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文学史(二)分类笔记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50KB
约3页
文档ID:45138381
古代文学史(二)分类笔记_第1页
1/3

读书笔记整理 一 —— 古代文学史(二) 关键词: 文学 常识 笔记 文体 流派 文体——时间——代表人物——性质(来源、宗法)——概念、风格——得名原因——影 响 1、简斋体——北宋——陈与义,号简斋——以杜甫、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为三宗—— 提出“不可有意于用事”,又重视句法、造语凝练,突破瘦硬,直致、浅语、简洁、白描, 意境恢弘圆融,雄浑沉郁——《简斋集》 2、后山体——北宋——陈师道,号后山——学黄庭坚专精苦吟、呕心沥血,风格奇拙, 提倡“宁拙勿巧,宁朴勿华”,简省字句——缺乏华采,唯余瘦硬——《后山集》 3、山谷诗体——北宋——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提倡以学问为诗 ,学杜甫以故为新, 变俗为雅,学韩愈“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炼字用典 好奇尚硬 笔势奇纵 生新瘦硬 4、“活法”和“悟入”说——南宋 ——吕本中—— 早年师从黄庭坚、陈师道,瘦硬; 后学李白、苏轼,舒畅自然 ——“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乎规 矩” “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 “以苏济黄” 5、同光体-——晚清——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陈 三立、沈曾植等 6、台阁体——-晚清——、歌功颂德——杨士奇等 7、铁崖体——元代后期——杨维桢——宫词、竹枝词、古乐府,自成一派,仿效者众 8、诚斋体——南宋杨万里——有意矫正江西习气——题材:小情趣 手法:白描、想象 风格:流转圆美、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层次曲折、变化无穷 ,是南宋诗风转变的关键 9、稼轩体——辛弃疾——内容丰富、艺术上转益多师,加入诸多创新,以散文句法入词 经学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开拓词境,词乐分离,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 10、东坡体——苏轼——宋诗的风格范式——于景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 风格多样,基本风格:刚健含婀娜,豪放加平淡;清丽雄健、清旷闲逸;主导高风绝尘的 诗风,超越世俗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 11、易安体——李清照——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深悲巨痛的内容, 凄婉悲怆的格调,有旖旎、细腻、柔丽、温婉的一面,又有刚健、洒脱、俊爽、贞刚的一 面 12、樵歌体——朱敦儒,字希真——隐逸词派——深藏幽怨、虚无,语言浅白如话,形象 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 13、王荆公体——王安石——早年奇险劲峭,晚年形成荆国公体,闲淡沉郁派别——时间——代表人物——性质(来源、宗法)——概念、风格——得名原因——影 响 1、湘乡派——咸同年间——曾国藩、吴汝伦等——学识宏通,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雄 奇瑰伟——桐城衰而复振,曾氏文自成一家,列籍湘乡——腾播人口 2、中晚唐诗派——清末民初——樊增详、易顺鼎——很快由盛而衰了 3、南社——清末民初——柳亚子等——“操南音不忘本” 带有政治色彩的文人结社—— 五四时解体 4、汉魏六朝诗派(湖湘诗派)——道光、咸丰年间——邓辅纶等——首尊“八代”、明 言复古,亦刻意模仿——“墨守古法” 5、宋诗派(宋诗运动)——主张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 ————曾国藩、何绍基等6、形式派——清初——李渔——戏曲理论系统化的标志,讲究娱乐和写作技巧 7、苏州派——清初——李玉——政治时事剧 8、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主要从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的纤佻,恢 复唐宋散文的传统,被称为“文人之文” 9、阳湖派——嘉庆年间——江苏阳湖人张惠言、恽敬——在总体上是以桐城派为宗的, 但在许多方面有突破,他们对桐城派大家都有批评,兼取子史百家加以修正,博雅工丽 10、桐城派——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派别——方苞“义法” 姚鼐 “义理、考证、文章” ——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政权服务为目的,以秦汉语录、古文为楷模 11、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等——师法苏、辛,豪放苍凉——江苏宜兴,古地名阳羡 12、浙西派——清初——朱彝尊——著就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标举神韵、清空、淡远、 清丽的标准,推崇姜夔、张炎的“清空”境界,追求清空醇雅,——《浙西六家词》—— 波及百年词坛 13、常州词派——嘉庆年间——张惠言、张琦兄弟,周济—— 欲挽词作内容空虚的颓风, 竭力强调词的比兴寄托,反对无病呻吟之作,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 辛之面目”,文辞深美闳约 14、江西诗派——北宋——黄庭坚、陈师道、吕本中——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 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诗歌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宋 诗的艺术特征 15、西昆诗派——北宋初年——扬亿《西昆酬唱集》——讲究声律、辞采、藻饰、用典 16、苏辛词派——南渡初期——陈亮、刘过、张孝祥——气势磅礴、悲凉慷慨 17、辛派词人——浓郁的爱国激情、慷慨悲壮的词风 18、道学派——南宋中期文坛上的散文派别——朱熹等——宣传儒家理学、道学家的文论 思想,畅达明快、平易简洁,多讲学之文和语录体,风格近乎欧阳修、曾巩 19、功利派——南宋中期文坛上的散文派别——陈亮等——继承论辩文传统,评论时事, 鼓动性、逻辑性、感染力都强,雄赡豪迈,近乎东坡 20、清雅词派——南宋中后期——开山大师姜夔,还有吴文英、史达祖、张炎、周密等— —格调文雅、疏朗开阔、清丽工整,见人工之巧 21、江湖诗派——书商陈起《江湖集》 ——宗师:刘克庄 成员为布衣、小官吏,流转江 湖,献诗卖气学说 性灵说——清中叶——与宗唐、宗宋的道统文学观相对,主情,抒发真性情,提出文学进 化论,反传统破偶像,反模拟,求创新——袁枚、郑板桥等 肌理说——清中叶——提倡“义理”加“文理”,儒家经典结合结构辞章,要求以学问为 根底,用考据充实内容——翁方纲 格调说——清中叶——用唐诗格调表现出封建政治、伦理道德观念,恢复儒家温柔敦厚、 中正和平的传统,口号是“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为封建 统治服务——沈德潜 神韵说——清前期——重视文学独立的艺术价值,提倡淡远清新的意境、含蓄蕴藉的语言, 加强了文字的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提倡写山水景色、个人情怀——王世祯革新(变革、运动)——时间——概念(性质、来源、得名原因、中心、意图)——影响 (作用、后果) 代表人物(作品) 1、小说界革命——晚清文学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02 年——梁启超《新小说》杂志,《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提出口号,意图“改良群治理”,“欲新民,必自新小说 始”——适应了文化文学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2、诗界革命——戊戌革新失败后——1902 年 “新民”宗旨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1899 年,《夏威夷游记》首次批评古典诗歌传统,指出传统诗歌的终结命运——为“五四” 新诗运动做了准备 发难者:梁启超 巨擘:康有为 巨子:丘逢甲 蒋智由 3、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提携王安石、曾巩、苏轼—— 作诗讲究气格,以文为诗,开创一带诗风——使宋文、宋诗自具面目小说类别 狭邪小说——道光、光绪年间——狎优题材 鲁迅“专叙男女杂沓”——《九尾鱼》、《青 楼梦》、《花月痕》、《海上花列传》 新小说——清朝末年——拥护“小说界”革命的作者创作的各种类型、面貌的小说作品, 文白、雅俗兼具,包括政治小说、谴责小说、科学小说 谴责小说——嘉庆后期——“革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比无藏 锋,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 知政府不足以图治——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趼 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鄂《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科学小说——经以科学,纬以人理,均错文学其中,“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 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吴趼人《新石头记》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