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14507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班级: 姓名: 评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请把答案填在题后表格内。)1、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包括(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鼓舞了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A B C D2、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那么下面哪些是它的弊端(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产品品种单调,质量差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A B C D3、作为战后调整欧洲大国关

2、系的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内容( )A军事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赔款问题 D边界问题4、慕尼黑阴谋的最严重危害是( )A对法西斯侵略妥协退缩 B德国割占苏台德等战略要地C增强了法西斯力量 D加速了大战的全面爆发5、20 世纪晚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中国 6、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A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B1989 年下半期 C1990 年初 D1991 年底7、直接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重要事件是( )中国人民发起全面反攻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美国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 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国家投降A B C D8、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

3、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C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进一步加强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A通过政府宏观的经济调控,创造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 B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C西欧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对美国提供经济援助D二战远离美国本土,对美国经济破坏较小,刺激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0、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 )A地理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 B大国对此地区的争夺和介入C长期存在的历史、宗教和民族矛盾 D海湾战争的影响11、20 世纪 80 年代以

4、后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是(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12、20 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欧盟 B日本 C德国 D美国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打“”,错误的打“”。共 8 分。请把答案填在题后表格内。)13、“二战”后,美国首次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富强的国家。( )14、1991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英文简称是 WTO。( )15、1990 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达 500 多年的历史结束。( )16、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请把 1-16 小题的答案依次填入下面表格内。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三、读图分析题(共

5、11 分)17、阅读下列相关图片,回答问题:图图 1 1 引领时代引领时代 图图 2 2 “汽车之父汽车之父” 图图 3 3 网络长椅网络长椅(1)图 1 中“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2 分)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2分)(2)图 2 中“汽车之父”赞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4 分)(3)图 3 中“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 分)(4)领略科技进步成果,举一例说明科技改善了人类的生活。(1 分)四、材料分析题(共 30 分)18、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业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6、。材料二:首先,从整顿改革危机最深的金融业开始,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私人的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其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再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整顿。(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什么时期的状况?(2 分)(2)针对材料一中的状况,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3 分)其中心措施是什么?(3分)(3)材料二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什么?(2 分)(4)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新政”,其“新”的含义是什么?(3 分)(5)2009 年开始,中国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请结合身边的事实,列举一例说明。(2 分)19、材料

7、1: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世界。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强国,从 50 年代后期起,也开始推行霸行主义政策。两国都走上了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80 年代,美苏控制世界的能力下降。美苏关系由对抗转为对话,从紧张走向缓和。东欧发生变以后,1991 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同年年底苏联解体。以美苏对峙和东西方冷战为特征的旧世界格局不复存在了。 材料 2:1991 年 6 月,南斯拉夫的两个共和国斯洛文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此后,南斯拉夫人民军同这两个共和国的武力量在克罗地亚发生大规模冲突。1992 年上半年,随着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大批进驻南斯拉夫,这一武装冲突基本告一段落,

8、但波黑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近年来,巴以冲突不断。在亚洲,有印巴之争,南海领土之争。 材料 3:1991 年,海湾战争爆发。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出兵,轰炸南联盟,我驻南使馆也遭到轰炸,造成重大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2001 年 4 月 1 日,美国飞机撞毁我战机,我飞行员王伟壮烈牺牲,事后,世界人民对美国的这一行径进行了强烈遗责。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根据材料 1,请你说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3 分)(2)材料 2 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3 分)(3)材料 3 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世界还是动荡不安的。你认为导致这些

9、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 分)(4)由此看来,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4 分)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什么?(2 分)五、探究题(本题共 15 分)19 世纪人类的知识量大约 50 年翻一番,20 世纪初则缩短为 30 年,20 世纪中叶为 20 年,到 80 年代只需 3 到 5 年。世界的重大发明在 16 世纪只有 26 项,17 世纪增至 106 项,18世纪增至 156 项,19 世纪增至 546 项,进入 20 世纪,仅前 50 年代就达 961 项,比此前的总和还多 127 项。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探究以下问题:(1)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10、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是哪个资本主义国家?(2 分)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请写出 19 世纪 40 年代中国遭受的殖民侵略战争。(2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何时?(2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先后领导了两次政治运动,请举一例。(2分)(3)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2 分)(4)你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一项?(1 分)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 分)(5)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你准备怎样应对?(2 分)九年级历史下册期

11、末综合测试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ABDCDDBCDAA17、(1)瓦特 改良蒸汽机 (2)卡尔本茨 内燃机 (3)第三次科技革命(4)汽车、飞机的发明运用,使我们出行更加方便。或者: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18、(1)1929 至 1933 年经济大危机时的状况。(2)实施罗斯福新政,其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3)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4)“新”体现在: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实施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5)扩大内需。如家电、汽车下

12、乡,国家给予 13%的补贴等优惠政策。19、(1)标志着“冷战“结束,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局面不复存在。(2)地区冲突、领土争端等。(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答出 1 点即可得 3 分。)(3)威胁和平与安全的霸权主义是最主要的原因。(或者可加:一些地区和国家固有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等)(3 分)(4)两大主题:争取和平和发展经济。任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只是要从政治、经济发展角度回答有理的均可给分)20、(1)英国 鸦片战争 (2)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 戊戌变法(或者辛亥革命) (3)科教兴国的战略(4)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可利用因特网查找学习资料。(结合了自身实际均可给分,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的酌情扣分)(5)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要能联系自身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