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0537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 .1 话题二:走向促进发展的课堂观察 .3 话题三:观课议课的准备工作 .5 主题与任务 .5 方法与工具 .9 话题四:观课议课的现场作业 .15 采集与访谈 .15 描述与分析 .18 交流与对话 .21 预防与重构 .24 话题五:课堂观察的有效实施 .27 组织与方式 .27 成果与表达 .34 话题六:课堂观察常见问题诊断与解决 .39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 目标举要目标举要 通过本话题的讨论,希望您能够清醒地看到地理听评课活动中存在的局限与问题:随意、表演、空 泛、陈式化、少对话、不点评等。 问题诊断问题诊断

2、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质量与生活水平;课堂是教师展现其才华与生命价 值的舞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主阵地。因此,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研活动”成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 组成部分。而听课、评课是“教研活动”的主要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地理在学校里通常被认为是一门“小”学科,这个“小”不仅表现在一个学校的地理教师数相对较 少,而且这门学科被师生重视的程度也相对较低。笔者从多年来参加地理教研活动,在进行的听课评课 中发现:我

3、们的听评课,虽然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改进教学手段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暴露 出了更多的现实问题。 平时的教研活动呈现了如下特点:(1)时间不固定:没有一个学期的详细开课计划,或者有了不 具体执行,随意性很强,应付检查的常有之。 (2)地点不固定:没有具体的教研活动场所,经常像打游 击似的,有时在多媒体教室,有时在教室,有时在办公室,形不成一定的规范。 (3)组织很松散:在学 校里,往往教研组长的职位是一个“虚职” ,不算中层,也没有太多的权力,不能对同组教师下达任何 行政指令,有时很难能改变同组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研究。 (4)目标不明确:一 般的教研活动,辛苦的是开课

4、教师,听课的教师是没有压力的,只顾听也不顾评,要评也是轻描淡写, 不能触及更深层的东西。听课教师只知道谁在哪个班级上哪节课,具体要协助改进哪些东西亦或研讨哪 一主题都没有目标,基本上是上到哪儿,听到哪儿,目标不清晰。 “教研活动”已经有了这么多年,大家都知道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谁也不想去尝试改变;于是, 在这样习以为常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扮演了“温水中的青蛙”的角色。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 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 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

5、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来热度 难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温水舒服,让人不思变化,安于现状,但却能致命;热水刺痛,让人思 改变,虽然过程痛苦,但能存活。 不做“温水中的青蛙” ,就要清醒地认识低效率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所在,并力求突破,力求2寻找新的替代方式。 新知导航新知导航 低效率的地理听评课使得教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久而久之既影响学科的建设,更会影响教师的 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试想一个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教师怎么会有激情,没有激情,如何去影响与感 染甚至感化学生,教师不能感染与感化学生,那么教育也将无从谈起。要想不做“温水中的青蛙” ,不 想落得不知不觉中死去,我们必

6、须谋求改变,改变那种已经习以为常的没有创新的听评课模式,代之以 一种全新的听说课模式 课堂观察。用之于我们地理学科,不妨称之谓“地理课堂观察” 。 低效率的听评课存在着以下 6 大“缺陷”:“缺陷 1”:随意。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教研活动” ,教研组长通知,说是下午 3 点到 30 分教研活动。然而,中午的时间,你去问教研组长,下午你们教研组活动什么内容啊,他说:“听 课。 ”然后,你问:“听什么课?”他也会告诉你。然后你再问:“这次听课的目的是什么?”一般而 言,他就会“哑”了。因为他也不知道听课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说什么目的的话,那就是为了完成教 导处规定的“听课次数” 。如果

7、我们再细细深入询问,我们会发现,听课老师关于听课的内容几乎是一 无所知,既没有事先解读过相关的教材,更没有细致地揣摩过教学的方法。听课之前没有主题性的准备, 评课的时间当然就一片散漫,我说我的,你说你的,没有共同聚焦的问题,很少有充分准备与研究之后 的有效建议,轻描淡写一番, “印象派”一番,教研活动表格填好,教研活动结束。听评课活动的组织 是散漫的,听评课活动看似按照时间安排在展开,但其效益之低下就可想而知了。 “缺陷 2”:表演。与日常的听评课活动相比,时下一些大型的“公开教研活动”又容易犯有“表演与 作秀”的毛病。这些课堂, “磨”了一遍又遍,然后终于“成型” ,拿出来的展览与表演。我们

8、无意于否 定这种“课堂研究”范式本身的意义,但问题在于,从“研究的角度”来说,他只是提供了一个并不真 实的“样本” ,因为我们要解决的是“日常教学”的问题,而“表演性的公开课”及关于“公开课”的 研究,所要解决的并非我们急需要解决的日常教学问题。因此,这样的研究很容易变成一种“作秀化的 听评课” 。这种作秀化的听评课呈我们的至多是一个研究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所以,难以在自然的课 堂场域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作秀化的听评课,常常让人感觉到“听听很激动” ,回到自己的课堂中, “一 动也不动” 。“缺陷 3”:空泛。课堂研究是一件精细化的工作,但是,在常见的听评课活动,我们看到更多是的 “空泛” ,这

9、集中表现在“评课用语上” 。我们喜欢常用的“评课话语”是:好象、大概、似乎、感觉等 等,这种词语十分粗放,这都是因为缺少相对精细的观察造成的,这样的评课,说服力与震憾性是非常 有限的。比如,某老师的课堂提问过于繁多,我们只能说:“你课堂上的提问好象太多了。 ”而上课的 老师,心里可能会想:“好象不是太多嘛。 ”比如,某老师的课堂关注面过窄了些,我们只能说: “你的学生关注面大概少了一些。 ”而上课老师,心里可能会想:“大概不少吧。 ”因为没有明确而 精细的观察结论呈现, “身在此山中”的老师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模糊印象般的提醒,过于粗放, 不能让老师“心服口服”地接受。在听评课中观点也没有

10、“聚焦” ,因此有时偏离中心与主题。你说一 点,我说一点,看看还蛮热闹,但什么问题都没有研究深入;看看讨论了很多很多问题,但没有一个问 题的讨论能够给一起评课的同伴以新鲜的启迪。这样的听评课难以让开课教师找到重构课堂的系统策略 或切入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题” ,克服听评课的主题的“空泛”状态,是提高听评课效益的当务之急。 “缺陷 4”:陈式化。陈式化的评课套路比比皆是,有专家曾说,评课有“三二一”法宝,这个法宝就是:三条优点,两条缺点,一条建议。拥有“三二一” ,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且,这个“三二一”的 内部,还有“套路” ,比如三条优点,无非就是“教学目标比较明确” 、 “教学过程比较清晰” 、 “教学效 果比较明显”之类,至于“教学目标”究竟有哪几条,是否合理与明确,在课堂教学中究竟是怎样达成 的,老师通过怎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怎样的主动学习,在“陈式化”的评课中,我们是听不到的。 这种“陈式化”的评课是“去情境”的,因为是“去情境” ,所以天花乱坠任你说,所以“放之四海而 皆准” 。不深入没有针对性,留于表面,陈式化的套路,对于开课教师改进教学,改进备课质量,没有 多大用处。 在很多的听评课活动中,我们的描述、分析与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