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词解释和诗歌默写错题研究反思和对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1293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字词解释和诗歌默写错题研究反思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字词解释和诗歌默写错题研究反思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字词解释和诗歌默写错题研究反思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字词解释和诗歌默写错题研究反思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字词解释和诗歌默写错题研究反思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字词解释和诗歌默写错题研究反思和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字词和诗歌默写错题研究反思和对策文言字词和诗歌默写错题研究反思和对策泰安中学 欧寿松2007 学年上一学期的学困生研究工作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三次,收集资料和分析原因三次。可是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感觉到研究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状态,即研究对象和研究老师暂时都找不到研究的方向,看不到研究的成效。在选择的学困生中,只有两个同学一直和老师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能够及时查找原因,及时上交试卷,及时和老师一起分析。而其他一些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分析原因和上交试卷需要老师一催再催,而且分析原因也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还有几个学生则根本不愿和老师配合工作,成绩没有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工作的开展。

2、在和学生的共同学习和分析中,感觉学困生的成绩提不上去主要在于学和学习方法的阻碍。一 学生问题思想上:在所选择的学困生中,不乏聪明者,其中有两人还被同学们冠以“博士”或“神童”的称誉,可见其聪明度。但这两个同学的成绩不升反降。何以如此?上课不听课,开小差,睡觉,说话,不交或不及时上交作业,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对老师的谈话是左耳进,右耳出。学习自觉性不持久。从这些表现上来看,思想上要求进步是十分关键的。没有了学习的自觉性,是不能够取得学习的最后胜利的。学习方法上:在这几个学困生中,有学习勤奋者。勤奋到什么程度呢?举例来说。有一女生,课前预习工作完成不错,课后作业也认真,上课听讲,并能积极回答问

3、题。奇怪的是她的成绩忽高忽低。她付出和收获是如此的不协调。一次背诵文言文。全班同学差不多全部完成了,她还在放学后来办公室留堂。我见她背诵时不断的在本子上写来写去,就问她在干什么。她说,她在根据课文意思背课文。我很惊讶。背文言文时需要理解课文意思,可也没这个必要反其道而行之,根据翻译课文来背文言的。背文言要求的是熟读成诵,倒背如流,加强语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可她这样做不就本末倒置了吗?由此可见,在学习上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一味下苦功夫是不行的。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成绩提不高,可能也会有类似的问题存在。二 文言文字词注释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并不难,对文言字词(包括虚词)的理解

4、要求也并不高,可是为什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却似乎遇到了那么大的拦路虎呢?究其原因,就在于同学们没有将字词放到句子中理解,而是将其孤立注释。这一问题的出现,正说明学生平时的“语境意识”培养不足,从而造成断章取义、不求甚解。一个学生如果对文章整体把握不足、对文章中心没有正确理解,那么,何谈正确注释,何谈正确翻译,何谈阅读理解。钱钟书先生在管锥集中曾介绍过一种“循环释读”法,古文翻译往往是先翻译每个字的意思,之后积字成句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之后积句成篇进而了解全文之意,达到认识全篇的目的,钱钟书先生认为这样翻译会失之“偏枯”,他进而提出要根据所得到的主旨重新定夺每句话、每个字的意思,这样循环往复,才能

5、使得解释准确、“圆足”。实践也告诉我们,所谓“句不离词,词不离句”,不结合原文是很难准确理解每句话的真实内涵的。由是观之,我们在平时的文言文字词注释训练中如采用将句子翻译和字词注释相结合的方法,也许效果更好。其次是语言积累不够。许多学生对汉语词语的掌握是比较匮乏的。对同一个意思,不知道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选用不同的词语。没有了这种积累基础,在文言注释和翻译的时候就会感到“捉襟见肘”,找不到准确的合适的词语来注释和理解原文,也导致了注释的不准确性。(三)古诗文默写初中古诗文默写的篇目并不多,而具体到每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则更少了。相对于古人的“熟读唐诗三百首”而言,对初中生学习要求更是降低了不少。对

6、教材中的每一首诗歌,老师教学的时候都要求背诵、默写、更正、再默写,反复几次。可即使如此,每一次考试的默写,依然错误多多。在学生眼里,这得就成了“默写难,难于上青天”了。为什么会如此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普遍问题: 根据错误的原因,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一、词语谐音误记。如“曲进通幽处”中的“径”错写成了“进”。二、词语形近误记。三、记忆串位,上下句不连贯、不相应。“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四、未审清题目,套错篇目。针对以上这些种类的错误及其造成错误的原因,我们应在教学中注意这样一些方面。一、弄懂词句,把握主旨。教师在讲析古诗文时应使学生弄懂词句的意思,如“曲径通幽处”中的“

7、径”是小路的意思,写出了禅院小路在幽深的林间延伸。二、了解句式,弄清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古代许多诗文句子的对仗性特点,且根据对偶的规律背诵记忆。“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 ”明显就不是一组对偶句。另外,弄清诗文的结构也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三、注重读背,默写辨析。在课外,要加强背诵与默写。特别要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每个早读之前,可先明确背诵与默写的任务,经过一定时间的背诵,进行默写,予以记忆的巩固。默写之后,学生自己对照原文订正。对错字和别字,则要进行更正。对于易错的句子或重要的句子,要收集起来,到一定的时候便选出六至八句设置填空题练习。之后再由学生订正,老师检查总结易错之处及错误原因

8、,多与正确的比较,作理解辨析。比如谐音、形近的错误,要认真区分与原句词语的不同,弄清原句词语的意思。至于错误率高的句子,可以隔一段时间再作练习,以加深印象,最终达到完全正确记忆的效果。四 注重理解,强调运用。诗歌学习除了简单的背默,还应该强调运用。除了强调做诗歌情景运用题,还应该在平时的写作和阅读中注重诗歌运用的积累。总之,只要肯下工夫,做有心人,中学生对古诗文记忆的失误是一定能减少的,记忆的质量也一定能得到保证。三 教师方面教师在科研的时候,缺少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理论指导,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大多是感性的,不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不能形成一定的理论,指导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相对而言,教师这一块比较好解决。相信每位教师都会用心去做,以高度的责任心去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