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初中语文初三毕业年级10首诗词赏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2657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初中语文初三毕业年级10首诗词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鄂教版初中语文初三毕业年级10首诗词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鄂教版初中语文初三毕业年级10首诗词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鄂教版初中语文初三毕业年级10首诗词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鄂教版初中语文初三毕业年级10首诗词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初中语文初三毕业年级10首诗词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初中语文初三毕业年级10首诗词赏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初中语文初三毕业年级鄂教版初中语文初三毕业年级 10 首诗词赏析首诗词赏析周崇典周崇典 整理整理古诗鉴赏知识归纳一、明确诗歌分类体裁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绝句与律诗);词;曲。从情节上分:抒情诗,叙事诗。从表现内容分: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闺怨诗,咏物诗,咏怀诗,讽刺诗,哲理诗等。二、分析诗歌中的形象。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三、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2、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

3、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1孟浩然过故人庄【内容】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解】、过:拜访。、具:准备。、场圃:农家的小院。、就:赴。

4、这里指欣赏的意思。【韵译】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评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简析】: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在家苦学,曾一度隐居鹿门

5、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试不第,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曾引他作过短期暮僚。孟浩然曾在东南各地漫游。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其诗清淡,多反映隐逸生活;他还善于化用六朝人的诗句,有出蓝之誉,全唐诗话称其名句“与古人争胜于毫厘间也”。有王浩然集传世。【解题】此诗选自孟襄阳集。这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应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诗人为村居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注评】故人具鸡黍, 故人:老朋友,旧相识。具:置办,准备。鸡

6、黍:肉鸡及黍米,代指田家的家常菜。 邀我至田家。邀:约请。至:来到。田家:故人之家。 交代此行的缘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合拢,指环村皆绿树。郭:本义指外城,城、郭合成词时,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也可以泛指城墙;引申后,凡四周及外部皆称郭,此处郭指村郭村庄的四面。斜:迤逦远去。描写故人庄的近景及远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打开。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面:面对,看到。场:打谷场;圃:菜园;场圃作为一个词既可指场与圃也可专指其一,复词偏义。把:拿,端。话:谈说,聊起。桑麻:桑蚕与麻作物,古人衣饰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种桑养蚕而得丝,一靠种麻织布的麻缕。这里桑麻又代指农事。写见到故人

7、时的场景及活动,呼应“田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又称“重九”,指夏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因汉人的阴阳学说将数目也附会出阴阳,九这个散属阳,故九月九日称“重九”,又称“重阳”。就:动词。靠近、到,这里可解为观赏、亲近。重阳是汉人的节日,吃酒赏菊、持蟹赏菊是秋天,尤其是重阳节的文人雅事。此日欢聚,情犹未已,期待来日再相逢。【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鸡黍美食,约请我到他田庄相聚。但见绿树将村庄四面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伸。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我)还要来欣赏(盛开的)菊花。【简析】就这首诗看,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

8、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过”是“过访”、“访问”的意思。“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联想起。“旧毂犹储今”和“鸡鸣桑树巅”的农家生活特点。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所以敢邀朋友品尝话旧;只具鸡黍而无其他,又显现出“故人”特征,不讲虚礼与排场才不“外气”,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无间的表现。所以“故人”邀而我去,也毫不拘谨,视作等闲之事,确是语淡而昧不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

9、别有天地,幽雅恬静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远景,是田庄的背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不是孤寂的,而与外界紧紧相连,这远山送青、眼前翻绿的景象,恰似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打开轩窗面对着一片菜园子,举起酒杯情不自禁谈起农桑之事。这后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情绪看,这谈话一定是愉快的;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后也没做过官,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并被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所同化,他似乎觉得在此情此景中

10、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所以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这种“乐此不疲”的愿望遂进一步深化了上几句的内容,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2浣溪沙苏 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

11、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兰溪,出箬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 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 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12、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3、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

14、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

15、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3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 (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课本所选取的如梦令是李清照少女时代写的一首游记短词,展示了

16、一幅溪亭、日落、归舟、荷塘、沙鸥、白鹭的五彩画卷,格调清新,愉悦,给人美的享受。译 文常常记起当年外出野游,在溪边亭子里游玩到日落西山的情景,由于陶醉于溪边美景,以致记不清回家的路。尽兴游玩荡舟,竟把小船划到莲花塘深处去了。因为天色渐晚,拼命划船,桨声、水声、人声惊起了沙滩上的沙鸥、白鹭。赏 析“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