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带解析)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510651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带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带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8 页1酵母菌、醋酸菌和破伤风芽孢杆菌都 A. 是原核生物 B. 以 DNA 为遗传物质 C. 能有氧呼吸 D. 有核糖体和内质网 【答案】B【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醋酸菌和破伤风芽孢杆菌都是原核生物,A 项错误; 酵母菌、醋酸菌和破伤风芽孢杆菌都以 DNA 为遗传物质,B 项正确;破伤风芽 孢杆菌生活在严格厌氧的环境中,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 项错误;酵母菌、醋 酸菌和破伤风芽孢杆菌都有核糖体,但醋酸菌和破伤风芽孢杆菌都属于原核生 物,细胞内没有内质网,D 项错误。 【点睛】 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1)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基本一致,化合物种类也非常相似(水、无机

2、盐、 氨基酸、核苷酸等)。 (2)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3)遗传物质: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通用。 (4)能源物质:都以 ATP 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5)增殖方式:主要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 2杨树叶肉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有关 C3转化为糖类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需要消耗 ATP 和H B. 需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C. 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 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答案】C【解析】杨树叶肉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C3转化为糖类过程中需要消耗光反 应产生的 ATP 和H,A 项正确;C3转化为糖类属于暗反应过程,需要带叶绿体 基质中进行,B 项正确;C3

3、转化为糖类的暗反应过程不需要光,有没有光都可 以进行,但需要多种酶的催化,C 项错误,D 项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的场所、条件等知识,可以通过下面图解来理解、 掌握光合作用过程。3研究人员为提高单倍体育种过程中染色体加倍率,以某品种烟草的单倍体苗 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对烟草单倍体苗的成苗率、大田移栽成 活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通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 B. 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苗的过程中发生了脱分化和再分化 C. 随着秋水仙素浓度降低,成苗率、大田移栽成活率升高而染色体

4、加倍率降低 D. 综合本实验结果分析,浓度为 75mg/L 的秋水仙素处理最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D【解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是通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 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A 项正确;采用花药 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发生了 脱分化和再分化,B 项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随着秋水仙素浓度降低, 成苗率、大田移栽成活率升高而染色体加倍率降低,C 项正确;浓度为 75mg/L 的秋水仙素处理组染色体加倍率太低,不是最适宜浓度。综合本实验结果分析, 浓度为 500mg/L 的秋水仙素处理最能达到实验目的,D

5、项错误。 4绿叶海天牛(简称甲)吸食滨海无隔藻(简称乙)后,身体就逐渐变绿,这 些“夺来”的叶绿体能够在甲体内长期稳定存在,有科学家推测其原因是在甲 的染色体 DNA 上可能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为证实上述推测, 以这种变绿的甲为材料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最能支持上述推测的是 A. 通过 PCR 技术从甲体内的 DNA 中克隆出属于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 B. 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甲体内检测到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转录 出的 RNA C. 给甲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其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出现放射性D. 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做探针与甲的染色体 DNA 杂交,结果

6、显示出杂 交带 【答案】D【解析】通过 PCR 手段,虽然能够从绿叶海天牛(甲)的 DNA 中克隆出属于滨 海无隔藻(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但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如这是甲消 化道中的乙残渣的影响,A 项不符合题意;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甲体内 检测到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转录出的 RNA,也不能直接证明甲的染色 体 DNA 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B 项不符合题意;给甲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其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出现放射性,只能证明甲能将14CO2合成有机物,不能证明甲的染色体 DNA 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C 项不 符合题意;用乙特有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

7、做探针与甲的染色体 DNA 杂交, 结果显示出杂交带,最能支持“甲的染色体 DNA 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 基因”的推测,D 项符合题意。 5为筛选能降解微囊藻毒素的目的菌并对其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研究人员将水 样接种于含微囊藻毒素的培养液中,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再将菌液接种于另一 瓶含微囊藻毒素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如此重复三次。将菌液稀释涂布在平板 上,恒温培养后挑取不同特征的菌落进行纯化分离培养。经过菌种鉴定后,将 分离得到的藤黄微球菌、微嗜酸寡养单胞菌、二者混合菌,等量接入含微囊藻 毒素的培养液中恒温培养。定期取样测定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得到下图结果,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试卷第 3 页,总

8、 8 页A. 使用含微囊藻毒素的培养液对目的菌进行了筛选和富集 B. 实验过程中进行选择培养时培养液变混浊表明有杂菌污染 C. 微嗜酸寡养单胞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能力比藤黄微球菌强 D. 两种菌株在降解微囊藻毒素的过程中存在着协同效应 【答案】B【解析】为筛选能降解微囊藻毒素的目的菌,需要使用含微囊藻毒素的选择培 养基对目的菌进行筛选和富集,A 项正确;正常情况下,进行选择培养时培养 液变混浊是因为有大量菌体繁殖造成的,B 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微嗜酸寡 养单胞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能力比藤黄微球菌强,C 项正确;两种菌株混合培 养的培养液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最低,说明两种菌株在降解微囊藻毒素的过程

9、中存在着协同效应,D 项正确。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特别是对曲线图的分析。图中两种菌的单独 培养液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都比对照组低,说明两种菌都有降解微囊藻毒素的 能力。继续比较,微嗜酸寡养单胞菌培养液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比藤黄微球菌 培养液中的更低,说明微嗜酸寡养单胞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能力比藤黄微球菌 强。而两种菌株混合培养的培养液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最低,说明两种菌株在 降解微囊藻毒素的过程中存在着协同效应。6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 关节受损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残疾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TNF- 等细胞因子作为

10、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 _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其中一类细胞因子(甲类)促进 B 细胞增 殖分化为_,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另一类细胞因子(乙类)则可抑 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研究 人员为研究 RA 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 者和 RA 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下图。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_,属于乙类细胞因子 的有_。结合甲、乙的作用分析,推测 RA 的发生可能是_导 致的免疫失调。请针对甲类细胞因子提出两种治疗 RA 的思路 _。 (2)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

11、过下图所示的途径 调节 GC 的分泌。GC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 RA 的药物之一,RA 患者长期 大剂量使用 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_,因此最好在治 疗过程中间断补充_,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3)GC 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且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研究人员为探索中药姜黄 提取物姜黄素对 RA 的干预作用做了如下研究。将体重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正 常对照组、造模组进行如下处理,造模组前期需完成 RA 病动物模型的制备, 前期处理完成后再分别进行后期处理。请完成实验方案(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b.注射生理盐水 c.注射姜黄素 d.关节肿胀 e.关 节不

12、肿胀 _ _ _ _ _ _ 后期处理 15 天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两类细胞因子水平相对值。若结果为 甲类细胞因子水平_,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 有一定的抗 RA 作用。 【答案】 特异性受体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TNF- 和 IL-6 IL-4 和 IL-10 甲类细胞因子增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 思路一:减少相关细胞的甲类细胞因 子的分泌量;思路二:使用甲类细胞因子拮抗剂;思路三:使用受体阻断剂阻 断甲类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思路四:降低靶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受体 的数量 减退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b e b b d c 姜黄素组高于 对照组低于模型组 【解析】

13、【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补充完善的相关知识,对各小题的实验过程、试卷第 5 页,总 8 页实验结果图的分析,是解题关键。 1根据(1)题题干可知,甲类细胞因子有促进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而乙类 细胞因子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所以健康人体内的甲类细胞因子应比 RA 患者 体内的少,而乙类细胞因子应比 RA 患者体内的多。据此答题。 2据(2)题图分析可知,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的特点,当体内糖皮质激素(GC)的的含量增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 相关激素,进而抑制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GC) ,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 减退。 3根据(3)题的表格和题意

14、可知,造模组实验前注射弗氏完全佐剂的目的是 完成 RA 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所以正常对照组实验前不用注射该药剂,注射等 量的生理盐水即可;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姜黄素对 RA 的干预作用,所以该实 验的自变量是姜黄素的有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推知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后 期处理都应该是 b 注射生理盐水,只有姜黄素组的后期处理是 c 注射姜黄素。 (1)信号分子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B 细胞接受信号分子 传递的信息之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根据 题意可知,甲类细胞因子有促进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而乙类细胞因子可抑制 免疫炎症反应,所以健康人体内的甲类细胞因子应比

15、 RA 患者体内的少,而乙 类细胞因子应比 RA 患者体内的多。结合题图可知,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 TNF- 和 IL-6,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 IL-4 和 IL-10;结合甲、乙的作用分 析,推测 RA 的发生可能是甲类细胞因子增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导致的免疫 失调;针对甲类细胞因子治疗 RA 的思路有:思路一:减少相关细胞的甲类细 胞因子的分泌量;思路二:使用甲类细胞因子拮抗剂;思路三:使用受体阻断 剂阻断甲类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思路四:降低靶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 受体的数量。 (2)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特点,RA 患者长期 大剂量使用 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 间断补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3)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正常对照组实验前期处理应该是 b 注射生理盐;前 期处理后关节情况是正常对照组 e 关节不肿胀,造模组 d 关节肿胀;后期处理 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为 b 注射生理盐水,姜黄素组是 c 注射姜黄素。若实 验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是姜黄素组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乙类细胞因子 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 R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