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大有可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12838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6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产大有可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增产大有可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增产大有可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增产大有可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增产大有可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产大有可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旱区粮食增产大有可为 J调 研 组 旱作 ( 节水) 农业技术推广应 用情况 的调 查报 告 旱 作 农业 是 在旱 区 进行 农 业生 产的一种耕作技术 , 在降水量偏少又 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 依靠天然降 水而从事的农作物种植业。旱作 ( 节 水 ) 农业技术包括种植制度的选择、 培 肥地 力、蓄水保 墒、抗旱 或耐旱 作 物 品 种 的选 育及 旱 作栽 培 耕 作技 术 等。 发展旱作农业是充分利用我国旱 区农业耕地资源、发掘粮食等主要农 产品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旱区农业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产水平的高 低, 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水平、 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速 度 ,

2、 对于 保证 国家粮食 安全 、 促 进 国 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 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 为了解旱区农业生产情况及旱 作 ( 节水) 农业技术推广情况, 促进旱 区粮食增产, 近期, 在部领导的带领 下 , 财 政部 调研 组 赴吉 林 、 陕 西、甘 肃三省就旱作 ( 节水) 农业技术推广 应用情况进行 了专题调研。 一、旱作农业在我国粮食 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 我国农业旱作区面积大, 耕 地资源丰富。 我国旱区拥有近半数的 全 国 人 口, 6 5 以上 的 陆地 疆域 ,占 有全 国 6 0 的耕地 , 还 是多 民族 聚居 区、陆地边境 区和贫困地区。在现有 的 1 2 1 7

3、 7 5 9万公顷耕地资源 中,旱 4 4中国财政 O HI N A S T A T E FI N A N C E 地面积为 9 0 1 0 8 万公顷 , 占耕地总面 积的7 3 9 9 。 在全国旱地中, 拥有灌 溉 条件的水浇地 面积为 2 2 9 6 3 3 万 公 顷,仅 占耕 地 总面 积 的 l 8 8 5 ; 而 旱 作农 田面 积为 6 7 1 4 4 6 万 公顷 ,占 耕地总面积的5 5 1 4 。 其中, 北方地 区以山西、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 江、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河南为 主要旱作农业 区 , 旱作农 田比重达 到 5 0 一9 0 ; 南方地

4、区以云南、 贵州、 四川、重庆、 安徽为主要旱作农业区, 旱作农 田比重在 5 0 以上。 ( 二) 旱区农业生产能力强, 粮食 安全贡献大 。 旱 作农区在保障我 国粮 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 0 0 4 年为例, 全国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 1 0 1 6 0 6 2 万 公顷 , 其 中旱粮 播种面积 为7 3 2 2 7 5 万公顷,占7 2 0 7 ; 粮食 总产量为4 6 9 4 7 万吨, 其中旱粮总产 2 9 0 3 8 万吨,占6 1 8 5 。北方的 1 5 个 省 区均 属我 国旱粮主 产区 , 旱粮播种 面积占比达 8 1 一1 ( ) ( ) , 旱粮产量占 比

5、达6 2 一l 0 0 ; 南方各省 ( 区、 市) 中, 西藏的旱粮播种面积和产量占比 均达9 9 左右。 此外, 云南、 贵州、四 川、 重庆和安徽的旱粮生产也居较高 地 位 , 其旱粮 播种面 积比重 为 6 6 一 7 6 , 旱粮 产量 占比为 5 2 5 9 。在 我国粮食生产中, 大约8 5 的小麦和 9 0 以上 的玉 米、大豆 、薯类 是在 旱 地种植生产的。 ( 三 ) 旱作农业突破技术约束, 粮 食增产 潜力 巨大 。 我 国北 方属气候干 旱区, 降水少、 雨E l 短、 光照足, 光温 资源应能实现的粮食作物生产力高过 南 方农 区,只是 因为水资 源短缺 , 致 使

6、这一潜在生产力远未成为现实生产 力。 据专家分析, 旱区大部分耕地投 入少、 单产低,尚有约 1 倍的增产潜 力。根据国内专家研究的结论, 在一 个历史时期内, 科学技术应予实现的 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可视为可能的粮食 生产能力。 在现有科技水平条件下 , 按 照旱 作农 田和灌溉农田整体能力估 算我 国可能的粮食最大生产力可达 8 4 1 7 9 亿吨,与 1 9 9 8 年5 1 2 亿吨粮 食峰值水平相比, 大致还有6 2 之多 的增长潜力空间。种种研究表明, 就 目前全国粮食生产格局而言, 在相当 长一段时 间内 , 我 国北方旱 区粮食生 产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将越来越突 出, “ 北粮

7、南运” 的格局仍将持续。 = 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 应用提升了旱区粮食生产能力 ( 一) 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旱作农业技术 , 粮食增 产 能力提高 。 如甘肃 省为 了摆 脱小旱 小灾、 大旱大灾, 年年抗旱、年年受 灾的被动局面 , 农业 科技工作者 顺应 C H I N A S T A T E F I N A N C E调查报告 机, 加大秋季覆膜力度。各地不断加 强技术集成,实行良法良种配套, 将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与优质粮饲兼用玉 米、 专用马铃薯新品种、 测土配方施 肥、 病虫害综合防治、保护性耕作等 技术组装配套, 与发展畜牧业和农产 品加工运销业紧密结合, 提高推广工 作的针对性和实

8、效性。同时, 普遍实 行首席专家制和技术人员蹲点包村包 户制, 现场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 问题, 真正发挥了农业技术与服务对 农业生 产的支撑 作用。 ( 二) 基本经验 一是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不断推 进技术创新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强大动 力。 科技是旱作农业发展的动 力, 旱作 农业的发展必须把科技摆在首要位置 , 以科技为支撑 ,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 依 靠科技 积极主动抗 旱。 全 膜双垄沟播 技术的成功实践证明, 只要不断推进 技术进步, 善于把各种抗旱技术和措 施进行组装配套, 开展集成创新, 旱作 农业的发展就会有广阔的前景。 二是 遵循 自然规 律和 经济规律 , 不 断优 化

9、农业结构是发展旱作农业的 有 效途 径。发展 旱作农 业 , 必须把 适 应市场需求和顺应 自然规律统一起 来 , 发展 可控农 业 , 力求 作物生 长期 与降水期相吻合, 形成避灾型的农业 结构 ; 必须充分利用旱作农业区丰富 的光 、热 、 土 资源 ,进一 步做 大做 强 马铃薯、 玉米、中药材、 草产业、 畜牧 业和林果业特色优势产业 ; 大力发展 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逐步提高 农民收入 。 三是着 眼于可持续发展 , 不断恢 复和优化生态环境是发展旱作农业 的必要前提。发展旱作农业必须着眼 于可持续发展, 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恢 复和优化生态环境

10、的新路子。 坚持不 4 6中国财政C HI N A S T A T E F I N A N C E 懈地搞好梯田建设, 扩大能够保土保 水的基本农田面积, 着力提高耕地质 量 , 大面积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 技术, 着力提高旱作农业的集约化水 平 ; 对陡坡地逐步退耕还草, 加强小 流域综合治理,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保证旱作农业区生态环境不断恢复。 四是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 体系 , 不 断推进产业化经营是发展旱作农业的 最终 目的 。 旱作农业 的发展 出路在于 向现代农业转 变 , 必须坚持用现 代物 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 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

11、方式经营农业 。 必须 以旱 作农业技术的推广为切入点, 加快区 域性特 色优势产业 的培 育进程 , 大力 发展 农产品精深加 工业 , 积极 培育新 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逐步把产加销 各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 努力形成贸 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只有把旱作 农业建设成为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 才能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使 农业真正成为一项富 民产业 。 ( 三 ) 取得的成效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甘 肃省坚持不懈地抓以兴修梯田为主 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大力开展以退 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 农 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十一五” 期间, 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7 8

12、万平方公里,累计兴修梯 田2 8 9 4 万 亩 ,占旱地 面 积的 8 0 4 , 成 为稳 产 高产的基本农 田。累计兴修集雨水 窖 2 4 1 万 眼,集雨节灌面积达到 5 2 8 万亩, 抗灾能力明显提高。 陕西省在 “ 十一五” 期间,积极开展旱地农田 基本建设, 年均改造中低产田5 0 万亩 以上 , 小流域 治理 7 万亩 , “ 三 田” 面 积占到旱耕地总面积的7 0 以上。 先 后建成池塘2 7 万处,水窖 6 2 万 口, 淤 地坝 3 9 1 7 1 座,总库 容5 5 亿立 方 米, 拦泥库容 4 l 亿立方米,已累计拦 泥5 0 亿吨, 淤地 1 0 0 万亩。 二

13、是科技抗旱能力明显增强。 随 着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综合集成技术 的大面积推广, 科技在抗旱生产中发 挥 了重要作用 , 实现 了由被动抗旱 向 主动 抗旱的转变 ,由单一抗 旱技术 向 综合集成技术的转变 , 由传统抗旱技 术向现代抗旱技术的转变, 科技抗旱 技术体系逐步形成, 技术路线 E t 趋完 善, 科技抗旱的成效逐步显现, 实现 了大旱不减产 , 小旱大丰收。 三是 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 级。甘 肃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 区域性优势 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大 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 性调整 , 旱作 农业 区农村经 济结构发 生 了深刻变 化 , 初步形成 了由单一的 种

14、植 业 向农林 牧 各业 均衡 发 展 的格 局。 在种植业内部, 顺应天时和作物 生长规律, 压夏扩秋 , 大力发展马铃 薯、玉米、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 力求降水期和作物需 水期相吻 合 , 着 力缓 解干旱对农 业生产的影 响。 全 省 玉米面积 由2 0 0 0 年的6 9 7 万亩扩大 到 2 0 1 0 年的 1 2 7 4万亩 ;马铃薯面积 由 6 2 6 万 亩 扩 大 到 近 1 0 0 0万 亩 ;夏 秋 作物比例 由5 1: 4 9 调整为 3 8: 6 2 。 陕西省逐步确立了作物生育阶段需水 与降水 季节分 配相吻 合的种 植结 构 , 在渭北推行压夏扩秋, 压缩低产

15、小 麦 2 0 0 万亩发 展地膜玉米 ; 在 陕北推 行压杂扩薯, 扩大旱地马铃薯, 种植 面积近 4 0 0万亩 ; 在陕南丘陵区推行 压麦扩薯 , 发展地膜马铃薯间套春玉 米 , 使复种指数达 到 1 5 0 以上 。 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 升 。 全膜双垄 沟播技术推 广使 山旱 地 大面积种植玉米成为现实, 扩大了玉 米种植范围, 使玉米可种植区域由海 拔 2 0 0 0 m提 高 到 2 3 0 0 m,由年 降 水 4 0 0 ram以 上的 区域扩 展 到 2 5 0 ram 的 区域。在正常年景下, 全膜双垄沟播 玉米较半 膜玉米一般亩增产 1 5 0公 斤左右, 平均

16、增产 3 0 以上, 马铃薯 平均增产 2 5 以上,增产 效果十分 显著, 确保了粮食稳定增产。 甘肃省 “ 十 一五 ” 期 间,累计 推 广 全膜 双 垄 沟播玉米 2 0 9 0 万亩,累计增产粮食 3 l 3 5 万吨。 用全省 1 4 的粮播面积生 产了全省 6 2 1 的粮食, 保证 了全省 粮食连续 7 年增产。 陕西省 “ 十一五” 期间净增粮食 1 8 2 5 亿公斤, 按每毫 米降水生产0 5 公斤粮食计算, 相当 于增加水量约6 亿立方米 ; 年均增产 粮食3 6 5 亿公斤, 主要作物单产增长 了 1 0 , 其中旱地玉米单产提高 5 0 公 斤以上 , 马铃薯 ( 鲜薯) 单产增加 1 0 0 公斤以上 , 增加农民收入近4 0 亿元。 三 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旱区农业的战略地位还没 有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多媒体应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