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线性代数 11 章 矩阵位移法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12292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数线性代数 11 章 矩阵位移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高数线性代数 11 章 矩阵位移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高数线性代数 11 章 矩阵位移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高数线性代数 11 章 矩阵位移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高数线性代数 11 章 矩阵位移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数线性代数 11 章 矩阵位移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数线性代数 11 章 矩阵位移法(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力学A(2)讲课老师:丁北斗 联系方式:15952228119 E-mail:讲课内容: 1.矩阵位移法: 34课时 2.极限荷载:34课时 3.弹性稳定:1012课时 4.动力学部分:1214课时 总课时:32课时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3040%); 试卷成绩(6070%);参考文献:1 龙驭球,包世华,匡文起,袁驷. 结构力学II专题教程(第2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刘玉彬,白秉三. 结构力学(下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3 朱慈勉.结构力学(下册)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 刘金春.结构力学(下册)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2、. 5 谭也平.工程结构电算与OOP编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6徐荣桥.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法与MATLAB程序设计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7廖日东.有限元法原理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第 11 章 矩阵位移法11. 1 概述 矩阵位移法有限单元法雏形(也称:杆件有限元法)。以传统结构力学理论(位移法)为基础;以矩阵作为数学表述形式;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手段。(三位一体) 历史回顾1943年R. Courant首先提出有限元法思想。有限元法 数学理论基础:变分原理,变分法;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使结构分析发生重大变革;50年代由航空结构工

3、程师发展,逐渐波及土木工程;20世纪60年代,1960年由R. H. Clough命名为“有限单元法”(FEM)以来,有限元法蓬勃发展。不仅结构分析必不可少,而且成为“现象分 析”的一种手段(场问题、时间维问题等)。 1967年首次出版专著,监凯维奇(O. C. Zienkiewicz)与其学生张佑启(Y. K. Cheung ) 合写结构与连续力学的有限元法( 张后来成 为“有限条法”创始人), 该书成为世界名著,第三版中译本名为有限元法。20世纪70年代大型有限元通用程序出现,K-J. Bathe的SAP程序、ADINA程序(建立在 DOS系统),现代建立于WINDOW系统的有 ANSYS

4、程序、ALGOR程序等等。我国计算机发展迅速、普及应用,创立了 “计算结构力学”新学科。单元形式的发展名目繁多,方法各异。如:杆件单元、三角形单元 、矩形单元、等参元、样条元、杂交元、边界 元、有限条。 结构分析(手算)力法位移法混合法 结构矩阵分析(电算)矩阵力法(柔度法)矩阵位移法(直接刚度法)矩阵混合法 结构矩阵分析方法: 以结构力学的原理为基础用矩阵代数表达计算公式 电子计算机为运算工具 矩阵位移法:传统位移法思路矩阵公式推演电子计算机程序应用 矩阵位移法程序简单、通用性强,适用各种杆系结构。 手算怕繁、电算怕乱11.2 矩阵位移法的概念 结构矩阵分析方法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力学计算的

5、方法。杆系结构的有限单元法矩阵力法矩阵位移法柔度法刚度法(直接刚度法)*矩阵位移法是以位移法为力学原理,应用矩阵理论,以电子 计算机为工具的结构分析方法。有限单元法包含两个基本环节:一是单元分析;一是整体分析 。在矩阵位移法中:单元分析的任务是建立单元刚度方程,形 成单元刚度矩阵讨论任意坐标系中单元刚度方程的通用形式 ;整体分析的任务是将单元及合成整体,由单元刚度矩阵按照 刚度集成规则形成整体刚度矩阵,建立整体结构的位移法基本方 程,从而求解。直接由单元刚度矩阵导出整体刚度矩阵的集成规则,是矩阵 位移法的核心内容。返回下一张 上一张小结 基本原理与传统的位移法相同:1. 以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

6、;2. 基本环节: (1)离散化:整个结构分解为若干个单元(在杆件结 构中,通常取一根杆件为一个单元); (2)单元分析:分析单元的杆端力和杆端位移及荷载 之间的关系; (3)整体分析:利用结构的变形协调条件和平衡条件 将各单元集合成整体结构,得到求解基本未知量的矩 阵位移法的基本方程 。11.1.1 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思路单元分析:满足单元杆端力与单元杆端位移之间的物理关系。整体分析:满足整体的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 与传统位移法不同点:矩阵表示,编程电算。(通常采用一般单刚,考虑轴向变形)。 按先于或后于整体分析处理约束条件,又分 为:矩阵位移法的先处理法,矩阵位移法的后处理法。11.1.

7、2 结构的离散化与正负符号规定 (1)结构的离散化 划分单元与编码 局部(单元)坐标系 局部(单元)编码: 杆端码 1 , 2 (或i, j) 杆端位移(力)码 局部码 整体(结构)坐标系 整体(结构)编码 : 单元码 结点码ABCD(或1 2 3 4 ) 结点位移(力)码 总码1 2 3 4 (单元杆端位移列阵 与 单元杆端力列阵)(2)杆端位移、杆端力的正负号规定与坐标轴正方向一致 或 顺时针为正11.2 单元分析(一)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杆端力和杆端位移之间的转换关系称为单元刚度方程,它表示单元在杆端有任意给定位移时所产生的杆端力。而单元刚度矩阵 是杆端力与杆端位移之间的转换

8、矩阵。忽略轴向受力状态和弯曲受力状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分别推导轴向变形和弯曲变形的刚度方程。11.2.1 一般杆件单元的刚度矩阵(3)一般单元刚度矩阵的奇异性, 是奇异矩阵,因此不存在逆矩阵。注意:单元刚度方程中如已知杆端位移,则可由方程直接计算出杆端力,且是唯一解; 如已知杆端力,则不一定能计算出杆端位移,可能无解,如有解,则为非唯一解。11.2.2 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 (1)单元刚度系数的意义中的每个元素称为单元刚度系数,代表 由于单位杆端位移所引起的杆端力。 某一列的六个元素分别表示当某个杆端位 移分量等于1时引起的六个杆端力分量。 (2)单元刚度矩阵的对称性, 根据反力互等定理得出的结论

9、, 是对称矩阵。11.2.3 特殊单元(1)忽略轴向变形的梁单元的刚度方程(2)连续梁单元的刚度方程11.3 单元分析(二)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11.3.1单元坐标转换矩阵1、两种坐标系中单元杆端力的转换式:2、单元坐标变换矩阵(正交矩阵):3、两种坐标系中单元杆端位移的转换式: 11.3.2 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称为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方程。称为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两种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转换关系:P22 : 例题11-311.4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建立整体刚度方程的两种方法:传统位移法 (考虑每个结点位移对F的单独贡献)。单元集成法(也称刚度集成法或直接刚度

10、法),举例:整体分析:建立整体刚度方程(结构结点力与 结点位移的关系),导出整体刚度矩阵。11.4.1 单元集成法的基本概念单元集成法:考虑每个单元对F的单独贡献。结点码(总码)1 2 3,再结点位移码杆端码(局部码) i j,再杆端位移码( )杆端位移 结点位移 变形协调条件 单元集成法求整体刚度矩阵的步骤:第一步,由单元刚度矩阵ke ,求单元贡献矩阵K e 。第二步,叠加各单元贡献矩阵,得到整体刚度矩阵K 。结点力 杆端力 平衡条件11.4.2 单元定位向量i ji j对号入座先定位后累加先定位后累加 边定位边累加11.4.3 单元集成法的实施11.4.4 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 (1)整体刚

11、度系数的意义K中的元素Kij为整体刚度系数,它表示当第j个结点位移分量j=l(其他结点位移分量为零)时所产生的第i个结点力Fi。(2) K 是对称矩阵、稀疏矩阵和带状矩阵.(3)按先处理法计算连续梁时 ,K 是可逆矩阵。11.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11.5.1 单元定位向量与单元集成 (1)结点位移分量的统一编码总码整体坐标总码 x向 y向向 单元局部码 1( i )端2( j )端11.5.2 铰结点的处理更一般矩阵位移法基本方程为为结点荷载列阵, 为结点位移列阵。 二、等效结点荷载结构受非结点荷载作用,计算分两步:11.6 等效节点荷载:(1)在各结点加约束(b图)局部码 各结点的约束力

12、矩(结点采用整体编码)分别 为该结点的相关单元固端力矩之和:(2)去掉各结点的约束使结构仍然恢 复原状。相当于在各结点施加外力偶荷 载P0 P0称作原来非结点荷载的等效结点荷载 (3)因11-14(b),(c)两种情况叠加就得到图11-14(a)所 示的情况,但图11-14(b)中各结点由于附加约束,在非 结点荷载作用下不会产生位移,则图11-14(c)中的结点 位移就是实际的结点位移。所以求结点位移时,可以用 等效结点荷载代替非结点荷载的作用。(4) 连续梁在非结点荷载作用下的杆端弯矩由两部分组 成:一部分是在结点加阻止转动约束条件下的杆端弯矩 ,即各杆的固端弯矩;另一部分是在等效结点荷载作

13、用 下的杆端弯矩,将两部分杆端弯矩叠加起来,即得出非 结点荷载作用下各杆的杆端弯矩。 等效结点荷载由各单元附加约束反力矩集 成并且反号;也可先将各单元附加约束反力 矩反号(称之为单元等效结点荷载),然后 再集成。 于是,等效结点荷载的求法为 : (1)在结点上加附加约束,在原来荷载作用 下,求各单元附加约束反力矩 FP e , 反其 方向(或不反方向,而改变正负号), 即得 各单元等效结点荷载 PE e = FP e 。 (2)应用单元定位向量,将各单元等效结点 荷载换码累加成结构等效结点荷载PE 。结构综合结点荷载P 由等效结点荷载PE 和直接结点荷载PJ 组成。P =PE +PJ 注意等效

14、含义!在 图 c与图a中,除了杆端转角而外,其它 位移和内力并不等效,图a等于图c加图b。 三、刚架等效结点荷载 按单元集成法求整体的等效结点荷载 (1)局部坐标系单元的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在单元两端加上六个附加约束,使两端固定。在给定荷载作用下,可求出六个固端约束 力,它们组成固端 约束力向量(载常数):将固端约束力 反号,即得到单元等效 结点荷载列阵(局部坐标系) : 。 单元固端力反号坐标转换定位累加结构综合结点荷载P 由等效结点荷载PE 和直接结点荷载PJ 组成。P =PE +PJ (2)整体坐标系单元的等效结点荷载列阵由坐标转换公式得 (3)整体坐标系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依次将每个列阵中的元素按单元定位向量定 位并且 累加,最后即得到 。P27:例题11-4一、求单元杆端力一、求单元杆端力各杆的杆端内力是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在结点位移被约束住的条件下的杆端内力,即各杆的固端约束力 。另一部分是刚架在等效结点荷载 作用下的杆端内 力,将两部分内力叠加,即得 。 由 ,其中 ,由于 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