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11843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设计导入:师: 今天的课前一支歌我们请刘永航来为大家演唱,大家掌声欢迎!(播放伴奏,出示画面,学生演唱。 )师:(表扬鼓励学生。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知道是什么歌曲吗?曹操是三国演义里面一个典型人物,除了曹操,你还对里面哪些人物印象最深刻?(诸葛亮、张飞。 。 。 。 。 。 )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这一时期的歇后语,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展示歇后语)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非常渊博。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今天就让我们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三国,一起去探究,去追问。展示 18 课标题 三国鼎立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社会局势说起。我们一起来看这张地图,一起来

2、说说东汉末年的局势如何?(政局混乱,军阀割据称雄) 在长期军阀混战的形势下,我们来看看百姓的生活,出示两则材料。提问:百姓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啊?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我们来学习我们的第一个主题:烽火连不休。在战火不断的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北方战乱局面呢?学生回答:曹操教师:在当时北方有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其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袁绍,其次才是曹操。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一场大战迫在眉睫。袁绍为扼制曹操势力的发展,亲率 10 万大军渡过黄河,发动进攻。双方在官渡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下面我们结合这段

3、文字材料,一起来归纳官渡之战的经过、结果、特点和影响。学生:阅读材料,然后回答表格中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做材料分析题的方法,然后由官渡之战的特点(以少胜多)引入下一个问题:“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给出温馨提示:温馨提示:快速阅读 102 页课前导入、第一目的两段黑体字正文和 103 绿色小字内容,思考并归纳原因。 小组成员要仔细阅读,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认真倾听。学生:分小组讨论,选派代表来回答。师评价学生的回答,然后展示答案。师:经此一役,曹操称雄北方。曹操写过一首诗龟虽寿,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一起来朗读其中的两句经典诗句。生齐声朗读诗句。师:这时的曹操已经 53 岁了,依然

4、“志在千里”“壮心不已”,那么,曹操的雄心壮志到底是什么呢?(统一全国)要实现他的雄心壮志,还有什么障碍?(学生答刘备、孙权)幻灯片展示地图。教师过度:孙权在江南苦心经营,百姓生活安定,地位日益巩固;刘备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这时候势力也不容小觑。208 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兵锋直逼南方两大势力。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一场大战又要打响,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咱们班的同学多才多艺,精心给大家准备了话剧赤壁之战 ,大家掌声欢迎!同学们表演的精彩到位,我们看的也很认真。只看不动脑可不行,现在我们一起来为赤壁之战做一个知识卡片。 (学生快速完成只是卡片)学生在

5、作业本上填出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和交战双方以及结果。教师让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师:同学们完成的又快又准确,奖励大家看一段小视频。 (播放赤壁视频)要求学生观看视频时思考,赤壁之中曹操为什么失败了?师:从这段视频中你看出赤壁之战有什么特点?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有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从曹操的一胜一败中,我们要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一下。生:小组讨论交流,选派代表展示答案。师:及时评价、鼓励学生的回答,最后展示答案。师过度: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

6、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主题二:三分定天下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 105 页,然后运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出老师黑板上展示地图中的错误。生阅读课本,找出错误。师:同学们的火眼金睛非常厉害,找的很准确。现在请动一动你们的小手,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的简明示意图。温馨提示: 设计要简明。 注意地理方位。 请三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的设计,其他同学画在作业本上。师:展示学生的答案,并及时评价、鼓励。同时提醒学生魏政权的建立者为什么不是曹操?刘备建立

7、的政权,国号是“汉” 。教师总结:魏、蜀、吴三个政权就象一个鼎的三个足分布在中国大地上,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各国的特色不一样,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106 页,完成老师给的连线题。 (出示三幅图片和三个政权的连线题)介绍吴国造船业,教师强调:三国时期吴国派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2015 年 11 月 7 日,海峡两岸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两岸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我们期待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更期待着两岸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从东汉末年的混战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进步还是倒退?小组讨论发言

8、。教师总结: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充满光荣与梦想、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成就了三国鼎立的辉煌。我们现在进入第三主题的学习:煮酒论英雄。展示主题三:煮酒论英雄。我们先说曹操。说起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先来看看名人眼里的曹操,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根据老师的提示,你怎么评价曹操呢?学生教师总结曹操:曹操能谋善断, “挟天子以令诸侯”

9、,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除了曹操,还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诸葛亮在后世人们心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星灯,等等,俨然已成为忠诚和智慧的化身,这是不是真实的诸葛亮呢?还有坚韧不拔的刘备,风流潇洒的周瑜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阅资料,重新评价他们。课堂上我们就不一一评价了小结:刘永航的一首曹操给了我灵感,所以我把这节课分为三大篇章。展示三大篇章。在第一篇章里我们学习了两场战役(找一生说说战役的时间、地点、双方、结果和影响)三分定天下,我们知道了三个

10、政权的建立(找一两位学生说说时间、建立者、国号和都城)最后我们煮酒论英雄,主要评价了曹操,然后知道了刘备、孙权和诸葛亮。所有的这些汇聚成一种局面,那就是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说它是历史的进步!课堂检测: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的掌握了。老师这里有四道题,你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题。哪位同学最先起来挑战?描写三国时期的诗词有很多,今天我们欣赏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先播放录音,学生跟着读,然后学生再齐读一遍,体会其中的韵味,加深对赤壁之战的了解。结束语:听不厌的三国曲,讲不尽的三国事,叙不完的三国情!(如果你对三国的历史意犹未尽的话,我推荐你们读一读罗贯中的原著三国演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