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专题练习:新闻1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2405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专题练习:新闻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届高考专题练习:新闻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届高考专题练习:新闻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届高考专题练习:新闻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专题练习:新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专题练习:新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2012 届高考专题练习:新闻届高考专题练习:新闻 1 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 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 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 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 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

2、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 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 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 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 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来源:学科网 ZXXK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 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

3、生的个体性差 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 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 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党和政府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 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 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 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 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 30 年

4、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 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 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 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 ,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 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 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

5、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 可说水到渠成。 1.下列对新闻综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 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 B.显现出个性差异的高中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 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理学科各有所侧重显得很正常。 C.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的角度看,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2式的教育,绝对不是正确的做法。 D.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繁重的

6、课业负担,武断地取消文理分科, 可能导致学科学习“浅而不深” ,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 E.为确保高中教育的有序发展,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即使取消文理 分科,也不能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解析:A 项,原文是“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 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 ;E 项,说法绝对,原文是“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 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 答案:AE 2.从本篇文章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 答案:利于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的均衡,利于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 构。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7、。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广的学科知识。有 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3.作者为什么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理 的?请简要说明。 答: 答案:(1)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高中教育阶 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 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还没有逐步完成。(2)教育社会学的角度。人的智能发 展角度。现实的区域性差异的教育情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减轻学生 课业负担,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 4.本文作者认为对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持慎行、缓行的态度,有人认为不应该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也有

8、人认为应该尽快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对此,你怎么看?请就 你认同的一种看法进行探究。 答: 答案提示:从三种看法中选择一种谈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如果选择第一种看 法,照搬原文不给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娱乐圈”低龄化的隐忧来源:Zxxk.Com 崔孟金 从模特走台到婚庆主持,从影视拍摄到电视选秀,越来越多的幼稚面孔出现在大众娱乐3的领域。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的选择。3 岁练舞蹈、4 岁学钢琴、5 岁 练书法、6 岁画国画的孩子比比皆是, “小明星”们正在被全力打造出来。看看舞台上的这 些孩子们吧“小模特”浓妆艳抹扭腰摆胯, “小婚礼司仪”煽情搞笑大谈情爱,

9、 “小歌手” 劲歌热舞高唱情歌他们的脸上少了些许天真,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些许稚趣,多了几分 老成。 很难说清楚这些家长将孩子打造成“童星”的初衷。为名?为利?还是只是为了赶潮流 跟形势或是让孩子见世面开眼界?难道家长们真的将张爱玲那句“成名要趁早”当成了培养 孩子的座右铭?打造“娱乐明星”并非易事,走“娱乐明星”这条路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混迹于复杂喧嚣的“娱乐圈” ,对他们今后成长的利弊得失真的很难 说。 成为“童星”绝非易事。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一方面的天赋而硬要他去学习,那只能是拔 苗助长,不但很难使孩子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会使他们因巨大的压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甚 至厌学的

10、情绪。即使孩子对某一艺术领域怀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并具备学习的条件,但要想 学有所成,仍需要扎实系统的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那些急着让孩子上电视屏幕的热心家长们,真正能够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特点和意愿,真正 有耐心、有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宁静的艺术学习环境的究竟有几人? 为了成名成星这样一件概率极小的事情把孩子抛进“名利场”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古 有方仲永“天才沦为平庸”的先例,今有因成功主演小鬼当家中的“凯文”而一跃成为 美国历史上最耀眼的童星的麦考利卡尔金的堕落。鲜花和掌声往往成为“童星”成长中的 陷阱。而那些娱乐圈的“常青树”多是在成年后才涉足此行

11、业的,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 育背景,涉足娱乐圈是他们在对自身兴趣特长进行客观审视、对才能智慧进行正确评估和对 未来人生道路进行合理规划之后,做出的职业选择。因此,他们的“星光”经久不衰。著名 主持人杨澜,在大学毕业加盟正大综艺之前,走的是一条中规中矩的求学道路,成为央 视当红主持人的她后来又主动选择了全身而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传媒学硕士,为自 己充电,从主持人走向传媒管理并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杨澜的厚积薄发对那些心急的 “童星”父母来说,很有启发性让孩子成为社会良材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孩子成才的道路千万条,但谁也无法保证他们能成“星”成“家” 。 “星”和“家”的结 果不是催出来的

12、,而是涵养出来的。家长们应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立 业。 (选自 2009 年 7 月 3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中举方仲永、凯文的事例是为了证明鲜花和掌声往往成为“童星”成长中的陷阱。 B.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进,而是应像杨澜一样厚积薄发,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C.虽然孩子不具备某一方面的天赋而家长硬要他去学习,这也顶多造成孩子在这方面的 学习中没有什么成绩。来源:Z,xx,k.Com D.面对鲜花和掌声,家长们更应认真思考的是如何来保证孩子将来一定要成为“星”或“家” 。 E.当前许多家长趋之若鹜带着孩子走

13、进“娱乐圈” , 越来越多的幼稚面孔出现在大众 娱乐的领域。 解析:C 不仅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成绩,还会使他们因巨大的压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甚 至厌学的情绪。D 不是思考如何来保证孩子将来一定要成为“星”或“家” ,而是思考 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立业。 答案:CD来源:学。科。网 Z。X。X。K 2.请你说说文章第一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描写分细描和白描两种,从画线部 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只是对描写对象进行大致的勾勒,因此是白描手法。从这些描写 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只是不赞成这些孩子的做法,还对他们的前

14、途很担心。 答案:采用了白描的描写手法,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了“小明星”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对“小明星”现象的不赞同和为其前途着急、担忧的感情。 3.作者举方仲永、麦考利卡尔金和杨澜的事例分别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答: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从本文的写作目的来考虑,即思 考作者列举这两个例子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样则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举方仲永、麦考利卡尔金的事例是为了证明“鲜花和掌声往往成为童星成 长中的陷阱”的观点。举杨澜的事例是为了证明成长需要厚积薄发的观点。来源: Z&xx&k.Com 4.请仔细阅读全文,探究本文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并举例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本文在语言上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准确、严密, “并举例 作简要分析”要求考生既要从文中找出例子,又要进行适当的分析。 答案:这篇文章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表述极为严密,让人无懈可击。如“而那些娱乐 圈的常青树多是在成年后才涉足此行业的,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作 者用了两个限制性的词语“多是” “一般” ,强调一般情况,但也可能有例外。作者用 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使得语言表述极为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