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1587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电气信息学院 综合练习1二、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二、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一、选择题:1、在一静电场中,作一闭合曲面 S,若有, (式中为电位移矢量) ,则 S 面0sdDD内必定: A:既无自由电荷,也无束缚电荷; B:没有自由电荷; C: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D:自由电荷代数和为零。 2、一带正电荷的物体 M,靠近一不带电的金属导体 N,N 的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右端感应出 正电荷,若将 N 的左端接地,如图所示,则 (A)N 上的负电荷入地 (B)N 上的正电荷入地 (C)N 上的电荷不动 (D)N 上所有电荷都入地 3、在一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一块电介质如图放置,以

2、点电荷所在处为球心作一球形闭 合面,则对此球形闭合面:()高斯定理成立,且可用它求出闭合面上各点的场强;()高斯定理成立,但不能用它求出闭合面上各点的场强;()由于电介质不对称分布,高斯定理不成立; ()即使电介质对称分布,高斯定理也不成立。 4、有一接地的金属球,用一弹簧吊起,金属球原来不带电若在它的下方放置一电量为 q 的点电荷,则(A)只有当 q0 时,金属球才下移(B)只有当 qUA0 (B) UBUA=0 (C) UB=UA (D) UB0,如图示,则导体上除 dS面元处的电荷以外的其它电荷在 dS处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OR d qdS0物理电气信息学院 综合练习3(A) (B)

3、 00 00 2(C) (D) 0000212. 图中所示为一带电导体球A,其上包着一层各向同性的均 匀电介质球壳B若在介质球壳层中取一闭合面S1,在介质球 壳外取一闭合面S2,则通过S1和S2的电场强度通量1和2及 电位移通量1和2之间的关系为(A) 12,12 (B) 12,12 (C) 12,12 (D) 12,12 13. 三个电容器联接如图已知电容C1 = C2 = C3 ,而 C1、C2、C3的耐压值分别为 100 V、200 V、300 V则此电容器 组的耐压值为(A) 500 V. (B) 400 V. (C) 300 V. (D) 150 V. (E)600 V. 14. 一

4、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为d,若插入一面积与极板面积相同而厚度为d / 2 的、 相对介电常量为r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板(如图所示),则插入介质 后的电容值与原来的电容值之比C / C0为 (A) (B) 11 r1rr (C) (D) 12 rr 12 r二、填空题:1、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保持联系,然后使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的r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这时两极板上的电量是原来的_倍,电场强度是原来的_倍, 电场能量是原来的_倍。 2、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 d1=7cm 时的相互作用力与在煤油中相距 d2=5cm 时的相互作用力相等,则煤油的相对介电常数 r=-。 3、已知空气的

5、击穿场强为 30 kV / cm ,一平行板空气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为 1.5cm ,则这 平行板电容器的耐压值是:_。 4、在静电场中,电位移线从_出发,终止于_.5、一电偶极子放在场强为的匀强电场中,电偶极矩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成角。已E知作用在电偶极子上的力矩大小为 M,则此电偶极子的电矩大小 p=_.A B S1 S2 C1C2C3d/2d物理电气信息学院 综合练习46、将一负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附近,则导体内的电场强度_,导 体的电势_. (填增大,不变,减小) 7、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两板相距为 d,与一电池连接时两板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 F,断开电池后,将两板距离

6、拉开到 2d,忽略边缘效应,则两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 _。 8、如图所示,两块很大的导体平板平行放置,面积都是 S, 有一定厚度,带电量分别为 Q1和 Q2。如不计边缘效应,则 A、B、C、D 四个表面上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_、 _、_、_。9、在相对介电常数为的各向同性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与场强之间的关系是_。r10、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为 r1时的相互作用力等于它们在某一“无限大”各项同性均 匀电介质中相距为 r2时的相互作用力,则该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r=_。 11、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中充有各项同性均匀电介质。图中画出两组带箭头的线分别 表示电力线、电位移线。则其中(1)为_

7、, (2)为_。12半径为和的两个同轴金属圆筒,其间充满着相对介电常数为 r的均匀介质。 设两筒上单位长度带电量分别为 和,则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的大小 _,电场强度的大小_。 13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两极板间距为 d 。充电后,两极板间相互作用力为 。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_,极板上的电荷量大小为_。 14一孤立带电导体球,其表面处场强的方向_;当把另一带电体放在 这个导体球附近时,该导体球表面处场强的方向_。 15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电介质叫做_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形成_。 16两个电容器 1 和 2,串联以后接上电动势恒定的电源充电。在电源保

8、持连接的情况下, 若把电介质充入电容器 2 中,则电容器 1 上的电势差_;电容器一级板上 的电量_。 (增大、减小、不变) 17. 一导体在外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上面元 dS的电荷面密度为,那么面元 dS所 受电场力的大小为_,方向为 _ 物理电气信息学院 综合练习518. 一点电荷q被放在一个介电常量为的有限大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球的中心,则在介质 球外距球心为r处的P点的场强大小EP_ 19. 描述电介质极化强度的物理量电极化强度的定义式是_,它的物理意义是P_ 三、计算题: 1、空气中有一半径为 R 的孤立导体球,令无穷远处电势为 0,试计算:(1)该导体球的电 容;(2)球上所带

9、电荷为 Q 时储存的静电能;(3)若空气的击穿场强为 Eg,导体球上能储存的最大电荷值。 2、一电容器由两个同轴圆筒组成,内筒半径为 a,外筒半径为 b,筒长都是 L,中间充满相 对介电常数为 r 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内、外筒分别带有等量异号电荷+Q 和Q。设 b-ab, 可以忽略边缘效应,求: (1)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2)电容器储存的能量。3、空气中有一半径为 R 的孤立导体球。令无穷远处电势为零,试计算: (1)该导体球的电容; (2)球上所带电荷为 Q 时储存的静电能; (3)若空气的击穿场强为 Eg ,导体球上能储存的最大电荷值。4、一球形电容器,内球壳半径为 R 外球壳半径为

10、 R 两球壳间充满了相对介电常数为12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设两球壳间电势差为 U,求:电容器的电容;(2)电容器储存r12的能量。 5、两根平行“无限长”均匀带电直导线,相距为 d,导线半径都是 R(Rd)。导线上电荷密度分别为。试求该导体组单位长度的电容。 和 6、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面积均为 S,板间距离为 d(d 远小于极板线度) ,在两极 板间平行地插入一面积也是 S、厚度为 t(d的金属片。试求:(1)电容 C 等于多少? (2)金属片放在两极板间的位置对电容值有无影响?7现有一根单芯电缆,电缆芯的半径为 r1 =15mm,铅包皮的内半径为 r2 =50mm,其间充以 相对介

11、电常数 r=2.3 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求当电缆芯与铅包皮间的电压为 U12=600V 时,长为 l=1km 的电缆中储存的静电能是多少?物理电气信息学院 综合练习6(0=8.8510-12C2 N-1 m-2) 8两电容器的电容之比为 C1:C2=1:2。 (1)把它们串联后接到电压一定的电源上充电,他们的电能之比是多少? (2)如果是并联充电,电能之比是多少? (3)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电容器系统的总电能之比又是多少?9.半径为R1的导体球,带电荷q,在它外面同心地罩一金属球 壳,其内、外半径分别为R2 = 2 R1,R3 = 3 R1,今在距球心d = 4 R1处放一电荷为Q的点电荷,并将

12、球壳接地(如图所示), 试求球壳上感生的总电荷 10. 如图所示,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 两极 坂之间距离为d,其中平行地放有一层厚度为t (td)、相对 介电常量为r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板略去边缘效应,当在 两极板之间加上电势差U时,试计算该电容器中的电场能量 四、改错题1. 如图所示,一电荷为q的点电荷,位于离导体表面 上A点的距离为l的B点处,连线AB垂直于导体表面已 知导体达静电平衡时,A点附近表面上电荷面密度为有 人说,按场强叠加原理,A点附近的场强 2 004lqEA 你认为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正确的又该如何? 五、证明题一半径为R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球,相对介电常量为r,球内均匀地分布着体密 度为的自由电荷,试证明球心与无穷远处的电势差为rrRU020612qQ OR3 R2R1dSd tBAl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