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则天诗中的女性形象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1596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武则天诗中的女性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武则天诗中的女性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武则天诗中的女性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武则天诗中的女性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武则天诗中的女性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武则天诗中的女性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武则天诗中的女性形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武则天诗中的浅析武则天诗中的“女强人女强人”形象形象摘要:单纯的从文学角度出发,武则天就是唐代诗坛上的一个奇女子:一生以 大无畏的气概,行非常之事,做非常之人,为非常之文。以超越时代的见识在 数量有限的作品中塑立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女性形象。这种具有现代特点的 女性形象,不仅是诗人自身精神状态的折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政治风貌。本文拟通过对这一全新女性形象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从 而有助于大家对武则天及其诗歌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武则天 诗作 女性 现代意识1400 多年来,世人围绕武则天所产生的争议从来都不曾平息,套用一句西 方的俗话,那就是: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

2、个武则天。这种所谓的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使得关于武则天的审视角度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赞赏者将其 顶礼膜拜,不吝溢美之辞;鄙弃者恨不能将其置于万劫不复之地,永世不得翻身。 例如在近代学者谢元量的笔下,武则天是“古今妇女之冠” ,而到了林语堂那里, 就成了一个“贪权势,爱炫耀,专横霸道,陶醉在滥施权力的暴虐之中并在陶 醉中走向自我崇拜、自我膨胀”的女人。由此屋及彼乌,这种评价模式也被毫 不客气的套用到了武则天的诗作之中。有人说“以武后之雄才大略,诗文宜无 所不能,是以自来宫闱文学者,武后恒为一大家也” ;就有人应声驳之曰:辞藻 华丽,内容空虚,堆砌文字而已。 客观的说,武则天的一部分诗作确实存在

3、内容空洞、堆砌文字的现象,这 是由于颂诗本身的政治功能所决定的。但她其他的诗作,共包括五首山水诗, 两首赠别诗和一首爱情诗,还是比较富有才情的。即便是在体制呆板的颂诗中, 也同样不乏有类似“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这样极具帝王气概的佳句出现。 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武则天的诗作中出现了一种颠覆传统的女性,她不再 是闺中佳人,更不是遭弃怨妇,而是果敢大气的政治“女强人” 。她的身份在不 停的转换:才人、尼姑、妃嫔、昭仪、皇后、太后,甚至是皇帝,但贯穿始终 的是她与现代事业型女性相契合的强者意识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危机。 一、一、权力场中的女强人权力场中的女强人 依照现代人的标准,武则天是一个不折不

4、扣的铁血政治家。她依靠自己先 天的美貌、智慧以及后天的机遇,当然最重要的是强有力的政治手段实现了问 鼎最高权力的梦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与此同时,她真正的人 性也因重重的误读而变得扭曲,变形,甚至呈现被妖魔化的趋势。所幸在武则 天残存的诗作中,我们还能看到另一个真实的武则天。这个武则天虽然出于自 我美化的目的而少了人性的缺陷,但却起码葆有作为一个政治女性的本色。 1 1 超越时代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指的是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 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 性的内在动机。具体地说,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

5、历史使命、 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 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女性主体意识将“人”和“女人” 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 武则天诗中的女性恰恰有 一种与现代政治女强人相契合的特点,那就是鲜明的自主意识与参政意识。这2种只有在比较公平的社会制度下才有可能萌生的民主思想,居然能够以一种个 体的方式出现在儒家观念深入人心的唐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所谓自主,就是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力争控制个人命运,使之呈现 可掌控的状态,并努力不懈超预定目标前进的一种能力。这一能力是现代女性 普遍了解或者具备的,但是在提倡“男尊女

6、卑” 、 “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中, 无疑是不为世人甚至是不为女性所理解或者接受的思想。因此,我们说武则天 诗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一种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 先,她们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例如在武则天的早期诗作如意 娘中,就展示了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女性在困顿状态中不甘屈服于命运安排 的特殊心理:尽管她一样的为离别而“憔悴支离” ,甚至“看朱成碧” ,但却不 是独自默默地承受相思之苦,一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悲而 不伤,嗔而不怒,想要唤回相思之人的心思昭然若揭,一个执着决然的女子形 象分明而立。其次,这些女性相信通过奋斗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甚至是掌控

7、他 人的命运,并且她们做到了这一点。 “听虽远,诚必通” ,不因目标的远大而中 途放弃,执着的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是一种现代女性也未必人人都具备的 心理素质。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命运不愿意创造一个伟大的女性, 那么只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来创造她自己的命运” ,这句话用来形容武则天一生 的奋斗过程是及其合适的。 当然,这种自主意识一旦与至高的权力相结合,就必然膨胀成为一种专制 甚至是霸道。这是过于张扬的个性与权力结合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由此造成的 性情畸变在武则天的身上得到了不止一次的验证。有人甚至将她的凶狠毒辣、 骄奢淫逸与残酷自私等都归结于其对政治的迷恋。这也是儒家用来诽谤武则天 及

8、反对其参政的最大理由。但是客观地说,武则天不是天生的政治野心家,她 只是在辅助高宗处理政事的过程中洞悉了男人的平庸与懦弱,又刚好具备了天 生的抱负与后天具备的处理政治的能力,因此才萌生了代之而取天下的欲望。 世人不该因为一个女人使用了一些不甚正当的手段参与政治权力的角逐而将其 一生的政绩否定。感业寺中的小尼姑固然善良本分符合儒家的标准,但却撼动 不了长安城外的一草一木;武则天虽然被视为牝鸡司晨的典型,但却给大唐的 下层庶民带来了福祉。 武则天参与政治的事件,如果以现代社会的视角审视,无疑是极具进步意 义的。但在武则天所处的时代,女人参政却是不被社会尤其是上层社会所接受。 即便是到了清代,思想家

9、王夫之仍将武则天的行为称为“鬼神所不容,臣民所 共怨” 。因此,武则天能够在其诗作中出流露的参政意识是极其可贵的。而最能 体现其参政意识及能力的就是她的颂诗。颂,据白虎通义解释:主者所以 立宗庙何?曰:生死殊路,敬鬼神而远之。缘生以事死,敬亡若事存。故欲立 宗庙以祭之。此孝子之心,所以追孝寄养也。这一是一种政治附属活动,在封 建时代具有浓重的男权色彩,存在鲜明的性别禁忌。但是到了武则天的颂诗中, 不但第一次有女人的形象出现在大型的祭祀活动中,而且是以主政者的身份参 加,这本身就意味着对传统社会及其观念的一种彻底颠覆。在大型乐章拜洛 乐章中, “女主”对权力流露出一种强烈欲望, “皇帝”的的形象

10、虽然不十分 清晰,但呈现一种呼之欲出的态势。尽管“她”已经具备了从政的能力,并且 兢兢业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 , “抚俗勤虽切,还 淳化尚亏” ,但却囿于时代的观念局限不能也不敢贸然的以明朗的姿态君临天下。 因此,不得不对政治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通过所谓的“天授宝图”这种自欺3欺人的把式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后人在评价这一事件时,多认为这是一出闹 剧,是武则天攫取权力而耍弄得手段。却忽略了这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 参与政治时所遭遇的巨大阻力。所幸到了名堂乐章中,女皇帝的形象清晰 明了:她身处权力顶峰,掌控着大唐的政治中枢神经,以皇帝的身份指点江山, 驾驭百官,处理国家政

11、务,彰显出政治家特有的从容风范。这种从容大气在 迎送王宫中借助四言诗的句式特点形成一种气魄豪迈的帝王气概, “君臣德 合,鱼水斯同。瑞图方水,周历长隆。 ”展示了一个由女人开创的新王朝生机勃 勃的景象,也是对那些顽固不化叫嚣“以婢为后,使皇统亡绝,社稷倾沦” , “臣恐海内失望,荆棘生于阅庭,宗庙不血食,期有日矣”的有力回击。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参政与现代的女性参政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不是在 女性获得普遍权利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一个人基于裙带关系的基础上夺得的。 因此,它势必会受到上流社会的极力反对,有人甚至是不惜以命相搏。这是一 个想要在男权社会中参与政治的女性所必然遭遇的阻力,她已经成为众

12、矢之的, 如果没有卓越的政治手段,将无法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反对。 2 2、卓越的执政能力、卓越的执政能力 武则天辅助高宗执政 34 年,做女皇独立执政 15 年,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执 政过程中,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版图扩张,为 “开元盛世” 奠定坚实基础。虽然遭遇不间断的反叛,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局面 之所以能够出现,答案就在武则天自己的诗作中。 首先在于其具备了科学的治国理念,即和谐观念与民本思想。在颂诗拜 洛乐章中,篇篇突出“和”的主题:昭和、致和、咸和、仁和、九和、咸和、 敬和、齐和、归和等等,用华丽整齐、铿锵凝练的诗句,张扬天地阴阳之和谐, 自然万象之和谐,国家社会之和谐

13、,上下官民之和谐,边境安定之和谐。和谐 意识之强,言辞之切,曲调之高,历代罕见。而与和谐理念相辅助的是其民本 思想。可以说,民本思想是武则天的基本治国方略。早在上元元年,即武则天 刚做皇帝的时候,就上表十二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劝农桑,薄赋敛” 。执政之 初更是立下誓愿,要使天下“人不失业” 。掌权之后,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例如推行均田制的恢复、打击豪强士族,扩户等,保障了下层百姓的生活来源。 因此在石淙中,当女皇帝看到“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的太 平之景时,心情不仅大为愉悦。因为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美好的景色固然令 人心动,但天下太平的景象才是其奋斗的目标。 。 其次,在于其出

14、色的驭臣手段。武则天以浆车卖流之女,临朝听政,御极 称帝,一步步踏入权利的核心不是必然事件。但这一具有很大偶然因素的事件 之所以能够发生,武则天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加驭臣下的能力起到了很关键的 作用。一首制袍字赐狄仁杰 ,将其善于笼略人才的首段尽显无遗。她善于识 别人才,重视、爱惜人才,是武则天执政的一大特色。光宅元年(684 年)徐 敬业据扬州(今江苏扬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到处散发骆宾王撰写的为徐敬 业讨伐武氏檄 ,用极其恶毒的语言诬蔑、攻击武则天,武则天看后因感叹其文 采飞扬,赞扬骆宾王“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认为这是“宰相之 过” 。 清朝诗人丘逢甲在题骆宾王集诗中,赞叹武则天的

15、表现:“凤阁鸾 台宰相忙,此才意令落蛮荒。若将文字论知己,惟有当时武媚娘。 ”不拘一格的 选拔人才,并且能够包容愿意为自己的政权服务的大臣,这也是狄仁杰等一班 人才能够死心塌地的为其服务的原因。毛泽东曾经评价说:武则天确实治国之 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这一评价对武则天而言,4是比较中肯的。后人误解武则天,认为她窃夺李氏证券,排斥诸子,滥用酷吏, 公卿自危,朝野上下似乎一片混乱,其实不然。 新唐书的作者曾给过武则天 这样的评价:武后自高宗时挟天子威福,挟制四海,虽逐嗣帝、改国号,然赏 罚己出,不假借群臣,僭于上而治于下,故能终天年,跕乱而不亡.这里所说的 僭于上而治于下

16、,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或者换一种说法,下层百姓关心的不 是统治者是男人还是女人,姓李还是姓武,而是这个统治者能够给他们带来什 么样的生活。 二、女皇帝的危机二、女皇帝的危机 作为女人,武则天拥有令世上须眉仰视的资格:权力,智慧,财富等等。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法弥补她由于亲情缺失而导致的情感危机。情感危机特指 女性因工作忙碌、压力过大而延误情感生活,或者目前的情感生活不尽如人意 而致使情感出现的失重状态。虽然这是现代社会的用语,但却适用于一切因事 业心过重而导致家庭危机的女性,而无论她处于哪个朝代。 直接导致武则天亲情缺失的原因,就是她以女人的身份参与了权力的角逐, 并由此激起了皇位继承者即她的儿子们的强烈反感,这种反感使得原本就疏远 的母子之间的猜忌更加严重,甚至发展到彼此不相容的地步。当武则天以皇帝 的身份挑选皇嗣时,这种猜忌演变成为残酷的骨肉相残。在皇嗣出入升降 中,她作为一个皇帝同时以母亲的身份向自己的儿子同时也是皇位继承者提出 了期许与要求。作为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要做到“大孝” 、 “谦” 、 “恭” 。孝 者,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