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李志荣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4943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善洲—李志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杨善洲—李志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杨善洲—李志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善洲—李志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善洲—李志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善洲事迹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在忙碌中人们常常忘记了感动。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草帽书记杨善洲,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这种久违的感动。看完杨书记的事迹与电影,他的话语还时常回荡在我耳边,他的事迹还常常在我眼前浮现,或是震撼人心、或是感人肺腑。在云南任保山地区遇到百年罕见的旱灾,全市粮田面临绝收时,他和群众奋战抗旱全市第一线,开闸放水, 把建政府办公楼的钱,用来为群众打抗旱井。鼓励群众, “天大旱人大干” 。旱情仍在加剧,他决定如实想国家汇报旱情,请求救济粮,有人劝他说这样多丢面子。他说;“老百姓的饭碗 永远比政府的脸面重要。 ”也许是杨书记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一场

2、大雨救了百姓。杨书记在大雨中讲话“这次是老天爷救了咱们,但我们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当龙王。”这次慷慨激昂的讲话,体现了他要改变群众生活决心,与一个领导人人定胜天,不像恶劣环境低头魄力。经过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硬是在宝山这片贫瘠干旱的土地上,创造出了滇西粮仓的神话。杨善洲书记妻儿户口在偏远农村,生活艰苦,按政策规定本可转为城镇户口。但身居领导岗位的杨书记几次坚决推辞,把“农转非”指标留给其他同志。二女儿初中毕业后想去参加县里招工考试,因为农村户口不符合招工条件而失掉机会。与对家人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相对,杨书记千方百计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求有关部门及时为一批科技干部和农村骨干教师家属办理

3、了“农转非” 。这一严一宽,充分彰显了杨善洲的高风亮节。这样的事例在杨书记20 多年地委书记的工作中有太多太多了。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去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 22 年,建成面积 5.6 万亩,价值 3 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 ”杨书记说, “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 他在位时创造了滇西粮仓的神话,退休后又

4、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大亮山的绿色奇迹。真正做到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党员干部的一生该怎样度过?杨善洲老书记用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一辈子为民奋斗的感人事迹给出了响亮回答。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共产党员一时克己奉公、自觉奉献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追求奉献、不求索取。杨书记做到了,而且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他用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高尚情操,回答了什么叫党性纯洁、信念坚定、人格高尚,筑起了一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丰碑。杨老书记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事迹将永远被我们铭记,一直鼓舞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他用毕生心血为我们留下的滇西粮仓和大亮山林场将继续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作为一名从事园林工作第一线的管理人员,虽然也许无法达到杨书记那种成就、那种境界,但我还是为能和杨书记一样绿化身边的环境,美化自己的家园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