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3754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 80 年代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引入我县以来,水稻生产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由于受传统直播技术影响,使这一先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跑样走形,直接影响到我县水稻育苗移栽(插秧、抛秧)的顺利进行。现在的生产技术多是建立在“高产、多抗”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播种时间的安排、施肥的时间、次数和量、病虫草害的控制、水分管理、收割翻晒的管理等方面与优质稻生产不相适应,出现倒伏、减产、整精米率低等问题。下面我就五个方面对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仅供参考。一、育秧一、育秧过过程中存在的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1播种量播种量过

2、过大大在育秧过程中,不论是新开发稻区还是老稻区,播种量过大的现象都有所发生,实际操作时,机插每盘播种量增加到150250,抛秧每孔增加到810粒,甚至10粒以上。由于播种量过大,造成秧苗瘦弱,色泽不正,移栽到本田后,表现为缓苗慢分蘖力差。因此,一定要按标准适量播种,机械插秧播种量以每盘100130为宜,手插秧以300350为宜。抛秧以每孔46粒种子为宜。2炼炼苗存在的苗存在的问题问题 炼苗是预防生理性立枯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生理性立枯病的发生与早春气温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一般连续出现10以下低温或温度不稳定,忽高忽低的时候就极易发病。我县部分水田区由于延后炼苗时期,一叶一心到二叶一心期床内温度经常

3、超过30,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秧苗的素质,削弱了秧苗抗低温的能力,一旦遇上不良气候条件,加重生理性立枯病的发生程度。由于延迟炼苗时间或者不炼苗,再加上播种量过大,就会形成“牛毛苗“:绒密、细长、娇弱、抗逆性差、易得病,秧苗上插秧机后很容易被拦腰切断或损伤根系。因此,水稻育秧工作中,应重视炼苗,应在秧苗出齐后一叶一心期开始炼苗。刚开始通风炼苗时,要在秧床背风面小量通风,随苗龄的增加和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通风量,当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1 2以上时,可揭膜完全通风。通过炼苗,来增强秧苗耐风寒、抗病的性能。立枯病的防治立枯病的防治问题问题 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容易发生的病害,而且发病后扩散迅速。防治立枯病除

4、了要及时炼苗外,重要的措施还有苗床酸化水处理和药剂处理等。移栽中存在的移栽中存在的问题问题31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水稻的产量构成为:穗数穗粒数粒重。根据我县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秧苗质量较低,秧苗移栽到本田后损伤较多,补苗工作不能及时跟上,造成基本株数不足,平均每平方米不足30株,每亩达不到2万株,每亩成穗数在20万左右,很难获得500kg以上的较高单产。几年前,五常市一农民获得单产水稻722kg/亩,是典型的高产地块,获得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抓住了基本苗数,从而保证了亩有效穗数。这块地平均每亩;基本苗为2.6万株,每亩成穗数高达343万个。在实际生产中,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应精心插秧、抛秧,做好补

5、苗工作,使每亩株数达到2.02.5万个,每株 4苗左右,基本苗达到 911万/亩。2移栽移栽时间时间拖后拖后近年来,随着水田面积的不断扩大,6月移栽的比重越来越大,大致有25%的秧苗不能在6月1日前完成移栽。实践证明6月10日移栽的水稻要比5月25日移栽的减产10%左右,所以还应该严格要求“不插6月秧“。还应该大力推广以4月1525日育秧,苗龄在3035天,5月15日6月1日前完成移栽为最佳时期。水水层层管理和施肥管理和施肥问题问题1. 水水层层管理管理4水稻秧苗移栽到本田以后,科学地利用水层,可对水稻生长发育起到合理的促控作用,目前我县的水稻生产中,在管理水的问题上存在以下问题:水层无明显的

6、深浅变化,缓苗期部分田块水层过深而造成漂秧现象(抛秧田比较严重)。分蘖末期不能排水晒田而造成无效分蘖增多,成熟期往往由于水层过深而造成贪青晚熟(近几年,水源紧张,特别是井灌区水源特别紧张,已至于农民不愿意晒田。)。所以,插秧、抛秧后应保持水层 56m,突出强调的分蘖后期(7月10日左右)应排水晒田,晒到稻田退黑转黄,新土不开裂为度,这是控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成穗率,防止倒伏,促进早熟的有力措施之一。田间工程不尽完善,部分田块不能达到单排单灌的标准,灌水排水都是一条渠,出现能灌不能排的现象,这样的弊端主要有两个:一是不能及时灌排,不能按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给水、控水,如果发生潜叶蝇,也不能排水控制

7、漫延,如果发生了潜叶蝇,要是不能排水控制将可能转为株害,迅速漫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二是串联排灌容易造成病害的相互感染。因此在田间工程设施上仍要坚持单排单灌的原则。2. 施肥的施肥的问题问题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水田区存在施肥量不足的问题,有5的只施用标准用量的50%左右,而且只注重底肥忽视追肥,这种掠夺式经营土地的方法只能是地越种越薄,粮越打越少。针对当前的现状,在今后的水稻生产中,要施用足量的肥料,并要氮、磷、钾均衡施肥,每亩除施用二铵1520kg,尿素10kg做底肥外,还应施用硫酸钾10kg(这是以往易被忽视的)做底肥,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促早熟、防倒伏。施足底肥后,还应该追施硫酸铵或尿素

8、15kg/亩。忽视农家肥 农家肥是我国传统的当家肥料,但由于近年来化肥的冲击,已越来越被人们忽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土壤内有机质含量不断降低,土地冷凉板结,而以化肥完全代替农家肥又造成粮食成本增加等等。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施用农家肥做为向土地投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求水田应施用优质农家肥23m3/亩,以培肥地力,保证水稻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四、水稻品种四、水稻品种问题问题我县大面积发展水田以来,一直没有确定适合本地区的水稻当家品种,不是生育期过长,就是生育期适合而产量低。建议在今后的水稻品种上本着主推一种、繁育一种、试验多种的原则,为水稻生产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有条件时应建立水稻种子基地,以解

9、决种子的问题。6五、科技力量薄弱五、科技力量薄弱问题问题我县的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真正懂得农业技术的人员甚少,所以在水稻育种移栽生产过程中,显得技术力量比较薄弱,而且在技术力量的分布上,存在着县、乡、村的不平衡。因技术力量的不足,加之群众技术生疏,造成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技术服务力量不足的矛盾。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乡镇农民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到外地请教技术人员或购买一些科技书刊,即使这样,育秧失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长此下去,必然会牵制我县水稻生产的发展。因此,我们在科技培训工作中,首先应该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培养自己水稻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注重培养农民技术员,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深化科技兴农工作,应当大力推行以行政为保证,物资为基础,技术为核心的集团承包,推广应用新技术,大面积提高单产。在今后几年里,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业技术人员下乡,到户,更多的开展科技普及活动,更多的举办科技大集、科技培训班,建议政府更多的关心在一线的广大科技推广人员,更多的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推广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