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学改革毕业论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1300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教学改革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电子教学改革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电子教学改革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电子教学改革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电子教学改革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教学改革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教学改革毕业论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编号:10394 图书分类号:G633.7 学 号:JS02083 密 级: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Research on reform in electron-classed Specialized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学科专业方向:学科教学(物理)指导教师:郑渊方申请学位级别:教育硕士论文提交日 期:2005 年 8 月 论 文 评 阅人: 论文答辩日 期:2005 年 10 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 学位授予单 位:福建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日 期:2005 年 12 月 2005 年年 8 月月中

2、 文 摘 要II为了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专业培养目标,在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职学校生源情况和特点,慎重选择“宽基础、活模块、学分制”课程模式,本研究对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及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从调查研究入手,收集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研究,围绕研究目标,制订了“宽基础,活模块”课程设置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弹性学制。2、走访、调查四所中职校,了解中职校教学设备、实训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手段等基本情况,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对电子专业现行课程的实施意见。3、在本校开展“宽基础、活模块、

3、学分制”课程改革的实验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表明,中职校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本位为中心”的职教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积极作用。学分制试点改革正处于实验阶段,业已取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可以预见,新的课程方案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职业能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础,为他们终身发展构建一个较高的平台。关键词:中职 ,课程改革,宽基础 ,活模块,学分制III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the training goal in the electron-classed specialilies, the broad base、movable plates and

4、credit systeemteaching mode is chosen.Research is carried out as follows:1.Collect and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Draft the scheme of broad base and movable plates courses, and carry out the credit systeem.2.Investigation is made in four secondary vocational

5、school,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opinions on current electron-speciality courses are collected.3.Experiments are made on the broad base、movable plates and credit systeem course reform in my own school.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broad base, movable plates, credit systeemIV中 文 文 摘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产

6、业结构的大幅调整,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劳动市场需求疲软,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的影响,“普高热”又是连续几年升温。中职教育生源质量、数量连年滑波,已是不争的事实。中职教育既面临着严峻形势的挑战,又逢发展的新机遇,搞好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改革我国传统职技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实行弹性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兼顾升学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双重任务,真正让中职学生“我要学,我想学” 。目前较为典型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有: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核心阶梯式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以及我国职教界最新提出的“

7、宽基础、活模块” (群集式模块)课程模式。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关注学科基础理论,而相对忽视学业职业技能的培养。核心阶梯式课程模式又叫“双元制”课程模式,引自德国,在上海于 80 年代末 90 年初做了几年的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推行该模式外部环境要求极高,在我国实际推行有一定的困难。能力本位课程模式采用 Dacum 课程开发法,强调以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但由于该模式对一些非技能型能力无法精细分析,忽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的原因,在当今职业岗位变化迅速的社会中,培养学生仅胜任一种工作岗位的课程,很难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宽基础、活模块” (简称

8、KH,下同)课程模式借鉴了以上几种课程模式,把课程分为“宽基础”和“活模块”两个阶段。 “宽基础”阶段所学内容并不针对某一工种,而是一个职业群所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后劲” 。 “活模块”所学内容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所必学的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强化从业能力,并能够“多取证”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着眼于一个“活”字。为搞好我校电子类专业课程改革,通过对典型职教课程模式的学习与思考,我校慎重选择“宽基础、活模块、学分制”课程模式对电子为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兼顾就业预备和升学预备的两重需要,改学年制管理为学分制弹性学籍管理制度。为此:V(1)调查研究 收集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的相关材

9、料,进行分析研究,调查我国电子工业近年的产值及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地位,了解本市及周边地区劳动力市场对电子职业人才的需求状况。(2)走访、调查 走访多家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了解各校办学条件及现行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以及毕业生对现课程的认识。从中反思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的利、弊以及师生对课程改革的倒重点和力度,一致认为现行电子类专业课程中教育思想落后,教学主体错位,教学计划不适应职教要求,教学大纲内容陈旧,职教特点不突出,课程设置未实现整体优化等。为此,我们对课程体系作以下改革:1)课程体系由“单科三段式”向“集群两段式”过渡。与电子技术专业的多专门化相适应, “宽基础”

10、阶段为文化基础课板块和通用基础课板块,是多专门化的共同平台, “活模块”按职业岗位定向,分视频设备维修、移动用户终端维护、音响调音三个专门化,由学生和学校自己选择。2) “宽基础”阶段的课程文化基础课板块保留了除美育、物理外的其它课程,增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时和学分。通用基础课块把原计划中电子电路基础、脉冲与数字电路合并为电子线路,增加了微处理器应有基础和电子 CAD,明确了基本操作技能和电子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考试相配套。 3) “活模块”阶段课程分三个专门化,各设置二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学校视市场供求情况选择,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开设了 12 门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弹性学籍管理制度,本

11、专业学生必须修满 180 学分方能毕业。同时为与应职岗位相适应,实行双证书制度。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专业涵盖广,建立了“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中心”将中等教育视为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教育思想,实践教学中应用 Dacum,对专业技能项目、技能标准、评分标准等进行了详实规定,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训。VI目 录前言1第一章 典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的学习与思考41-1 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 41-2 核心阶段课程模式 51-3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61-4“宽基础,活模块” (群集式模块)课程模式 8第二章 本校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改革的尝试92-1 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102-2 电子

12、技术专业的现状 112-3 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122-4 教学模式改革162-5 实行学分制弹性管理制度162-6 推行两种证书制度172-7 改革方案与原计划的比较18第三章改革的成果 18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20参考文献 22附录 1 关于批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直属子课题的立项通知附录 2 委托书附录 3 技工学校无线电整机专业教学计划表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前 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新中国成立的五十年来曾经二度辉煌。五、六十年代中专生是国家干部编制,技术学校学生享受生活补贴,毕业后就业国家统包。中专技校曾成为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首选对象。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由于经济

13、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中职毕业生深受企业界、服务行业及行政机关的欢迎,中专技校转户口吃皇粮,就业不悉的优势,更是相当一部分初中生的选择热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五十年来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几百万优秀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功不可没。但是,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大幅调整,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经济增长逐年减缓,劳动力市场需求疲软,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的影响, “普高热”又是连续几年升温。中职教育的相对优势已失去,生源质量、数量连年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实中职教育面临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有其二:(一)职业技术教育在提高国民

14、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及至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住,在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条件形成共识。 (二)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中也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在整个教育中仍然是个薄弱的环节,尚未形成科学的完善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适应的、与其他类型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职业教育体制。职业教育的结构、实力、质量水平与飞速发展的社会不相适应。振兴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第一线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是迎接 21 世纪挑战,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需要。所以江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提出:“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篇大文章

15、。现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有了发展,但总体上说,还刚刚开始做。各地各部门要狠狠抓它十年、二十年,必会大见成效。 ”江总书记这番话,从增加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提示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高科技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对劳动者和第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将不断提高,可以预见从现在开始的几十年内,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用武之地将越来越宽广。因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时,既面临严峻形势的挑战,又逢发展的新机遇。为了争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再度辉煌,搞好中职教育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