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东海岸原住民的医疗天使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0530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东海岸原住民的医疗天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义--东海岸原住民的医疗天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义--东海岸原住民的医疗天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义--东海岸原住民的医疗天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义--东海岸原住民的医疗天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义--东海岸原住民的医疗天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东海岸原住民的医疗天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譚 維 義-東海岸原住民的醫療天使】八月的台灣,正值盛夏,而位於東隅的台東市,氣溫高達攝氏三十七、八度。燠熱的空氣夾雜著帶沙的風,每個人都揮汗如雨。傍晚六點多,天光猶亮,縣立文化中心大會堂,裡外人潮湧進湧出地忙碌著;大門口簇擁著各式花籃、賀環。民眾全家出動攜老扶幼從各個角落趕來,各族群的原住民更是身著鮮麗的傳統服飾結群結隊而來,有排灣、卑南族的青少年,有魯凱、阿美族的婦女,也有布農族青年男女他們都將在今晚文化中心的盛會中,表演舞蹈與歌唱。 原來今天是台東人歡送台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譚維義醫師,再台奉獻行醫三十三載,即將退休返回美國的日子。台東基督教醫院特別為譚醫師夫婦榮退,舉辦一場歡送晚會

2、。雖然譚醫師一再謙辭:不敢當,我所做的只是我應該做的。耶穌派我來,我就做。 但多年來接受他愛心醫治、照顧的台東人,無論如何一定要辦這一場溫馨感人的歡送會,藉以表達他們對談醫師奉獻大半生給台東的恩情與感念。 場地是郵政局長林領旭先生主動幫忙借的。當年他的父親病重時曾受譚醫師愛心診治,今天他自己也是帶著開刀後尚未痊癒的身體來參加的。台東縣長陳建年以及前任縣長鄭烈,和許多地方上的賢達人士都出席了這場盛會。更難得的是,許多是譚醫師多年不見的老病患,他們紛紛從台灣各個角落趕來參與盛會,為他送行 。 譚維義醫師看到當年他來台第一位開刀的病人莊清吉先生時,不禁驚喜地用中國話說出:莊先生,好高興看到你! 卑南

3、族的莊清吉,當年罹患肝膿瘍,譚醫師從他腹部吸出一千多西西的膿。當時醫療設備比現今差很多,這位病人當年病情痊癒的機會並不大,但因著譚醫師的盡力,他從死神手中奪回一條命,且活到今天。阿督仔醫生 十年前因一場車禍摔碎椎骨,以至於下半身不能動彈的李美嬌小姐;十八年前意外從樓上摔下,頸椎嚴重受創,終身不能行走的卑南青年林豪勳先生,今晚都坐著輪椅上台,訴說當年病重時如受到譚醫師的照顧與鼓勵。如今他們兩人雖然身殘, 心卻不殘。林豪勳學會用嘴敲打電腦,致力於卑南語彙記錄保存工作。而李美嬌這位長得十分清秀的女孩,十年來,從傷心、絕望、怨恨一直到今天,走出陰霾自閉,進而成為經常穿梭在醫院幫助、安慰其他病患的天使。

4、他們克服苦難,生命成長的過程,都有著譚醫師的一份異國之愛。 這位台東人所熟悉、敬愛地譚爸爸 、 譚爺爺 ,台灣人口中的阿督仔醫師 ,1929 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是家中的獨子。 小時後,常見到我父母幫助窮苦的人,尤其每年的聖誕節,他們都會準備食物送給貧窮人家,所以我從小就發現最快樂的是就是幫助別人。 譚維義用他帶著揚人腔調地中國話微笑的說道。 初中時他們全家搬到芝加哥。高中時,看到伯父因酗酒導致失業、離婚,最後被送到精神科醫院,乃至死亡。使他意識到人要如何選擇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是多麼的重要。 他從伯父所遺留下來的黑色小盒子中發現了一本聖經,於是每天開始利用坐車的時間讀它,總共讀了三十遍新約

5、的約翰福音 。從此開始熱心追求真理,成為基督徒。 大學時他念的是化學,成績很好。學校一位輔導老師看他很喜歡幫助人,建議他將來做一名懸壺濟世的醫生。譚維義說:那時我受到上帝的感召,決心要獻身做一名宣教士,於是再進入醫學院攻讀,準備將來當宣教醫生。 1953 年,他與譚秀麗結婚,1954 年醫學院畢業,長女也在這一年出世。 那時譚維義的一位大學同學在非洲傳道,經常寫信給他,告訴他非洲極需醫生前去幫助。他和太太也已商量好要一齊去非洲從事醫療宣教工作。沒想到一封寄自太平洋上小島台灣的一封信和照片,改變了譚維義的宣教之途。兩百個孩子排隊等開刀 原來那是他所屬的基督教協同會,差派至台灣的宣教士葉牧師寫回美

6、國的信,請求差會差派醫生到台東來幫助那裡的原住民。卅幾年前的台東,物質環境很差、醫療落後,很多原住民患有肺癆、皮膚病、砂眼、寄生蟲、毒蛇咬傷、骨折等各種病症。 譚維義從照片上看到台灣的原住民,不但長得跟印地安人很像,連病也很相似。他在大學時就很關心印地安人,常參加教會團體去幫助印地安人,為他們看病。當他看到照片上的阿美族人時,很自然的心生關懷憐憫,覺得這就是上帝要他前去幫助的族群。 1961 年譚維義偕妻子攜帶四個稚齡的孩子,坐貨船從舊金山出發,途經日本來到台灣。 我還記得,我家老四是在船上過週歲生日的。 譚醫生回憶著當時情景說道。 前兩年,他們在台北學中文,這是譚維義夫婦到台灣之後覺得最困難

7、的事。 因為中國話的確是不容易學的語言,對一個美國人來講。 譚醫師說道。 那時他們教孩子們第一句會說的中國話就是:我家住在溫州街九十八號。 以免孩子萬一走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 為了溶入台東當地的族群文化,33 年來,譚醫師不但克服困難,說得一口流利的國語,他還會說台語以及阿美族語。兩年後他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支援兩年,好讓那些來自挪威的醫生可以返國休假。這期間,他每個月至台東縣的一個僻遠小鄉成功駐診一至兩星期,為阿美族原住民看病,並和當地宣教護士德樂詩成立成功診所。 在屏東基督教服務期間,正值台灣小兒麻痺症橫行,古柯專家的譚醫師曾為無數罹患此症的孩童開刀手術, 那時差不多有兩百多個孩子排隊等待

8、著要開刀。 譚醫師說。這些曾受到譚醫師醫治照顧的病患,如今都已長大成人,直到今天仍很感激譚醫師。 有一年的農曆過年期間,譚維義醫療巡診來到成功鎮的都歷村,罹患肝膿瘍的卑南族人莊清吉來求診。譚維義看到病情十分危急的他,急需立刻動手術,於是把他帶到省立醫院急診。過年期間,院裡只有一個不會操刀的年輕值班醫師,礙於院規,譚維義無法進入手術房使用醫院設備,但他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病人過世,幾經交涉,才被允許進入,他為病人放出一千多西西膿血後,莊清吉的一條命才得以保住。 這是以後,他深深感到醫療資源貧乏的台東,光設門診是不夠的,實在很需要設立一所基督教醫院。這樣不但可以幫助更多病人,亦可以挽回許多危急的生命

9、。 他決定返美奔走募款。終於在 1969 年由基督教協同會,創辦了台東基督教醫院。創院之初,經費困難,醫療器材極為短缺。譚維義每一次回美國,總是四處奔走向教會尋求支援。每逢藥品不足,器材缺乏時,他返美時就到醫學中心打聽有無醫院汰舊換新的第一代器材可送給台灣使用?醫院的資深護士透露,譚院長還是個機器天才,很多就器材到他手上都能化腐朽為神奇,經過他的巧手改裝,還能在醫院使用很多年。 台東基督教醫院內的很多位美籍傳教士醫生,也都是因他遊說身受感動而奉獻來台的。像與譚醫師同獲 83 年偏遠地區醫療奉獻獎的蘇輔道醫生,以及八十二年獲獎的小兒科專家龍德樂醫師,都是他信仰及工作上的好夥伴。他們兩人分別在 1

10、972 年 1978 年全家來台東基督教醫院服務,一待就是十幾二十年。在他們的眼中,譚醫師一直是個最好的醫師榜樣,也是他們最親愛的老大哥。提供工作機會給原住民 早期台東基督教醫院的護士和基層工作人員幾乎都是原住民,因譚院長樂意提供工作機會給他們,好讓他們生活安定。這些工作人員,個個都很敬愛他們的大家長譚爸爸 。從譚醫師對待病人的愛心、耐心和關懷態度,他們也學會對待病患、服侍病人要真心誠意,因為我們是做給上帝看的,而不是做給人看的。 在醫院擔任護士工作已有 14 年的嚴春美,就是原住民。她自稱所有的工作經驗都是譚院長和德樂詩護理長訓練出來的。她跟著譚醫師工作多年,最佩服它從不嫌棄病人髒或臭。有的

11、病患身上長膿十分難聞,譚醫師總是很有愛心的為患者更換藥和紗布,為了判斷是何種細菌,和傷口痊癒程度,他甚至還會把紗布拿起來,用鼻子聞一聞。這已經不是一般醫師所能做到的。 有一次,嚴春美騎車出車禍在醫院裡住院,譚醫師深夜開完刀後已經很累了,還特地去病房找她,發現她感冒很重,鼻子塞住無法呼吸,藥局裡的人都已下班,譚醫師想到他家裡還有一瓶噴鼻子的藥,便在十二月寒冷的冬夜趕回家,拿藥給她用。使她呼吸順暢,得以入睡。 嚴春美談起這段多年往事,仍然激動的哽咽掉淚。她說:譚醫師對待病人就是這麼無微不至。我只是個小小的護士,他大可不必這樣為我奔走一趟。他這份愛心實在非常令我感動。這也是我十幾年來,無論如何,堅持

12、在這裡工作下去的原因。 在醫院裡負責廚房供應事務的葛媽媽,在台東基督教醫院前後工作了 13 年。她說在這裡工作,她學到了外國宣教醫師的好榜樣,賺到做人處事的寶貴經驗。她自己本身和她的兒子都是受過譚醫師大恩大德的病人。 二十前他 34 歲才生下長子,兒子在高雄出世後八天,因肛門痔漏,整天痛得啼哭不停。她抱著孩子四處求診,醫生都說嬰兒太小不能開刀,有一位甚至說得等到七年後才能手術。葛媽媽天天看著心愛的孩子啼哭不止,心如刀割,恨不得能替他受苦挨疼。 孩子 10 個月大時,有個婦人看他們母子這樣很可憐,建議她去看台東基督教醫院的阿督仔醫生 。 譚醫師真的事醫術很高明,我兒子的病,到他手上,透過他的檢查

13、、治療、塞藥、開刀,十天後,很明顯地轉好很多,小孩大便時可以姐出一整條。我好感謝他醫好我的孩子。如果在繼續治標不治本,我的孩子不知要再受多少苦。 葛媽媽心存感激地說道。 她為了報答譚醫師的恩情,當獲知醫院徵求一名廚房工人時,便決定前來應徵,不計薪水高低。 兩年多前,她因脊椎骨脫落,需要開刀,譚醫師非常關心,親自出面為她寫信安排到馬偕住院開刀。 譚醫師經常因為看診、開刀或巡房,錯過吃飯時間,這時無論我為他弄什麼簡單的飯菜,他都贊不絕口。他向來粗茶淡飯就很滿足,從不挑剔。不像我們自己的同胞,每天面對七、八到自助餐還挑嘴,嫌這不好吃、那不對味。葛媽媽說道。他的背為台灣同胞而駝 位於台東市開封街的台東

14、基督教醫院,大門口的玻璃有一句摘自聖經的話:祂醫好傷心的人,裏好他們的傷。 這句話,正是台東基督教醫院的宗旨,也是這幾位基督徒醫生的行醫寫照。 在院內擔任社工及公關工作的蔡秀卿小姐說,身材高大的譚醫師的背是為台灣同胞而駝的。他每天要看許多的病人,為病患開刀,還經常到學校彎腰為孩子們做健康檢查,也開一個多小時的車道教養院、小兒麻痺之家做智障鑑定,每天從早忙到晚下來,幾乎直不起腰來。 蔡秀卿還說,最令人佩服的是,譚醫師夫婦安貧樂道,過的是極簡樸的生活。他不支領醫院的薪水,只靠協同會微薄的供應。為了節省機票錢只好輪流回美探親。當譚醫師沒騎那輛二手摩托車而騎腳踏車時,也就是他沒錢買汽油了! 他們的孩子

15、從小也都和阿美族小孩一起玩,求學階段只好送到台中的馬禮遜(Morrison Academy)學校,一所專門給外國宣教士子弟就讀的外與學校就讀。 台東基督教醫院副院長林純明指出,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很多外國宣教士所懸念的一個問題,他們奉獻了自己,往往也得犧牲了孩子接受本國正規教育的機會。 這也是台灣很多醫生不院下鄉服務的理由之一。因為他們擔心到偏遠地區,將來影響孩子就學的環境。 林純明說道。 譚維義醫師伉儷情深,兩人談到心愛的五個子女,臉上洋溢著喜悅滿足的笑容。 他們如今都已長大成人各有歸宿。因受父母的影響,他們個個都熱心服事上帝,三個女兒結婚後都與夫婿在比當年的台灣更落後的地方,從事幫助貧窮者並

16、傳福音的工作。 家在台北,11 年前投入台東基督教醫院擔任行政企劃工作的林純明先生說:稱譚醫師是世界上最好的醫生,一點也不為過。他不但有愛心,醫術高明,每當他遇到棘手的病例時,他再三翻閱最新醫學書籍研究,寫信給全世界的醫生,向他們討教。 引進蛇槍及蜜蜂叮療法 台東是個毒蛇叢生的山區地帶,常有被毒蛇咬到的病患。有些因急救延誤而喪命,或手腳遺爛。譚醫師有鑑於此,自美國引進電擊療法的蛇槍 ,可使被毒蛇咬到的人解毒 。經常在山區活動的人或登山野營隊的人,紛紛前來要求購置,以便萬一時能及時解毒。 這項電療法,譚醫師也曾用於為病患去除腿部積農,效果亦很好。 台東基督教醫院擔任院長秘書的黃英嬌小姐,今年 29 歲,兩年半前忽然得了和作家杏林子相似的類風濕關節炎。這是一種慢性病,很難治療,只能減輕疼痛。黃英嬌能到好幾家大醫院求診,都未見好轉。 去年二月病發時,黃英嬌痛得無法走路,只能坐輪椅,躺下時幾乎無法翻身。身為院長的譚醫師,看到她這麼痛苦,就拿了一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