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论文: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11305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体育论文: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体育论文: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体育论文: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体育论文: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体育论文: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体育论文: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体育论文: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体育论文 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摘要摘要:阐述了初中学生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中经常采用的“逆序教学方法”和“常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在研究中针对两种方法在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以及两种教学方法在课后反映出的教学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而为初级中学教学工作选择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迳提供一条可参考的教学理论依据。关键词:背越式关键词:背越式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逆序教学方法逆序教学方法 常规教学方法常规教学方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发展中, 田径教科书在不同的时间确定了不同的教学方向,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教科书的背越式跳高技术要求采用“逆

2、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先采用过杆落地技术的教学,然后再进行助跑和起跳技术学习,把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过杆技术上,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是先解决技术的难点,通过掌握复杂的技术动作来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对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教科书根据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又把教学方法改为“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先进行起跳和助跑技术的教学,然后进行过杆和落地技术学习,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起跳技术上,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先提高弹跳能力,通过起跳的高度来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这两种教学方法就目前而言,有一种教学实验可以证明它们之间的优缺点,以及两种教学方法哪一种教学方法更适用于中学的科学工作,因此,根据这种情况我想通过

3、实验的手段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性的研究,从中为背越式跳高的教学工作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一条可参考的教学理论依据。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泽国镇第二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受试人员为男生共计 120 人。各组为 60人组成。在实验前我们对受测人员进行了身体形态(身高、体重) 、体育综合成绩以及跳高成绩进行了综合的测定与评价(表 1)表 1 学生身体形态、体育综合成绩与跳高成绩情况实验一组 对照一组内容 性别X + S N X + S N身高 男 1.63 0.04 60 1.64 0.05 60 1.25 0.05),通过问卷调查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学习背越式跳高之前均未学过背越式

4、跳高技术。12 研究方法 采取配对对比实验法,实验组采用“逆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时数为 14 学时(每学时为 45 分钟) 。技术评定 采用背越式跳高技术计分评定标准学生进行实验前与实验后十个学时的教学技术评定。1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法。2结果与分析21背越式跳高技术的达标结果分析通过学习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后,学生们在动作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主要是得利于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可控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使得学生在动作方式上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合理的动作必然会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掌握产生积极的作用。在表 2 中显示,实验组在课前与课后教学过程中

5、,课后教学效果呈现出高度显著性(P0.05) (表 4)表 4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跳高技评情况对比实验组 对照组 T 值 P内容X + S N X + S N助跑 51.33 3.02 60 51.83 3.59 60 0.849 0.05起跳 53.33 4.30 60 52.33 4.30 60 1.339 0.05过杆 51.83 4.04 60 51.33 4.72 60 0.657 0.05落地 50.67 2.54 60 51.00 4.98 60 0.482 0.05学生通过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的学习,在动作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技术动作和效果上,都能体现出动作的实用性与

6、美观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动作效果上进行了质量的比较,结果是实验组在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环节中都呈现出高度显著性(P0.01起跳 69.67 5.86 60 62.50 3.15 60 5.887 0.01过杆 74.00 8.55 60 62.87 7.54 60 9.138 0.01落地 69.00 6.87 60 59.67 5.86 60 5.664 0.01这种结果与我们当初的判断有很大的差距,在实验前,顺理推断是:有了测重面的教学,有了先4后区分的教学过程,应在教学要求和练习次数上就会反映出一种教学内容在先,练习次数与重复次数就会相对多一点的情况,学习之后对

7、照组在助跑与起跳能力方面要好于实验组,而在过杆与落地技术方面实验组又要优于对照组。然而,实验的结果并不是按我们想象的发展,技术评定的结果是实验组在各方面都优于对照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只能说明“逆序教学方法”对面技术动作的发展,对助跑技术与起跳技术的掌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常规教学方法”对后续的发展,对它技术的掌握,如过杆技术与落地技术就有作用吗?通过实验证明是有作用的,只是在促进教学果能力方面不如“逆序教学方法”那样显著,所以,在教学中反映出的教学效果就不好“逆序教学方法”那样好。根据上述两例的实验说明,技评的结果反映出动作的合理就能提高运动成绩,同样的道理,达标的结果也说明了运动成绩的提

8、高离不开技术动作的掌握,所以,当分析两者教学效果时,不免会从这个方面去考虑两者的互利关系。通过实验后技评与达标两项考核评定的结果显示,两者都反映了“逆序教学方法”要好于“常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这其中体现出了“逆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了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动作,所以,当我们从“逆序教学方法”中去了解这种优势时,就会发现“逆序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特点:1、首先能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怕杆、怕摔、怕伤的心理障碍;2、增加了过杆技术与落地技术的重复次数,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认识杆上与垫上的技术动作;3、培养了学生在杆上的时空感

9、与平衡感,使得学生能够控制自、表现自我;4、突破了过杆技术以后带动了整个技术动作的发展。当然在这里我们也要承认“常规教学方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也有它“可取”的一面,这种“可取”的前提必须是建立在有足够教学时数为保证下的教学工作,也就是说,有了足够的教学时间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我们看到, “常规教学方法”的教学重点是落在助跑与起跳技术的结合,其目的是发展速度与弹跳能力的素质。从教学形式来看是符合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这种教学形式对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投入一定的教学时间去发展身体素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比如:专业人员进行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学习,他们在学习

10、过程中有较长的学习时间,所以,在教学的初期,往往把基础教学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运动成绩,对于这类的教学工作更多的时间去倾向于先发展弹跳素质,然后再提高技术能力。而在“逆序教学方法”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放在过杆与落地技术上,其目的是解决难点,提高技术能力。从教学形式上看是由难到易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为教学工作的中心,通过难点的教学形式来形成以点带面的教学模式,然后再去发展整体教学工作,这种教学形式往往适用于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特定的教学范围之内的教学。这是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特征,也是原于与不同的教学手段反映出不同的教学过程。所以,根据这

11、一情况,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逆序教学方法”要比“常规教学方法”在短期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果要明显。3 结论与建设31结论51、 通过 14 学时的教学表明“逆序教学方法”和“常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教学方法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掌握都产生一定的作用。2、 通过 14 学时的教学实验研究,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的结果是“逆序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要好于“常规教学方法” 。3、 “逆序教学方法”在教学要求上更加贴近于中学的教学工作和培养目标,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32建议1、背越式跳高属于动作复杂、难度较大、空中姿态要求较高的一项体育运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调节好教学方法,

12、安排好教学顺序,掌握好教学比重,控制好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对于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我们要把教学工作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质量和动作效果,而不是把教学工作放在提高运动成绩上,也就是说,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教学,先进行横向发展,去挖掘自身的潜力,掌握技术动作,然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再向纵身发展,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弹跳能力,这种教学的形式将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南。3、要区分开学校的教学工作与专业人员的训练工作,学校的教学工作往往是以提高技能为教学方向,是以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作为教学方向,是以培养跳高运动员为教学目标,由于两者的教学出发点不同,所追求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的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格外注意两者的教学指导思想。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陈宪.背越式跳高过杆教法的探讨J.体育科技信息,2006.2.24-27.2李静山,骆建,田嘉.论背越式跳高起跳中的摆腿技术教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62-64.3刘蕴宽主编,高等教育理论丛书简明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14.4吴志超,刘少曾,曲宗湖著,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6.1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