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鸡蛋引发的联想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2703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鸡蛋引发的联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个鸡蛋引发的联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个鸡蛋引发的联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个鸡蛋引发的联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个鸡蛋引发的联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个鸡蛋引发的联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鸡蛋引发的联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鸡蛋引发的联想关于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 灵溪二小 肖云霖年底在看中央二套绝对挑战节目,那期的主题是关于“另类生意” 。有一个女老板用高蛋白的蛆养鸡,那鸡生的鸡蛋据说营养是普通鸡蛋的好几倍,那种鸡蛋要买 3 元钱一个。这么高的价格自然销路就好不到哪里去。于是现场的专家就给她支招,专家说她的鸡蛋要进行概念营销,说她那鸡蛋不能叫鸡蛋,因为如果叫鸡蛋人家自然就会拿普通的鸡蛋进行比较,普通鸡蛋 3 元一斤,而她那鸡蛋要 3 元一个,这价格差距太大。专家建议她必须给她的鸡蛋换个名称,诸如养颜卵,黄金卵等。让人家在买的时候忘了她仅仅是个鸡蛋。从这个营销案例我不禁想到了校本教研。当前我们的校本教研缺什么?我

2、们当前的校本教研可以用三多三少来概括:任务多,自主研究少;口号多,问题探讨少;听得多,合作交流少。具体表现在:一、缺有效的引导。在全面推进、实施校本教研过程中,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仅凭经验和肤浅的认识做校本教研。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校本教研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教师仅仅关注个人的经验。运用个人经验解决问题,而忽略学习他人的经验,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甚至我们有的校本教研根本就没有去解决问题,而只是热衷于我们曾经搞了这样一次活动而已。产生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认为是缺有效的引领。 目前,一线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具有显著的不足之处:1、大部分教师对教育理论缺

3、乏关注和系统研究,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现状了解不够深入,这使教师很难把某个具体问题置于教育理论的大背景中予以考虑,从而限制了教师的研究视野。2、教师的研究方法和技能普遍欠缺,导致研究的精度和效度不高。要改善上述不足,专业研究者的介入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上述卖蛋的例子中,为什么她的鸡蛋卖不动?原因就在于她缺乏概念营销的意识。她只是知道那是种营养丰富的鸡蛋,她只知道把它当鸡蛋去卖。而专家站的高度不一样,适当的专家点拨有助于我们打开思路,避免校本教研的低水平重复。二、缺教师的真实参与校本教研之所以强调“由下而上”,强调研究教师自己的问题,研究发生在教室里的问题,强调把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开发的权力下放到教师

4、手中,其根本目的是营造一种人人都是研究者的氛围,在真实的研究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在我们的实践中,教师真正自觉参与的意识并不高,很多教师是因为学校要考核才不得不参与。这样的参与也就根本谈不上思考,谈不上解决问题了。这可能与我们的校本教研缺乏新意有关。就象卖鸡蛋,即使你的鸡蛋再有营养,可人家觉得你还是个鸡蛋,也就失去了尝试的兴趣。校本教研可以有一些常规的教研活动,如理论学习,听课评课等,但如果仅止于此,就如天天给老师吃同样味道的鸡蛋,势必倒教师的胃口。没有了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校本教研就不可能取得突破。三、缺持续性和深入性针对某一问题或困惑开展教研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根本

5、办法,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或困惑,在问题解决-新问题产生-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教研活动也应该具有连续性,针对同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随着活动的开展提高要求。而我们不少学校在组织教研活动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把活动的质量等同于活动次数的简单累积。今天开展这样的校本教研,明天开展那样的校本教研,看似热闹,实际上收效却不大。就象卖鸡蛋,如果仅仅是取个好听的名字是没有用的,最终的目的是要把鸡蛋卖出去。我们开展校本教研,也并不是要证明学校举行了多少次的校本教研,而是要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改进我们的校本教研?一、关注细节反思,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在整个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反思是贯穿

6、始终的。我们要关注行动前的反思,也要强调行动后的反思,更要善于捕捉过程中的细节。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重视细节的改造,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老师们在教学行为中对新理念和新要求的把握水平参差不齐。过去司空见惯的教学细节可能会仍然时而发生。案例 1:如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教师让学生站着,问“谁来替他正确地回答”,等另一名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则对他说:“你听清楚了吗,请坐。 ”长此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会逐步消失,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一细节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即教师已经讲过

7、的内容,学生不应再出错。案例 2: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很活泼。 ”老师点评道:“很好。 ”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 ”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评点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 ”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活泼”一词的主要含义是“生动自然;不呆板。 ”学生乙的造句很富有生气,也符合“活泼”一词的含义,正反映了学生乙具有丰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善于观察和想象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智力健康发展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乙的造句没有给予积极的肯定,必然会限制学生乙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

8、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须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生成。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以人以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细节优势”,铺就专业成长之路。二、注重日常交流,积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有一种教师行为司空见惯:办公室里,同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某一教材或教学内容展开研讨交流,以求化解教学疑难、探讨教法学法;同班级任课教师或原任教师经常针对某一班级现象或某一学生的某

9、一方面表现进行现象透析、探讨教育之方;很多教师下课回来后放下书本,一手端起茶杯,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和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自发的教研活动。 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教研活动很具生命力。它有以下优势: 1、具有自发性。这种群众性教研活动事先没有统一的布置,往往由教师身边的某一现实问题切入,较多关注这一问题的“热心观众”就会不自觉地“卷”进来,因而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现场研讨效果。 2、主题性突出。这种研讨活动往往以工作中遇到的鲜活的实际问题为话题而展开。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话题内容宽泛,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老师们对某些教学事件有

10、亲身经历、对某些学生比较了解, “聊”起来感觉“言之有物” ,针对性强,所以乐于参与。 3、实效性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宽松的空间里,老师们感觉“放得开” ,可以不拘形式地去研讨教学疑难、交流育人之经,因而研讨气氛也尤为热烈。在这种开放的空间中,老师们可以敞开心扉去交换不同观点,碰撞中生发思维、共享教育智慧,因而思维也极其活跃,由此会达成许多共识。由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凝结了集体智慧,往往可操作程度较高,实施起来会就具实效性。 4、与集体性教研活动互补。虽然这种零散型的群众性教研活动的研讨内容往往都是存在于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 ,但它以时间、空间以及内容的自由、

11、开放等方面优势,突破了集体性教研活动的某些局限,可以与各类集体性教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而我们目前缺少去做的就是将这些日常的交流加以整理,形成经验。如果我们的校本教研能在这方面加以注重,那将能发现一片新天地。三、全员参与研讨,强调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校本教研之所以强调研究教师自己的问题,研究发生在教室里的问题,强调把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开发的权力下放到教师手中,其根本目的是营造一种人人都是研究者的氛围,在真实的研究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在我们的实践中,有的把校本教研的任务落实在几个骨干教师身上,美其名曰“以点带面”,其结果是“有点无面”;有的以某些学科人数太少为由,只是在

12、某一两个学科上做文章,有的错误地认为:“校本教研无非是原有教研的换一种说法,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如此种种,造成了校本教研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学校必须坚持人本管理,要考虑教师的价值与需求,要倾听教师提出的意见。在评价教师时,应关注教师的个人经验与个体差异,鼓励教师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行为,注重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使每个教师都能够在工作中体现个人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只有在人文关怀的滋润下,教师才会以高度的热情投身到校本教研中,才会在校本教研中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另外,教学管理者,特别是教务主任应该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而不能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管理者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应该具备理论与实践

13、的双重能力。许多教学管理者曾经是教师、甚至是骨干教师,但是一旦做了管理工作以后,角色就变了,他们只是“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听课,评优,出题,考试。做了几年以后,在心理上就变成了一个指导者、布置任务的人或者是评判者,自己离课堂远了。其实教学管理者如能积极参与到校本教研活动中来,就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的热情。在这方面我有着切身的体会,每次我开课,教师来听课就特别多,听后讨论也特别热烈,或许我们平时要求教师做的太多了,教师就想看看我们做得如何。不管怎么说,如果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热情,我们做为管理者没有理由不加倍地付出努力。四、校际合作联盟,有创意的“教育沙龙” 校本教研也不能只局限在校

14、内开展教研,现在是信息时代,教育也不能例外,我们应当敞开校门,开放搞教研。这样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借鉴和学习。特别是同名校进行联合研讨,更有助于我们发现差距,促进我们提高。但是,我们现实的问题是现在校际联盟活动开展的不少,而有创意的不多,而对有创意的经验进行总结的更少。象卖鸡蛋的例子,正是有了外脑的介入,才有了更多的点子。 1、放大名师效应。每所学校总会有相对较强的学科,也不可避免会有相对较弱的学科。我们开展校际间的联合教研活动,就是要优势互补,让一些名师打破校际间相对封闭的状态,采取跨校带徒,跨校指导等形式,让名师成为联盟校间共有的人力和智力资源。让导师和带教对象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推动校本教

15、研质量的提高和课改的深入开展。我们甚至可以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上一段时间的课,然后总结得失。这种融入对方课堂的平常课,可能比那些精心准备然后拿出来展示的课更有意义更有收获。2、教育资源共享。对于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他们在硬件或软件方面会有所欠缺。通过校际联盟,我们搭建一个平台,比如通过网络,或者案例视频等,把一些优秀的课例,课堂实录等与对方学校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3、开展专题研究。围绕一个恰当的研究主题开展教学研究,能使教学研究活动更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更具目的性、计划性。如: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识字量大,识字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就以“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识字”为专题进行了教学研讨。这样的研讨活动,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往往有比较明显的效果。针对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比较薄弱的现实,我们还可以两所或几所学校共同申报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这将极大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目前我校同泰顺峰文小学,南水头小学等开展了比较稳定的联合教研活动,以共同探索新课程中的新问题、新思维、新方法和新策略。我们合作的宗旨是:“精诚合作,平等互利,群策群力,共同发展。 ”每次活动确定一个研究中心,以“听课、评课、交流、讲座”等为主要活动方式,尽可能使其新颖、活泼、实用。让我们以“以团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内容、以发展为目标”, 真正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以催生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