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一二单元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510609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一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一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一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一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一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一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一二单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一二单元检测题1,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河南省, 2,下列有关“北京人”(右图)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使用天然火 B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C开始烧制陶器 D开始培植农作物 3 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 能够种植粟、烧制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的我国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5,2010 年 4 月 5 日,主题为“从文明的展开到文明的展台”的黄帝故里拜祖

2、大典在新郑 隆重举行,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炎黄子孙到此寻根拜祖。拜祭黄帝是因为( )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他独自打败了蚩尤 C.他的部落是形成华夏民族的基础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6,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留青史。“他” 指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禹 D.启 7,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那是因为夏朝:( ) A进行了变法 B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订了法律 C实行了分封制 D产生了封建制度 8,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

3、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 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9,(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是指西周时期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0,2011 年 3 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西汉 11,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D楚庄王 1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

4、 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 7 世纪后期,通过城蹼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1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成都平原成为“天府”得益 于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 A都江堰 B通济渠 C永济渠 D大运河 14 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 )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 15史记 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 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 动大贵族利

5、益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16,2011 年 3 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 鼎”。右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17,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 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8,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 中断过的古代文明。下列各项属于儒家学派治国主张的是( ) A兼爱,

6、非攻 B“法治”,中央集权 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19,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问题并存。 早在 1988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在巴黎机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 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500 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和“礼” D.实行“法治” 20,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 而对财产只字不提。这体现了孔子( ) A礼治的思想 B反对苛政的思想 C教育的思想 D民生思想

7、21,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 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 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 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2,眉山市某校七年级(十)班举行了一次“如何管理班级”的主题班会,赵明同学主张 “法治”。请你判断一下,这一主张符合我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3,下列是描述公元 350 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 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

8、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 几年后,他辛勤耕作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收他的徭役 C 后来,他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 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代乃至当代都产生重要影响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 A 允许土地私有 B 重农抑商 C 实行连坐法 D 推行郡县制 2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 ) A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加强思想控制 D 注重儒家学说 二,非选择题: 26,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个友好国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 小导

9、游,向我们的客人-介绍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1)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他们将考察那些远古人类的遗址?(2)第二站是陕西西安,在西安历史博物馆里,他们欣赏了许多从当地原始居民遗址中 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这个原始居民遗址的名称么?(3)第三站是陕西黄陵县,在这里,他们集体祭奠和敬拜中华民族的始祖,你知道中华 民族的始祖是谁么?传说中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哪些?(4)您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么?27,学习历史的方法很多,其中通过编写历史歌谣的形式,可以形象生动的重温和再现历 史。下面是网上下载的两段历史歌谣,在吟咏品味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歌谣一 歌谣

10、二齐国君王齐桓公, 任用丞相叫管仲,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1)齐桓公称霸和秦国实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各是什么?(2)歌谣二中的“孝公”指谁?(3)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通过对以上两个历史问题的分析,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8,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图一图二(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1、?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他是诸子百 家中哪一派别代表?其主张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 该么做?2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二:

12、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材料三:材料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1)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材料一中图 A 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图 B所指的工具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图 D 工具的使用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请按先后顺序写出这三类生产工具的名称。(1 分)(2)青铜时代我国主要处在哪些王朝的统治下?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2 分)(3)改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请问哪次改革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土地问题改革是如何规定的?(2 分)(4)根据材料三,秦开创的什么制度成为以后中国三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