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1)教学大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3069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通史(1)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通史(1)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通史(1)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通史(1)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通史(1)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通史(1)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通史(1)教学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通史 (1)教学大纲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通史课程是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使学员通过学习,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历史基础知识,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初步学会历史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史学理论和知识解决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本课程的要求: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包括教育)、军事和外交概括,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历史概念,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

2、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及传统美德和思想情操教育,培养学员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本课程为 6 学分,学时。分两个学期学习教学大纲第一单元(1-3)中国原始社会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原始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解体的历史过程;了解我国远古居民对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了解我国远古神话和传说所反映的原始社会的情况;了解私有制、阶级的产生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掌握氏族的形成,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教育的起源等基础知识。2第一

3、章中国历史的开端我国境内的直立人遗址;山顶洞人时期氏族制度的形成。第二章从母系氏族的繁荣到原始社会的解体母系氏族的繁荣;父系氏族的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第三章远古神话和传说神话传说中的部落和部落集团;传说中所反映的原始社会生活。重点:我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遗址。原始社会的划分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我国境内原始居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难点:氏族制度的形成。教学建议从生产力的发展来理解社会进步的动力,从而认识我国原始社会的发生、发展和解体的规律。领会新石器的出现和农业的发生,因为它是后来文明产生的基础。掌握氏族制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具体资料,了解氏族制的发生及其特点,从而打开原始

4、社会的奥秘。第二单元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运用国家起源的有关理论,说明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度的国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商朝的阶级关系、西周的主要制度。了解夏、商、西周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掌握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西周的学校制度等基础知识。第一章夏、商、西周的兴衰夏朝的建立及其国家特征。商朝的建立及其阶级关系。西周的建立及其主要制度。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甲骨文和金文;夏、商、西周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天文历法和医学;灿烂夺目的青铜器;周易和周公的思想. 3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及其国家特征。商朝的建立

5、及其阶级关系。西周的建立及其主要制度。难点:周易的内容。夏、商、西周文化的世界地位。第三单元 春秋战国教学要求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纵与连横、秦的统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奴隶制度解体和封建因素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甘德、石申的天文学成就、 内经 、 诗经和楚辞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历史地位;百家争鸣的局面;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春秋五霸;王室衰微;齐桓公首霸中原;晋与楚、秦争霸及弭兵会议;吴、越争霸。战国七雄;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秦的统一及其意

6、义;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铁器、牛耕的推广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墨子及其学派;法家及其学派;孙武和孙膑。 诗经和楚辞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历史地位。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李悝、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孔子的思想及其对教育的贡献。儒、墨、道、法四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和表现。春秋战国文化的世界地位。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学习春秋时期历史,要注意当时大国争霸的历史条件和影响,更要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新旧势力的斗争等几方

7、面,去理解奴隶制解体和封建因素的出现。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更多地从经济转入政治,要把握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变法运动,理解李悝和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和意义。要看到七国之间的政治、军事争夺是战国时期突出的政治现象,从中考察秦统一的必然性。社会大变革,必然要反映到思想领域。要充分注意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要重视对孔子的全面评价。还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学文化上的突出成就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第四单元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首次出现的大一统教学要求了解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础知识:七国之乱、王莽改制、张骞通西域、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黄巾起义;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巩固统一的

8、措施和影响。秦末农民战争的意义、西汉前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作用、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了解秦汉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董仲舒和王充的思想、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史记和汉书 、两汉的学校教育。了解秦汉时期的对外交往情况;中国与朝鲜、日本的交往,丝绸之路。第一章秦朝的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疆域的扩大;秦末农民战争的经过及意义;楚汉战争;第二章两汉的盛衰西汉前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作用、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王莽改制、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张骞通西域;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党锢之祸

9、、黄巾起义;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文化和对外交往科学文化的发展;纸的发明;天文历法的成就和张衡的发明、学术思想和宗教学术思想和宗教, ,董仲舒和王充的思想、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司马迁和班固的成就,史记和汉书、两汉的学校教育。了解秦汉时期的对外交往情况;中国与朝鲜、日本的交往,丝绸之路。重点难点重点难点5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内容和影响。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西汉前期休养生息的内容和作用。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西汉与匈奴、西域的关系。 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两汉时期文化主要成就。难点:董仲舒的思想和经学的谶纬化。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学习秦朝历史,应着重把握秦朝

10、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学习西汉的历史,首先要把握“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从汉武帝时期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各族联系的加强等方面,理解西汉的强盛。同时,要重视西汉与匈奴、西域的关系。最后,要了解西汉末年封建统治危机的产生,并从中分析王莽改制的出现及其失败原因。学习东汉历史,要注意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和绿林、赤眉起义对东汉前期政治的影响。刘秀鉴于上述历史教训,颁布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法令。东汉是豪强地主政权,所以理解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特点是学习的又一个重点。学习黄巾起义的历史时,可以把它与前两次农民大起义进行比较,从而认识这次农民

11、起义的历史特点。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除了要注意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外,对于董仲舒、王充的思想,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史记和汉书 ,两汉的学校教育,也要重点掌握。同时,要了解秦汉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的交往,并着重掌握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 。对秦汉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要有粗略的理解。第五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教学要求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意这一时期朝代的更迭) ;基础知识:赤壁之战;孙、吴开发江南、九品中正制;、八王之乱;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经过,淝水之战双方胜负的原因、士族门阀制度的兴衰、北魏孝文帝的改

12、革的内容和影响。了解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基础知识:刘徽与祖冲之的科学成就, 水经注与齐民要术 、魏晋玄学和佛教的盛行、范缜与神灭论 。第一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经过。蜀国政治家诸葛亮;6孙、吴开发江南;西晋的短期统一。淝水之战双方胜负的原因、士族门阀制度的兴衰与江南经济的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的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第二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刘徽与祖冲之的科学成就,马钧的发明创造;医学的发展, 水经注与齐民要术 、文学、书法、绘画与石窟艺术;哲学、宗教、教育和社

13、会生活哲学、宗教、教育和社会生活, ,魏晋玄学和佛教的盛行、范缜与神灭论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淝水之战双方胜负的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及其世界地位。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兴衰。魏晋玄学的思想内容。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这时期朝代的演变和一些重要的战争。二是士族门阀制度。三是江南的开发。四是民族的大融合。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逐渐融合,这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适应了这种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大融合。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既要着重把握

14、这时期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也要对魏晋玄学,佛教和道教盛行以及这时期的诗歌、书法、雕刻、绘画、教育等,予以重视。同时,要注意这时期我国经济文化仍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第六单元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教学要求了解隋唐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朝大运河、瓦岗军、开元盛世、唐律疏议;运用所学知识说明隋朝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唐朝前期政治经济的举措和贞观之治、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两税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唐末农民大起义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唐朝边疆各族和对外交往的概括,基础知识:吐蕃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唐与亚洲国家的友好往来;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时期的世界形势。了解隋

15、唐时期的文化主要成就,基础知识:这一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隋唐宗教、 史通和通典 、唐诗和“古文运动” 、隋唐的学校教育;运用所学知识7说明隋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第一章隋朝的统治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隋朝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第二章唐朝前期的昌盛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前期的昌盛:唐朝均田制、租庸调制与府兵制;贞观之治及其出现的原因,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第三章唐朝时期的边疆各族和对外交往边疆各族与唐朝的关系:吐蕃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南诏政权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唐代的疆域。唐朝的

16、对外交通,唐朝与朝鲜、日本的往来、与天竺、中亚、西亚等地的往来。第四章唐朝后期的统治和唐末农民战争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两税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唐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经过、特点和作用。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文化隋唐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雕板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宗教和学术思想宗教和学术思想, ,宗教的兴盛;韩愈的“道统说”;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史学、文学艺术、教育和社会生活史学、文学艺术、教育和社会生活史学与文学;艺术与体育;教育与社会生活;隋唐文化的世界地位。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隋朝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唐朝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的内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情况。吐蕃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唐朝与朝鲜、日本的往来。两税法颁行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唐末农民大起义的特点和作用。隋唐文化的主要成就。8难点:在上述重点的问题中,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