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11861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仙游一中福建省仙游一中 2016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历史试卷(满分:100 分,答卷时间:90 分钟)一本卷共一本卷共 24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计分,共计 48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多维视野中考察概念范畴的大小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历史。下列对中国农耕经济中的概念范畴的大小表述准确的是 ( ) A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 B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 C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D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2清代官方

2、文书记载:雍正年间,江苏某地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 六万亩;广东一向没有土地调查资料, “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 ; 台湾一般现象则是:“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亩之田” 。官方之所以会有这些记 载,最可能的原因是乳石 ( ) A.鼓励农业生产 B.关心粮食供应 C. 促进边地开垦 D. 重视政府税收 3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 “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 。工部之下 又设有工部司, “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 咸经度之” 。由此可见在唐代 ( ) 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 B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 C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

3、务部门 D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4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 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 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 ”材料表明当时 (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C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 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 20 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 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 从事非农业生产的

4、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 A. 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B. 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C.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6.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 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 。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 )A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B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7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 。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 官印,一手算盘,亦

5、官亦商,左右逢源” 。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 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A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B中国处于“两半”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C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 ,必然会失败D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下表展示了 19141920 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 的是 ( )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

6、6619208484323967A. 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 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 19141915 年工业发展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 1920 年的投资高潮 9据中华风俗志记载:江苏宜兴“民国以来-新郎之戴顶履靴者仍属 有之。然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 。此记载 ( ) A反映了宜兴传统婚俗非常盛行 B反映了宜兴社会风气趋向开放 C说明宜兴新旧婚俗观冲突激烈 D说明宜兴最早接受了西式婚俗 1019661976 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 1966 年为 583 元,1976 年为 575 元,有小幅下降

7、。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66 年为 296 亿元,1976 年为 489 亿元,增 长 65%。这说明 ( ) A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 B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 C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 11邓小平认为,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 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集体经济。 ”邓小平在这里所指出的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 A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B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 C适度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8、 D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相结合 12文件一:“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 司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 ;文件二:“应 当对企业的实有财产进行估价,以确定公私双方的股份由人民政府主管业 务机关所派代表同私方代表负责经营管理” ; 文件三:“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 中小型补偿贸易由外商提供设备,由我国工厂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装 配,成品交给对方销售。 ”以上材料说明其经济活动 ( ) A都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B都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C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D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曲折 13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

9、价 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 指数100167270370407515685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 14十六世纪时,欧洲物价长期、普遍的上涨,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 。时人 分析其原因,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造成。但法国 学者波丁(1530-96)考察经济情况,反驳上述看法。他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一 更重要因素,而他的见解也获得后世很多史家认同,波丁主张的

10、更重要原因应 是 ( ) A.资本主义发展循环的自然现象 B.欧洲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歉收C.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市场 D.君王与中产阶级以此对抗贵族 15阿瑟扬写到:“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 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 中所不能看到的。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无生气的-”这段话着 重强调 ( ) A 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 B毛纺工业是英国最古老,保守的工业 C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不足 D工业革命要在毛纺工业以外开展 16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 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

11、发生了已经夺去了 2000 多万人的生命 一战并不是导致 19181919 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 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 的战场。 ”这说明 (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C.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加速疾病的传播 D.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1720 世纪 30 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 6000 名熟练技 工,报名应聘的竟达 10 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 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B苏联工

12、业化建设迅速开展 C美苏之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D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81942 年世界大战方殷,某国已经开始擘化战后社会远景,并委托专家研究。专家提出报告。 ,建议政府应改善人民生活,消减“贫乏、无知、怠惰与病痛” , 让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战后,这个建议也获得实现。这 个国家及其推行的政策是 ( ) A.英国,福利国家制度 B.法国,自由法国运动 C.美国,马歇尔计划 D.苏联,五年经济计划 19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 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 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 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

13、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符 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B.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C.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20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 5 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 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 均增长 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 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 2%,亚洲新兴经济体有 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这一发展趋势 ( ) A将进一步动摇世界经济的现有格局 B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C是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洲的必然结果 D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 21 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