空间,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小伙伴的作用,借 小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风娃娃,我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你) 。2、说话练习:假如我是风娃娃的妈妈,我想对风娃娃说几句话。3、实践活动:搜集一些资料,告诉同学们风

10、娃娃还可能做什么好事,什么坏事。17 酸的和甜的酸的和甜的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 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 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 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分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 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建议:1、随图感知生字:学生观察讲解图画时出示生字。图文结合认

11、读生字。2、重点品读句子,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每组的第二句话比第一句生动、形 象。)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3、增强实时生成意识,留足生成时空。“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要说葡萄是酸的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会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一说吗?(不明白处可多了)4、组织讨论:生活中,我也犯过像小松鼠、小兔子一样的错误,比如有一次: 续编故事: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商量着去找狐狸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四“我会写”是看图写几句话。图上画的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动物园参观, 假山上姿态不同的可爱的小猴子正吸引着他们。教学时,先让

12、学生仔细看图,然后 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说话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听,说完后让学生评价 谁说得好,好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 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最后让学生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注意把重点放在 激发、调动学生写话的兴趣、愿望上,不要提过多的要求,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本册教材集中安排了 2 次对话(园地 4、园地 8) 。这两次安排都依据的要求:培养 写话的兴趣、看图写话、写自己心里的话。写话的标准:至少写两三句话(掌握最 低线) 。“我会读”是读一则故事,并为下面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 读,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朗读的能力,再

13、安排小组交流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口语交际:“应该听谁的”,是以上面短文中的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可按照下面 的步骤进行。读故事,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编故事,演故事。续编故事,再演一演,或者按自己的想法重新编骑驴 的故事,再演一演。第五单元教材简析第五单元教材简析时间:时间:2009、 地点:二年段办公室地点:二年段办公室 出席人:年段语文老师出席人:年段语文老师 主讲人:施淑英主讲人:施淑英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 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

14、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4-18 课时。识字 5本课内容由五条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应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称赞学会了帮助他

15、人,学会了关心别人,如何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如何与他人共处,在合作中更好地进行发展。称赞中:小獾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小刺猬说:“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看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揭题谈话中,指名读课题后,我问称赞的近义词就是?(表扬,赞扬)你曾经被谁称赞过?为什么称赞你?一个学生说:老师,刚才你就称赞了我,夸我平翘舌音读得好。这就是在无形中创设的一种学会称赞他人的课堂氛围。指导重点句子朗读时,让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从正面进行引导,称赞好的地方,再指出不足。让学生反

16、复地朗读后,说说板凳和作椅子哪一个更难?小獾的称赞为什么会消除小刺猬一天的疲劳?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学会欣赏他人。因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源泉。正如培根所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界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彼此之间多一些欣赏,多一些赞扬。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心目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片美好的回忆。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蓝色的树叶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