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历十五年到万古山河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1997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万历十五年到万古山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万历十五年到万古山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万历十五年到万古山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万历十五年到万古山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万历十五年到万古山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万历十五年到万古山河从万历十五年到万古山河终其白昼,连带昏睡两次,又看撩一遍万历十五年 。当年读书时这本书一度很红,我 在心中书社买的,那时候心中书社还龟缩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乒乓房尽头。不过手头这本 乃是新书,同样由老婆当当而来,2006 年第 2 版,第 23 次印刷,我自家书柜那册应当是 1997 年的第 1 版,乖乖不得了,一本儿学术书能卖那么多年印那么多次,而且区区 2 张 d9 价钱还有折扣,委实值得一天看光! 万古山河书如其名,上下五千年也不止, 万历十五年其实有点挂羊头,不 过以 1587 年为点,前后所论何止百年。而全书主旨,则是以万历年间的人事为纲,讨论中 国传统社会由极盛

2、走向崩溃的历史转折。 万历十五年所论之纲,是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申时行、抗倭名将戚继光、 清官海瑞、学者李贽等见诸正史的人物,而抽丝剥茧,意在检讨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的 种种问题。 看似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实则已经末路穷途,只是以传统的强大惯性延续运作。 取明而代之的清帝国,起家正在万历年间。努尔哈赤的八旗兵马上得天下,可康乾雍盛世 威名之下,其实仍然在沿着明朝老路一道下滑,举国体制并无根本扭转,以至于 1840 年以 降不可收拾的局面。 在万古山河 ,论述至明清一节,同样定论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暮年晚期。不过此 万与彼万比,更着重从经济角度,研究明清之际的社会人文。 万古山河认为, 明清之际,

3、全国范围的经济系统已经在小农社会的基础上运行起来。 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属江南之地,原为鱼米之乡,而因为丝织业利润丰厚,各 地乡村劳动力均投身其间,以至于粮产不足以维持口粮,于是有两湖米运江南、江南布运 京畿这样的全国性商品流转。而江南的丝织业发达,又赖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分工。 一村专事养蚕,一村专事抽丝,一村专事纺织,而成品又汇聚到漕运汇聚的中心城市。 还有,东南沿海从时开时禁而又禁而不绝的国际贸易获利丰厚,晋商徽商则是这 个经济系统相当成熟的产物。而广大农村,则在乡绅士大夫阶层的治理下,维持运转,以 补效率低下的政府行政之不足。 以四书为基本准则,父子、男女、君臣,道德推而广之成为整

4、个社会的价值 系统,社会运行的基础。政府的治理与其说是诉诸行政、法律、经济管理,不如说其实就 是以推行道德一元来管理整个庞大帝国。 而万古山河的视野在全球,时至明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里的一个 环节,这个传统社会就一定无法继续自给自足。从贸易顺差时白银大量流入,到 1840 年以 后贸易逆差,白银大量流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世界经济系统里,就显得脆弱而不堪一击。农村经济在洋布、洋火等等西方工业产品的打击下毫无竞争力而迅速破产;铁路 形成点到点、城市到城市的商品流通体系,传统的驿站、漕运等等以及相关产业也迅速破 产;白银流出打击了传统的金融体系,晋商徽商也迅速式微国力衰颓,放到这样的视野 底

5、下,便能明白。 在社会文化方面, 万古山河即指出,在明清之际,在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之间, 已经形成两套不同的文化体系。读书人以科举制度作为人生发展的通道。戏剧、小说等等 才是真正影响民众的传播途径。民间的价值体系,乃是由三国、说岳、水浒等等传奇故事, 混杂的信仰。两个文化体系,全赖乡绅士大夫阶层的调整而并行不悖。比如普通农民子弟, 可以进入族亲地主开办的私塾启蒙,其中优秀分子便有可能通过科举制度进入社会上层。 当整个中国经济破产,社会系统愈加运转不灵,整个文化系统也便随之破产。 万历十五年则从更细致的角度,和万古山河的这番分析,可以做对照观。 在万历十五年看来,一个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特征乃是要能

6、从数目字上进行管理。而这 一点恰恰是明清帝国所无法做到、也没有想要去做到过的事情。 政府的职能,如前所述,与其说是一个行政、法律、经济管理,不如说是一个推 行道德的教化机构。政府由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组成。科举制度的考核标准,是对四书 的理解、文字的能力,而不是行政的能力。儒学相信,孝悌的教化,是一个社会运行的基 本法则。皇帝是这个文官系统的核心,他必须参加各种形式的典礼、仪式,以向天下作出 表率。辅佐皇帝的最高阶官员,乃是文渊阁大学士,所谓首辅,理论上就是皇帝和太子的 老师,并不是一个行政官阶。整个文官系统,便是要自上而下推行教化。读圣贤书的知识 分子是这个国家事实上的主人。儒家的理想是所有人

7、各安本分的和谐社会,这是一个道德 境界。可是当道德取代了法律和行政,则社会的运行便难免僵化而脆弱。 种种历史因缘,又令这个庞大的文官集团本身不断出现裂隙。比如,皇帝,作为 统领这个文官集团的首脑,本身又不得不受制于这个文官集团。万历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多 年不理朝政的昏庸皇帝,在万历十五年看来,原因实际上就是因为皇帝本人,由立储 问题、首辅张居正死后遭清算开始,看透了这个文官集团,而开始以消极怠工的态度当皇 帝。再比如,有明一代文官薪俸微薄,造成从地方官到京官的“常例”这一不成文规矩,造 成明末农民大起义直接原因的横征暴敛,事实上与整个官员薪俸制度的不合理也大有关系。 横征暴敛所得,大部分其实是所

8、谓“常例”,而国库收入并不丰厚。万历年间国库所得与相 应年份英国的行政收入大致相当,而中国人口是英国人口的五十倍,可见赋税并不重,重 是重在种种不成文的“常例”。 加上国家经济管理能力的效率底下,对耕地、人口根本没有系统的统计方法,一 地承担赋税的多少,依据往往都是百十年前的数字。军备、全国交通系统等等都没有统一 的国家统筹,其混乱、低效以及个中漏洞之严重,便可想而知。 有趣的是,两万都提到,中国文化经济的重心,自两晋便可是南移。至于明 清之际,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事实上的中心。而所谓中原,则是自然 条件严酷、经济凋敝、民生不振的区域。明末农民大起义,风卷云涌,一直打到北京城,

9、 却也没有南下长江。而清军入关,在北方进展非常迅速,倒是在南方遭遇了激烈抵抗,尤其是几处文化名城,扬州、嘉定,在明室已经覆灭的情况下,仍然由书生振臂一呼,兵民 困守孤城,上演玉石俱焚的壮烈故事。到了清末,太平军起于广西,驰骋半个中国,打到 南京,却只是空据一座孤城,被清军江南江北两个大营团团围住。而消灭太平军的主要力 量,居然也不是清军八旗,而是曾国藩、左宗棠在自己家乡临时招募志愿子弟成立的湘军、 淮军。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清室西逃的时候,东南各省也是声明,各省联合自保。着一系 列史事,正是因为南方经济发达,普通民众生活富裕,而且文化发达,明清之际重要的学 术流派都开创于江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外族入侵激起强烈反抗,正是说明中国文化 的中心所在。曾、左的湘淮军,正说明曾、左这样的士绅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之大。 由此一路联想,百万大军过长江,也是一样道理挖嘎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