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设计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2602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山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挑山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挑山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挑山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挑山工》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挑山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山工》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挑山工挑山工预习提示:预习提示: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 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

2、的精神。2、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教学时间:时间:3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教学教学过程:过程:一、谈话引入。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问题: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

3、句。)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2、指名回答。三、自学生字、新词。三、自学生字、新词。1、辨析多音字。2、易错的字。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自由读。2、每人读一句。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教学过程: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2、讨论分段。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

4、,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2)小结。第一段(1、2 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第二段(36 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第三段(7 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

5、思路为课文分段。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教学过程: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学习第一段。二、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挑山工登山

6、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追问:有什么缺点吗?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3、读第 2 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三、学习第二段。三、学习第二段。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3、

7、汇报。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分析。(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四、学习第三段。四、学习第三段。1、齐读,思考: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2、汇报。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教学教学小结: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课后检测:1、照样子,从文中摘录出词语。亮晶晶(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腾云( )雾 姿( )奇特 心( )诚 服意味( )长 ( )连山色 不解之( )(灵宝市实验小学(灵宝市实验小学 张淑妮)张淑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