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总复习第二周热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1135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总复习第二周热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总复习第二周热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总复习第二周热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总复习第二周热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总复习第二周热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总复习第二周热学知识点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三总复习第二周初三总复习第二周 热学知识点总结热学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第四章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 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 100;然后把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 摄氏

2、度” ;“20”读作“零下 20 摄氏度”或“负 20 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 、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 ,并估测液体 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 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

3、542;分度值为 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 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 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 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

4、吸热)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 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 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 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

5、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 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 干要把积水扫开) ; C 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 温) ;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 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

6、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 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 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

7、雪、雹、 “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 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 0时,水蒸汽凝华 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 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 ,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 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 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五、五、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

8、相互 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 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 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 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 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 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 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 10 倍以上)时,分子

9、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 子间无相互作用力。六、六、内能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 所具有的能。 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 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 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

10、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 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 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 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 J 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对

11、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 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 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 ,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

12、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七、七、比热容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 c 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 质。 (2)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 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是 4.2103J。 4、比热容表

13、(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 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 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 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 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

14、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t。式中,t 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注意: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 lO升高到 30,温度的变化量是 t= =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 20,温度的变化量 t =20。热量 Q 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

15、一温度下 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 Q 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八、八、热机热机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 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 2 周,飞轮转 2 圈,活塞往返 2 次。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

16、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 惯性完成。 (6)判断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属哪个冲程应抓住两点:一是气阀门的开与关;二是活塞的运动方向。 冲程的名称气门开、关情况活塞的运动方向能量的转化情况 吸气冲程只有一个气门(吸气门)打开向下运动压缩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向上运动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向下运动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排气冲程只有一个气门(排气门)打开向上运动 (7)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项目构造吸入气缸的物质点燃方式效率汽油机气缸顶部有一个火花塞空气和汽油混合物点燃式效率较低柴油机气缸顶部有一个喷油嘴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 2、燃料的热值 (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 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 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