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2717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学习要点】 1、了解古代诗歌的一般艺术特点; 2、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重要术语; 3、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第一课时一、真题引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 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1) 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自语”二字,将风 吹纸响拟人化了。(2) 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 调致

2、吗? 请依据词意鉴赏。 【答案】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 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成里江山”的感慨, 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 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宋词的鉴赏能力,考查点落在分析表达技巧方面。二、考点诠释: 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因诗歌表达的意境和形象,大 都与其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有关。 三、知识充电: (一) 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

3、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托物言志、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 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 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 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一般情况下, 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

4、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 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 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 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 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2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二)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三) 表现手法: 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

5、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 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比兴(间接抒情 的诗歌)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附: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术语及运用第二课时 一、真题引路: 1、(06 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 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 ,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

6、宫前水”的不断 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解析】 严诗所写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 间的真挚情谊。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 “日晚江 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 “江南” 、 “江北” ,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 “江南”“江北” ,既是友人行 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 “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 “日晚”暗示思念时间 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来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一句写望中所 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

7、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地遥望着,秋日 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 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水悠悠”包含着无 限思念的深情。这首小诗可谓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都渗透在了景物的描写中。 诗的一、二句中的“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 声。 ” “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 “宫前水”即浐水。诗人就是选取了“宫前水”这个意 象抒发了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

8、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 、 “红稀” 、 “暮云” 、 “宫 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解析】 此题应在原诗语句理解的基础上作答。 “绿暗红稀出凤城” 。序值春杪,已是叶3茂枝繁,故说“绿暗” ;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 。诗人选用“暗” “稀”二字,意在以暗 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 “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 惜别,心情很不平静。 “暮云楼阁古今情” 。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衔山之际,引领遥天, “渭北春 天树,江东日暮云” ,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9、 ,油 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 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作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的 种种激情都由“古今情”三字含蕴了。并且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 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巧妙地借“绿暗” 、 “红稀” 、 “暮云” 、 “宫前水”等衰飒形 象掬出,组成了一幅感伤画面,形成了融情于景的特色。二、考点诠释: 本题考查了对唐诗的鉴赏能力,考查点落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抒情方式上。 解题规范: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关系术语: 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前景后情触景生

10、情 前情后景以景衬情三、典题练习: 2、 (08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 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 捻(ni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 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解析】要抓住上阙的落红、小雨、杏园、杜鹃等意象,分析它与残春之景,惜春、伤春之 情的关系。落红即落花,飘零凋落的花瓣已铺满了小路,时令已到残春。晴朗的天空,突然下

11、 起小雨,霏霏小雨好像在逗弄晴天;杏园早已失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像青春逝 去的女子,容颜憔悴而没有光泽,再听枝头杜鹃鸟泣血啼叫,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意 象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句句景语皆情语,字里行间表达的是一种“无奈”之情。 情景分析题,答题关键在把握景物的特点(哀伤、欢乐),再分析感情的内涵。答题分三步:第 一步指出景物特点,第二步指出情与景的关系,第三步揭示情感的内涵。如此题答案:上阙通 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第一步)以哀景写 哀情,(第二步)表现作者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第三步) “凭栏手捻花枝” “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

12、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 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 分)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 (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 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解析】此题将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结合起来考查,属综合程度较高的题目。有关“表现 手法”的判定,先要推测圈定。关于表现手法,我们明确为三块: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 法。运用排除法,就圈定到了描写手法中的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回答“怎样的感情变化”,要4抓住融入景中的情感、动作中体现的情感、直抒胸臆表达出的情感,理出变

13、化过程,答案自 然就出来了。组织答案可分三步,即手法+分析+作用。所不同的是手法较灵活,不固定,关键 看考生能否自圆其说,当然,要在合理分析的情况下圆,而不是牵强附会。如此题答案:这两 句词主要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的表现手法。(第一步)作者用“捻花”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用“放花”表达对春去的无奈。(第二步)这两个细节(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 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第三步) 【赏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 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

14、岸齐平 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 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 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 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 杜诗意。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 句似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 花枝

15、,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 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 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 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 尽而意无穷的余味。3、(08 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 原为北宋腹地,

16、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 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 的强烈愿望。 【解析】 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对诗歌表现手法相关的概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抒情可分为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另外,诗 歌创作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这样才能根据题目 要求进行定向分析。分析时分三步:第一步部叙定向的角度,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围绕定向 角度具体展开,第三步小结这种手法的好处。如此题答案:此诗用虚实结合手法进行写景, (第一步)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 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