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目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1633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68 大小: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目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目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目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目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目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目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目录(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目录地理学概论 .1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5社会学 .13中国政治思想史 .20中国现代文学史 .30政治学 .39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44地球概论 .54申论 .57写作 .60环境学概论 .65伦理学 .74人生哲学 .79历史与社会科学教学论 .82人文地理 .88文学概论课程 .98世界古代史 .107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 .114中国古代史 .121语言学概论 .136哲学通论 .139经济地理学 .142中学历史教学法 .152自然地理 .1652地理学概论地理学概论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关于教学大纲的说明 本教学大纲,不是官方制定的全国高校实用的教学大纲,而

2、是教者根据地理学教论为基础制定 的,所以仅供本院内人文教育专业地理课教学适用,特此说明。 二、课程性质 介绍自然界地球、气象气候、水文、土壤、地貌、植被现象与分布的原因和变化规律及相互影响与 组合成整体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学习地理学的思维方式,会应用原理解释现象,掌握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的法则。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课堂讲授中始终用多媒体方式表现各自然现象成因、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各种生态系统的外形与 组成及特点。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方贤铨等:自然地理学 ,测绘出版社 参考书:伍光和:自然地理学 ,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9 年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 地球 【教学目的与要求】

3、使学生掌握地球的研究对象及特性、了解地球的发展历程、地球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和研究特点没, 对地球有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 地球的自转及其公转的地理意义 2. 地球圈层形成的条件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 二、地球大小及其环境效应 三、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四、地球运动及其环境效应 五、地球的自转及其环境效应 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圈层形成的条件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形成 三、地球外部圈层的形成第二章 地球表面的形态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地球表面的研究对象及特

4、性、了解地球表面的发展历程、地球表面的重要性,研究方法 和研究特点没,对地球表面有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内力地质作用与地貌32.外力地质作用与地貌 【教学时数】8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海陆分布 一、海陆面积 二、海陆分布不均 第二节 地貌和形态 一、内力地质作用与地貌 二、外力地质作用与地貌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和水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地球表面的研究对象及特性、地球表面的重要性,对地球表面的大气和水有个全面的了 解。 【教学重点难点】 1. 大气的结构 2.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 气压 4. 大气的水平运动 5. 气候类型

5、6.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7. 大气环流与水体运动 【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结构 第二节 太阳的辐射和辐射的平衡 一、太阳的辐射 二、太阳常数 三、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四、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五、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六、地面有效辐射和辐射平衡 七、地面热量平衡及其方程式 第三节 大气运动及天气系统 一、气温 二、气压 三、温度 第四节 大气运动及天气系统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环境 三、主要天气系统 1、锋面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4第五节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一、气候成因 二、气候类型 1、A

6、热带多雨气候带 2、B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带 3、C温暖气候带 4、D冷温气候带 5、E极地气候带 6、F高地气候带 第六节 地球上水圈的结构 一、水量的分布 二、降水过程与入渗过程 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径流形成的基本过程 2、河川径流的水文特征 3、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四、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第七节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一、大气环流与水体运动 二、海洋水与环流、气候 三、陆地水与环流、气候 四、厄尔尼诺/南方溶动 五、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 第四章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土壤与植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各自的特征,土壤与植被的类型、特点。了解土壤与植被的关 系。 【教学重点难点】

7、 1. 土壤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2. 土壤形成过程 3.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特征 4. 重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壤的组成 一、土壤的无机物组成 二、土壤的有机物组成 三、土壤水分 四、土壤空气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一、土壤的垂直分层 二、土壤的物理性质 三、土壤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5一、土壤养分系统 二、成土因素分析 三、土壤形成过程 四、世界土壤类型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一、生物群居 二、非生物环境 三、营养结构 四、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特征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一、生物

8、地球化学循环 二、重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气体型循环:氧、碳、氮 2、沉积型循环:磷第五章 地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地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及其各自的特征,地图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及地图的构成要素 2. 地图的功能及应用 3.了解 GIS 的功能 【教学时数】6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图的基本概念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 三、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 第二节 现代地图作用 一、地图的功能 二、地图的应用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GIS 的功能简介 三

9、、遥感技术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作用6人文社会科学概论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关于教学大纲的说明 此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由博达学院自行编制的教学大纲。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课程的设立: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作为 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大学生必须拥有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深厚的人文社科素养。 二、课程性质 人文科学概论是人文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为人文教育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必修课,属通识模块 课程。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1.掌握人文学科相关知识。 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自学法 五、教材及

10、参考书 参考书目: 1.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 ,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2.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视 2002 年版。 3.罗国杰主编:伦理学 ,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4.理查德 格里格、菲利普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 ,人民邮电出版社。 5.季羡林:东方文学史 (上下) ,吉林教育出版社。 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年版。 7.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8.杨光斌:政治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9.罗伯特 耐尔 海尔布伦纳、莱斯特 瑟罗:经济学的秘密 ,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 10

11、.贺卫方:法学是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1.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念新修 (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2.丹尼尔 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3.德马克斯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华夏出版社 1999 年版。 14.愈吾金;寻找新的价值坐标世纪之交的哲学文化反思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 哲学:智慧的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哲学的意蕴。 2.掌握哲学的功用。 3.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划分。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哲学的意蕴。 2.掌握哲学的功用。 3.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划分 【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自学法。 【教学内容】 一、哲学的意蕴 (一)哲学的诞生7(二)哲学的本质 二、哲学的功用 (一)哲学是现实变革的观念基础起点终点是改造世界 (二)哲学是生活的学问哲学本身正是人的精神的故乡 (三)哲学是思维的艺术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划分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