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4128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程教学大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体育课是大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计划内容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体育课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任务是: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2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较熟练地掌握 1-2 项专项

2、运动的理论和技术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使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拼博向上的精神风貌。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1)十六式太极拳:a.基本技术:使学生重点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以及腿法。b.成套技术:以十六式太极拳成套的十六个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六式太极拳的套路,提高学生太极拳的实际表演能力。c.理论方面:通过理论讲解和电教,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概况、分类及要点,掌握武术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d.身体素质:

3、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同时提高武术基本功。(2)初级剑:a.基本技术:使学生重点掌握初级剑基本手形、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以及腿法。b.成套技术:以初级剑成套的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初级剑的套路,提高学生初级剑的实际表演能力。c.理论方面:通过理论讲解和电教,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概况,并且知道武术的分类及要点,掌握武术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d.身体素质: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同时提高武术基本功。(3)初级长拳第三路:a.基本技术:使学生重点掌握长拳运动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b.成套技术:以长拳成套的三十六个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极拳的套

4、路,提高学生长拳的实际表演能力。c.理论方面:通过理论讲解和电教,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概况、分类及要点,掌握武术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d.身体素质: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同时提高武术基本功。(4)体育保健课:a.理论方面:重点讲述体育的功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要求学从理论上进一步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日常锻炼。b.实践部分:主要学习和掌握自我按摩养生的手法、16 式太极拳及 24 式太极拳。在完成教学的情况下,结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c.在素质方面: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三项,并在课内外安排一定的时

5、间练习。d.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患病情况区别对待。e.注意课内外锻炼相结合,增进保健效果。三、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三、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表理 论电 教技、战术身体素质游 泳总学时体育4222432体育42184432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体育课是大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计划内容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体育课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德、智、体全面发

6、展的人才。其任务是: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2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较熟练地掌握 1-2 项专项运动的理论和技术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使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拼博向上的精神风貌。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1)篮球:a.技术方面:重点掌握篮球运动的传、运、投、突破、防守等基本技术,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及熟练性、协调性,提高临

7、场运动的能力。b.战术方面:重点掌握进攻、防守战术基础配合;快攻和防守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和进攻半场人盯人;区域联防和进攻区域联防等全队战术得理论知识、方法及要点,并付诸教学比赛实践。学会根据本队特点制定攻、防战术,合理掌握进攻节奏。加强战术意识的培养,提高实战能力。c.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紧密结合,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掌握锻炼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原则与方法,科学的进行锻炼,全面发展身体素质。d.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对篮球运动建立正确的概念并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实践起指导作用。(2)排球:a.技术方面:使学生重点掌握排球运动六项技术中的基本技术(半蹲准备姿势和并步

8、、交叉步移动、正面上手发球、正面下手发球、正面双手垫球、正面双手传球、四号位扣球、单人拦网技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技术中难度较大的技术。b.战术方面:以个人战术及前排“两点攻”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上明确,实践上掌握,同时介绍部分难度较大的战术。提高学生排球比赛的实战能力。c.理论方面:通过理论讲解和电教,使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技战术分类及要点,掌握排球基本规则和裁判法。d.身体素质: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同时发展专项素质。(3)足球:a.技术方面:以踢球、停球、头顶球、运球和抢截球等基本技术为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和熟练程

9、度。b.战术方面:重点掌握二、三人局部进攻配合和边路进攻战术;局部防守中的保护、补位、斜线防守战术配合,并通过教学比赛,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培养战术意识。c.身体素质方面: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二者紧密结合。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展专项素质。d.理论方面:通过理论讲解和电教,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及锻炼价值;足球技术和战术的种类及运用方法,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4)羽毛球:a.技术方面:重点掌握羽毛球运动的握拍法、发球法、击球法以及步法中的基本技术。在教学中以单项技术为主要教材,综合技术为一般教材,通过原地模仿、场地对打练习,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水平。b.战术方面:重点掌

10、握单打战术中的发球战术、接发球战术、压后场战术、四方球结合突击战术。双打战术作为介绍内容。注重结合教学比赛来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c.素质方面:注意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紧密结合,贯穿教学始终。d.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基本技术、战术及规则、裁判方法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5)乒乓球:a. 技术方面:使学生重点掌握乒乓球运动技术中的基本技术(基本战位和基本姿势、基本步法、正发下旋球与不转球、正手发右侧上旋急球(奔球)、正手攻球、推挡与拨球、慢搓、弧圈球),并是学生初步掌握发球、攻球、弧圈球、推挡、接发球技术中难度较大的技术。b. 战术方

11、面:以个人基本战术及发球抢攻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上实践中明确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介绍部分难度较大的战术,提高学生比赛实战能力。c. 理论方面:通过理论讲解和电子教学,是学生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基本理论知识及技战术分类,掌握乒乓球基本规则和裁判法。d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同时发展专项素质。(6)健美操:a.技术方面:使学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及健美操成套动作,并逐步提高动作的节奏、力度、幅度和表现力。b.理论方面:通过健美操的理论讲授和电教教学,使学生了解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概况,锻炼方法及健美操主要的规则和裁判法。c.素质方面: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相结合,

12、保证身体素质练习落实到每一节课中。(7)体育舞蹈:a.技术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体育舞蹈中拉丁舞的基本动作,组合和套路及舞蹈风格,逐步提高音乐的节奏感、动作的美感及表现力。b.理论方面:通过对体育舞蹈理论讲解、多媒体教学以及实践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今世界和国内体育舞蹈的历史、发展、现状和特点,明确体育舞蹈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法。c.素质方面:一般身体和专项身体素质相结合,全面发展身体,并使素质练习体现在每节课当中。(8)武术散打:a. 技术方面:使学生重点掌握武术散打的基本步法、基本拳法、基本腿法、基本摔法,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散打组合技法。b. 战术方面:以主动抢攻、佯攻巧打、引蛇出洞、以逸待

13、劳为主要战术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上明确、实践上掌握,同时介绍部分难度较大战术,提高学生武术散打比赛的实战能力。c. 理论方面:通过理论讲解和电教,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概况、分类及要点,掌握武术散打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d. 身体素质: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同时提高武术基本功。(9)体育保健课:a.理论方面:重点讲述体育的功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要求学从理论上进一步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日常锻炼。b.实践部分:主要学习和掌握自我按摩养生的手法、16 式太极拳及 24 式太极拳。在完成教学的情况下,结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c.在素质方面: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三项,并在课内外安排一定的时间练习。d.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患病情况区别对待。e.注意课内外锻炼相结合,增进保健效果。三、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三、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表理 论电 教技、战术身体素质游 泳总学时体育4222432体育421844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