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512900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课课题题成成果果公公告告安徽省长丰县城关中学课题组安徽省长丰县城关中学课题组2009 年 12 月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课课 题题 成成 果果 公公 告告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课题立项号:课题立项号:062921090 课题类别:课题类别: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课题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安徽省长丰县城关中学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俞家利 安徽省长丰县城关中学校长主要研究

2、人员:主要研究人员:姓名姓名专业职务专业职务职务职务学历学历课题组职责课题组职责俞家利中学一级校长本科全面负责课题工作汤多宽中学高级副校长本科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邵德峰中学高级科长本科课题研究的指导、协调赵峰中学一级副科长本科课题研究的指导、协调肖刚中学一级教师本科课题研究计划开发、制定陆少勇中学一级教师本科信息技术课程开发、论文收集代海峰中学一级教师本科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活动监管胡宏东中学一级教师本科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信息调研夏卫华中学一级教师本科收集成果撰写报告李晓梅中学高级教师本科收集、整理文字材料陶照中学高级教务主任本科各学科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路付胜中学高级副校长本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3、研究(理科)王昌平中学高级副校长本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文科)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快速、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2001 年,国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003 年拉开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序幕,近年来全国各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各类教育研究机构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研究的内容多集中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和实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当前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应用和研究成为一些条件较好地区及学校的专利,农村贫困地区这一广泛而特定群体与教育信息化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

4、趋势,相关的应用研究工作也相对不足。“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福音,其宗旨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水平,消除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和难得机遇,如何让花费巨额资金建设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硬件设施,真正在农村贫困地区开花结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对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来说,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成功与否必将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提出这一课题,出发点在于立足贫困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探索一条有借鉴价值的成功之路。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二、研究的主要内

5、容与方法(一一)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1、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信息意识的培养研究。着眼于使广大教师明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积极意义。2、农村教师必备的信息技术技能应包括内容研究。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以实用为原则在实践中编写符合农村贫困地区实际需要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材。3、提高农村教师计算机水平和信息获取、加工、应用、制作能力的手段研究。立足实际,打破以培训为主体的单一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摸索尽可能多的有效途径。4、区域内优秀学校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应用和辐射作用研究。以“长丰教育信息网”和“城关中学教育网”为依

6、托,使网站成为远教资源发布、本地资源共享、师生交流、教师与家长交流的窗口,打造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平台,寻找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方法。(二二)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践活动为主,注重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过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和评价的客观性。根据研究目标及内容,确定本课题的研究为一项探索性、应用性研究活动,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运用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案例提炼法、经验总结法等。(1)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先拟定阶段目标,然后分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正,使研究方案更具有

7、可操作性与实践性。(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先进的研究理论,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为我所用。(3)案例提炼法:收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以某些个案为研究样本,从实践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理念、规律或模式。(4)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每学年安排阶段总结与展示,对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要及时宣传推广。三、课题研究主要成效三、课题研究主要成效我校承担的“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的课题,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成效显著。1、理论成果、理论成果(1 1)编写了适用性教材)编写了适用性教材课题组编写了适用性教材,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8、。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提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首先就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而培训就得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材。课题组根据我校及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及要求,编写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材 (初、中、高级) 。这套教材针对性强、适用性高,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与广大教师的普遍赞誉。(2 2)构建了)构建了“带、考、用带、考、用”的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模的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模式式课题组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带、考、用”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模式。 “带”就是充分发挥我校专业信息教师力量较强的优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现代信息技术

9、培训活动,带动全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考”就是开展各种培训考核、现代信息技术考评等活动。为了保证培训的高效,促进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 “考”尤为必要且极其重要。 “用”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课、反思等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各种计划的制定、总结、论文的撰写等,都必须有电子稿,构建网上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模式有力地提升了我校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3 3)撰写大量课题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并部分编)撰写大量课题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并部分编订成册订成册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总结经验与心得,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

10、发表或获奖并部分编订成册。其中获得省级奖的有两篇,市级奖的有六篇。例如赵峰老师的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不但在省级获奖,还成了我校校本培训教师必读的论文,对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有多篇论文发表在相关刊物上,如:新教材瑕疵之我见路付胜(安徽数学教育2007 年第 1 期) ;谁能捡起这片废纸汤多宽(教育文汇2008 年第 4 期) ;我们太喜欢这节课了汤多宽(教育文汇2009 年第 1 期) ;推进校园信息化,办信息化特色学校俞家利、 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汤多宽、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肖刚(新校园CN37-1458 2009 年第 11 期 总第 163 期)

11、 。在长丰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城关中学教师的优秀论文集中发表于长丰教研城关中学特刊 (2007 年第 4 期)上,对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起到极大地激励作用。2 2、实践成果、实践成果(1 1)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推动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推动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的提高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中,我校教师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还在各级评选中获奖,其中获得省级奖的有三项,市级奖的有八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升,2008 年 10 月,课题组长俞家利同志被评为“安徽省电化教育优秀工作者” ,课题组主要成员陶照同志在“安徽省第二届农远运

12、用新星评选大赛”中获得“安徽省教学应用新星”的光荣称号。在 2009年 11 月合肥市“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评选活动中,我校夏卫华老师、陈磊老师分获一、二等奖,均荣获“合肥市农远应用新星”称号。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也带动了我校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近两年我校学生参加“讯飞”杯合肥市青少年信息学竞赛,共获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六项。(2 2)建立了课题研究网上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校教师现代信息)建立了课题研究网上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技术素养的提升课题组在城关中学学校网站WWW.CFCGZX.COM上特别开辟了“课题研究”版块,上传我校教师教学论文,自己制作的

13、多媒体课件以及撰写的教学和学习心得,为教师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开放有效的交流平台, “课题研究”版块的设置还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有效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信息化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育教学工作,45 周岁以下教师都建立了个人网页。我校还加入了由中国国情调查中心和中国教育发展网联合开发的“全国教育展示互动系统” , 实现全国教育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促进了学校和教师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升级。在这一全国教育资讯发布共享平台上,我校教师可以参与教育教研的互动,共享丰富的学科资源,对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和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3)促进了学校办学条件

14、的改善、办学水平的提高、办学品位)促进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水平的提高、办学品位的提升的提升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在现代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上,我校现有三个多媒体教室,两个学生电脑教室,一个农远工程接收站与播放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学校各科室都实现了电脑办公,每个教研组都配备了手提电脑,学校 55 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屏幕,每个教研组都配备了移动多媒体。课题研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从而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在 2007 年和 2008 年中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5、,分获全县中考综合评估二等奖和一等奖。课题研究还促进了我校办学品位的提升,目前我校是“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信息技术培训) ”和“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凸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城关中学于 2006 年提出申办合肥市特色初中,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特色,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办学特色的彰显,我校于 2009年 3 月顺利地通过了合肥市特色初中的评估验收。(4)推广课题成果,带动兄弟学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提)推广课题成果,带动兄弟学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升课题研究在我校取得的成绩,得到县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受到周边学校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推广课题

16、成果,推动兄弟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县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我校选派了 24 名信息技术素养较高的老师到兄弟学校帮扶支教。支教的老师到了各自的学校,把我校课题研究的成果积极地推广开来,纷纷介绍我校的经验,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上示范课等,他们辛勤工作,带动了兄弟学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得到了兄弟学校的赞誉,也使我校课题研究成果得以及时有效地推广。四、改进与完善四、改进与完善在现有研究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包括媒体素材的收集,网络课件的制作,学习网站的建设等等,为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做出应有贡献。2、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3、继续探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方式方法,在全县范围内加大成功经验的推广和运用,继续探索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