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常见误区-正稿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2556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常见误区-正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常见误区-正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常见误区-正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常见误区-正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常见误区-正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常见误区-正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常见误区-正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心理健康知识介绍二、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常见误区三、心理问题如何划分四、心理也需要营养素五、叛逆孩子很聪明 朋友式家教五大要点【心理健康知识介绍】(一)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 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并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它可以从以下三 个方面来理解 1、没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又称精神疾病,是心理活动的异常表现。在这种状态下的人无 法正常地发挥心理活动的功能,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会有明显的影响。 2、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不良心理活动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永远都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在生活中也会有烦恼, 、痛苦等等心理困境。但心理健康的人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采取

2、合适的 方法和手段调节心理活动,使之尽快恢复到正常的活动状态中。 3、保持积极平稳的心理状态,使心理活动正常地发挥功能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它包括在各种 社会条件下保持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能对人和事保持符合实际的知觉 2、能建设性地对待自我 3、能使情绪经常处于愉快与平稳状态 4、能保持心理的内在和谐性 5、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能以积极地态度应对挫折 7、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主动的适应 8、心理和行为表现与年龄特征相符【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常见误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常见误区如下:误区之一:身体健康就是生命健康。误区之二:身体不舒

3、服去看医生很正常,别人不会轻视自己;心理有问题去看心理医生,会被别人认为是不正常,害怕引来异样的眼光。误区之三:心理不健康就是心理不正常。误区之五:神经病就是精神病。误区之四:只要心理存在问题就必须进行通过心理咨询才能得到解决。误区之六:与上面的观点恰好相反,只要自己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就能依靠自己或朋友解决存在的任何心理问题。误区之七:有无心理问题、有何种心理问题、问题严重程度如何只需要经过心理测试就能判定。误区之八:只要进行心理咨询,就该完全依赖心理咨询师,心病自然不药而愈。误区之九:进行一两次心理咨询,就能把心病治好。误区之十: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完全是两回事,二者泾渭分明,毫不相干。以上

4、的十大误区会不等同的在不同人的头脑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您可以“对号入座” ,针对性地阐释,从而能有所斩获。【心理问题如何划分】从心理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 4 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一)心理健康状态自我不觉得痛苦 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他人不感觉到异常 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社会功能良好 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二)不良状态 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也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时间短暂 此状态持续时

5、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损害轻微 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感, “很累” 、 “没劲” 、 “不高兴”是他们常说的词能自己调整 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旅游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退缩或偏离。不协调性 此类状态的人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儿童出现成人行为等。针对性 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情景、人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损害较大 此状

6、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如,社交焦虑者,性心理障碍者等。需求助于心理医生 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须获得心理医生的指导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强烈的心理反应 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下降,记忆力下降,有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或忧郁,行为失常等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失调,如,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心慌、胸闷、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等。损害大 此状态者不能或只能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

7、验,痛苦感极为强烈, “哪里都不舒服” 、 “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需心理医生的治疗 此状态者需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系统的治疗和训练。【心理也需要营养素】我们都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事实上,心理“ 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营养素”有哪些呢? 爱爱 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会使青年人在事业上增添信心和动力。中年人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

8、分重要,会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是关键。 宣泄和疏导宣泄和疏导 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慰,都只能暂时缓解心理矛盾,而适度的宣泄具有治本的作用。这种宣泄应当是良性的,以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为原则,否则会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不快。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或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 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 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批评,势必会滋长骄傲自满、固执、傲慢等毛病,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过于苛刻的批评和伤害自尊的指责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遇到这种“心理病毒”时,应提高警惕,增强心理免疫能力。 坚强的信念与思想坚强的信念与思想 信念和

9、理想犹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坎坷与挫折,防止偏离人生轨道。 宽容宽容 人生百态,万事万物难免都能够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自我解嘲自我解嘲 自我解嘲就是当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不良情绪时,为了消除或减轻内心的苦闷和烦恼,有意丑化得不到的东西,编造一些“理由”,以此进行自我安慰,求得心理平衡。【叛逆孩子很聪明叛逆孩子很聪明 朋友式家教五大要点朋友式家教五大要点】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突然之间 ,自己的孩子由以前听话温顺、自己引以为豪的掌上明珠变成了令人不可捉摸 、脾气暴躁的

10、叛逆孩子。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应该怎么做?一、一、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从心理发展上说,叛逆心理其实源自青少年认知独立性的发展。一个叛逆的少 年,首先应该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因为只有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独 立性的需要。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发现成人世界的不足,对成人世界产生批 判,进而表现出叛逆。二、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束缚二、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束缚孩子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 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成人的限制是 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

11、识 的束缚,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 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于是我们的孩子, 在我们的不理解中渐行渐远了。三、三、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在许多事情上都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 ,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 “我建议.。”至少要在“形式上”给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 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四、四、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觉,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

12、自动愿意充当小孩。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 犯了严重错误之后,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抱持着肯定 与支持。五、五、几个要注意的问题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一一) )避免两极教育误区避免两极教育误区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 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 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 (二二) )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 比较。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 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忌从学习入题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 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稳定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允许孩子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 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