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长应该先于教育学生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2159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家长应该先于教育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家长应该先于教育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家长应该先于教育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家长应该先于教育学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家长应该先于教育学生目前,职业中学的后进生教育难以开展,基本没有成效,有些更甚至处于无法干涉、师生对峙的状态,这完全是学生的过错吗?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在这次家访全体学生的活动中,让我找到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教育家长应该先于教育学生。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归因为学生的顽劣,的确直接犯错者是他们,但想深一层,为什么会有这样顽劣的学生?是他们一出生时就具有顽劣的性格吗?不,儿童科学告诉我们,婴儿出生时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性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遗传于父母,但大部分还是在后天的教育里成长的。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摩武俊先生研究发现,母亲的教育态度和儿童性格有着很大的内

2、在关系:母亲的态度是顺应型的,儿童的性格则缺乏责任心,而且不服从,并带有粗野和攻击性的成分;母亲的态度是忽视冷漠,儿童的性格则是冷酷的,情绪极不安定,但是创造力比较强;母亲的态度是专制的,儿童则事事依赖或者是反抗,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十分执拗孤僻;母亲的态度是民主的,儿童的性格则是亲切的、直爽的,并且喜欢社交,能融洽的与他人开展协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应让他们在成长关键年龄做关键事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然而,我们的家长就一个劲地说“我没法教他” 、 “他不听我的话” 、 “我不敢严格要求他,怕他干傻事” ,有一些更严重的还说“我们在家里没有话说” 、 “他(她)还动手打

3、我” 。看来真正需要教育的对象不是问题学生,而是问题家长。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经典三字经中就说道“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认为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时时刻刻、专心一致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能放松;如果教育没有从小开始落实,人的品行也会变得恶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则认为只有孩子经历严格的教育才能成才,而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同时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立志成才。家庭教育是人格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想孩子能够自立成才,父母应该尽早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正确的道德观念。2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做出有悖伦理道德的事情,最

4、主要是他们在儿童时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并从周围环境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致使他们在成年时出现不可逆转的负面人格无上进心、缺乏羞耻感、容易冲动、脾气暴躁等。在与一些后进生及其家长(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双差的学生)进行家访时,问到学生对人生目标的看法时,都表示出毫无所谓的态度。他们的家长大多是在工厂里上三班工作的,虽然同住一屋檐下,但学生与家长基本没有见面和交谈的机会;家长老是惦记孩子在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时的成绩很好,对他们在十六七岁的年龄时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很不理解,却又表示没有办法挽救,便寄望老师、学校能把他们的孩子教好,更甚至不惜付出他们视为命根的金钱。但这个时候的教育是否一定有效呢?有一位资深基础教育 20 年的陈老师说得很好:“不接受家长教育的学生,也不可能听从其他人的教育,包括老师。”要使后进生能够适应社会规律而健康成长,就要先让他们的父母接受如何有效教育孩子的学习,获得相关的教育原理和教育心理规律,将这些原理和规律充分应用在家庭教育之中,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礼仪礼貌,同时还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会对身边积极的事情产生学习的兴趣,为日后的继续教育打下自身基础。对家长和对学生的教育宜早不宜迟,一般在13 岁就应该开始,一旦超过了成长的关键年龄(3 岁、9 岁、13 岁) ,以后所有的说理教育几乎是徒劳无功的。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