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质量讲座201009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1591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质量讲座201009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品质量讲座201009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品质量讲座201009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品质量讲座201009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品质量讲座201009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质量讲座2010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质量讲座20100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国内纺织纺织服装服装类类商品商品质质量控制量控制讲讲座座浙江省纺织测试中心 楼才英、纺织纺织服装服装类类商品常商品常见质见质量量问题问题分析分析 纺织服装是大众日常消费产品,它既起着防寒于暖,保护人体不受外界伤害的作用,同时又具有调节心情、沟通感情、美化生活的功能。因此服装产品的质量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无时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大众商品,其产品质量却十分令人担忧。每年的商品质量抽查结果和消费者质量投诉统计数据,无一例外地表明,纺织服装类商品质量存在众多质量问题。2009 年 11 月 11 日重庆市工商局公布对流通领域儿童服装质量的监测结果,合格率

2、仅为; 2009 年 11 月 26 日哈尔滨市工商局公布了对该市区内各大商场、服装门店经销的服装、针织商品质量抽样监测结果,合格率仅为 48.7%。被抽检的服装、针织品均为知名品牌;2010-03-15 浙江省工商局公布对杭州、宁波、台州三地市的多个商场销售的 85 批次进口品牌服装质量监测结果,批次合格率仅为 43.5%,来自意大利、韩国、法国等 11 个国家和地区的 30 个国际知名品牌服装被判不合格,质量状况让人大跌眼镜;目前,国内纺织服装类商品(包括进品服装)常见的质量问题:1、标识标注不规范。不合格主要体现在企业存在漏标即缺项,错标或标注不准确、不规范的现象,集中表现在“洗涤方法”

3、 、 “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 、 “产品标准编号” 、 “产品质量等级”等项目上。由于企业没有按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标注,易误导消费者或给消费者购物、使用带来不便。2 色牢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色牢度不合格最常见的是耐湿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洗色牢度不合格,优等品的服装还会出现耐光色牢度不合格。色牢度好与差,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安全,一方面碰到汗水、雨水就会造成面料上的颜料脱落褪色,则其中染料的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人的汗水还会把染料还原成有害物质,再通过人体皮肤吸收致癌;另一方面还会使服装本色褪色或使其它服装被沾色,影响服饰的美观。3 纤维含量标实不符。纤维的成份

4、含量直接影响到纺织服装产品的服用性能,而纤维成份含量的标识又是消费者选购产品的主要依据之一。纤维含量标实不符会误导消费,使消费者作出错误的选择。4 尺寸变化率超标。纺织产品在使用中的缩水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该项目不合格将导致产品在洗涤后尺寸发生较大变化,影响正常使用和美观。5 部门安全指标(如 PH 值、甲醛)达到标准要求。pH 值项目主要考核产品的酸碱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pH 值超标有可能对人体的皮肤产生刺激,使人体抵御外界病菌的能力下降,产生过敏、皮疹等影响;。甲醛是一种化学制品,也是一种染色助剂。如果消费者穿了甲醛超标的服装后,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部位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

5、轻者会发生皮肤过敏,出现红肿、发痒等症状,重者会持续咳嗽,引发气管炎,而且甲醛也是白血病、癌症的主要病源之一。6 夸大功能、虚构概念。夸大功能的,如抗菌除臭、抗辐射等;虚构概念,如暖卡、莱卡、绵羊绒。对这类质量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二、造成国内二、造成国内纺织纺织服装服装类类商品(包括商品(包括进进品服装)品服装)质质量量问题问题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1生产企业缺少质量意识、法制意识,没有按产品质量法要求进行原料采购检验和成品出厂检测,有些企业是明知不合格产品,甚至故意生产不合格产品。2监督机制和监督部门监管不力。由于服装不同于食品、家电,其对人体的危害是非显性,很多产品又均为推荐性标准,

6、监督部门在安排监督计划时,对服装产品的监督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大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3商场进货把关不规范。商场对服装产品的进货把关不严是纺织服装类产品质量问题高发、频发的最主要原因。一些商场的验货检验制度形成虚设,既无合格供应商资质的评审,又无完整检验报告的备案审查,给不合格产品大开放便之门。、如何加如何加强纺织强纺织服装服装类类商品商品质质量量风险风险控制控制首先,商业企业要有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尤其是管理者更要有商业底线。生意以信为本。其次,要有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三条规定: 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

7、品质量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销售者销售的产品的标识应当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附:第二十七条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第三,要严

8、格把好三个关,即一是合格供应商的质量资质评审关(包括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信誉信息),二是完整检验报告备案审查关,三是商品质量进货抽查关。最后,是建立商品质量纠纷处理和质量风险控制机制。对消费者的投诉应采取更积极的处理方法,以客户满意为目标;对打假者的买样和索赔应采取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妥善处理为目标。1、纺织纺织服装服装类类商品商品质质量量验货检验验货检验中存在的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缺少完善的商品质量验货检验制度,无法全面控制商品质量。没有严格进行商品质量验货检验制度,质量验货制度形同。缺乏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验货检验人员。2、纺织纺织服装服装类类商品商品质质量量验货检验应验货检验应注意的注

9、意的问题问题。 。检验报告的识别注意点合法性:检验报告的种类很多。从行政级别分,有国家级检测报告、省级检测报告、市级检测报告和县级检测报告;从检验性质分,有委托检验报告、监督检验报告;从检测单位的属性分,有中资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外资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应该说,无论什么检测报告,在检验报告首页都都必然有计量认证授权章。也就是说,没有计量认证授权章的检测报告都是无效的报告。真实性:伪造、变造检测报告的现象很多。一种是企业将过去的检测报告,通过复印方式更改送检和出证日期;一种是企业将 A 样品名称通过复印改为 B 样品名称,或将 A 委托单位改为 B 委托单位,或将 A 货号改为 B 货号。有的则是将

10、不合格项目通过复印的方式删除或改为合格。完整性:一份检测项目完整的检验报告才能客观地反映产品真实状况。任何一批产品只要其中一项指标和参数没有经过检测,就无法证明该批产品是合格的。因此,对检测报告完整性的识别就显得尤其重要和专业。如何识别?检测报检测报告的合法性告的合法性首先要建立合格供应商制度。对供货商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对其营业执照、资质信誉进行全面审查后,应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其次是要对检测报告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一是尽可能要求提供省级以上的检测报告,二是要对检测报告的计量授权章和授权期限进行检查,三是要对出具检验报告的检验机构的授权范围进行审查。检测报检测报告的真告的真实实性性识别检测报告

11、真实性,首先要仔细检查检测报告的原始性,特别是对出证日期、委托单位、样品名称的检查,其次是对有疑问的检测报告进行上网或电话查询,最后就是对没有原始印章的检测报告不予认可。检测报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告的完整性识别检测报告的完整性是一项相对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因此,平时要多对标准的检验项目进行学习了解,掌握不同产品的不同检验项目。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识别虚假的检测报告。同时要建立制度,对检测项目不全的商品不得上架销售,以最大限度地规避质量风险。如何如何进进行商品行商品标识标标识标注的注的检查检查服装服装标识标标识标注内容:注内容: GB5296.4-1998纺织品 消费者使用说明标准和 GB18401-

12、2003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纺织品以下几项内容必须标注。吊牌内容:产品名称、安全类别、执行标准、号型规格、质量等级 、纤维含量、出厂检验、合格证明、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电话。 (使用和贮藏条件的注意事项、产品使用期限一般可以不标)耐久性标签:号型规格、纤维含量、洗涤方法标识标识中一般存在的中一般存在的问题问题: :号型规格、洗涤方法、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产品标准编号、产品质量等级号型规格:号型、体型、胸围:童装、毛衣类。规格还包括重量:羽绒服、 蚕丝被、袜子的纱线号数及氨纶的粗细洗涤方法:图形要规范、顺序要准确、文字标注要恰当:顺序、图例 原料成分:名称,涤纶、天丝、腈纶译音 产品标准:针织、梭织标准乱用,年号 质量等级:合格品、二等品商品商品质质量量问题较问题较突出的突出的产产品:品:各类床上用品、毛巾产品、深色服装、进口服装、大花色童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