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物体的平衡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0528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物体的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物体的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物体的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物体的平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物体的平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物体的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物体的平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0 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物体的平衡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物体的平衡物理试卷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在下列运动状态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有A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 B秋千摆到最低点时C与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相对静止的货物D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坐“神舟”七号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时2.在下运动状态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有A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B秋千摆动过程中到达最高点时C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货物D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时3.若某一物体受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物体一定是A静止的 B做匀速直线运动C各共点力的合力可能不为零 D各共点力的合力为零4.

2、对于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运动时处于不平衡状态B静止时物体所受合外力矩一定为零,运动时物体所受合外力矩一定不为零C静止时物体所受合外力矩一定为零,运动时物体所受合外力矩也可能为零D匀速转动的电风扇叶轮受到的合外力矩为零5.棒 AB 的一端 A 固定于地面,可绕 A 点无摩擦地转动,B 端靠在物 C 上,物 C 靠在光滑的竖直墙上,如图所示。若在 C 物上再放上一个小物体,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 B 端与C 物之间的弹力大小将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6.重为 G 粗细均匀的棒 AB 用轻绳 MPN 悬吊起来,如图所示。当棒静止时,有A棒必处于水平

3、 B棒必与水平相交成 300角且 N 高 M 低C绳子 MP 和 NP 的张力必有 TMP TNP,且绳子 OP 的张力 TOP = GD绳子 MP 和 NP 的张力必有 TMP TNP,且绳子 OP 的张力 TOP = G7.一个重 50N 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 3m/s 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物体受到的水平力应为A0 B50N C15N D5N8.某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保持其中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使另一个大小为 F 的力方向转过 90,则欲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必须再加上一个大小为多少的力AFBFC2FD3F29.如图,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及一切摩擦阻力,已

4、知 mB2 Kg,要使物体 C 有可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 mC的可能值为A3 Kg B10 Kg C15 Kg D20 Kg10.如图所示,一根均匀的木棒。重量为 2G,在其中点 O 处支起,木棒保持水平。然后从OB 段的中点截去一段 AB,这时若使棒支于 O 点重新保持平衡,应在棒的右端加一竖直向下的作用力 F,则 AF=G BF=G CF=G DF=G43 21 4111.如图所示,均匀直尺放在桌面上,一端悬一砝码,尺恰平衡。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全长的,则尺的重量与砝码重量的比是72A27 B72 C43 D1412.用不等臂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物体放在右盘时,称得质量为 m1;放在左盘时,

5、称得质量为 m2。则物体质量是A B C D221mm 221mm 21mm 221mm 13.如图所示,直杆 AB 可绕 A 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当直杆处于图示位置平衡时,在 B 端有三种施力方式,即 F1竖直向上;或 F2与杆垂直;或 F3水平向左。三个力及其力矩相比较是AF1及其力矩最大 BF3及其力矩最大C三个力矩一样大,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F2的力矩最大二、填空题14.平衡状态:(1)静止:物体的速度和 都等于零(2)匀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不为零且保持不变。15.物理学中常用到平衡状态,那么平衡状态包括 状态和 状态两种情况。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 。17

6、.如图所示,在静止的倾角为 53的斜面上放着一块木块,木块重 100N,现用大小为120N 的水平力 F 作用在木块上使其静止,则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方向为_。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 (sin530=08,cos530=06)18.用秤称物(图) ,物重 4kg,平衡时 OAOB=14设秤杆、秤盘等重量不计,手的拉力必须是_kg。19.一均匀木杆每米重 10N,支点位于离木杆的左端点 0.3m 处,现将一重量为 11N 的物体挂在木杆的左端点,设在木杆的右端施一大小为 5N 的竖直向上的力,恰能使木杆平衡,则木杆的长度 L=_m。三、简答题20.“一指断铁丝”的表演原理如

7、图所示,细铁丝长约 20cm,用羊眼螺丝系在小木块AB 上,取两根长约 12cm 的木条,一端用铰链 O 连接起来,另一端卡在木块 AB 上。用手指在铰链 O 处力向下按,细铁丝就会被拉断。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原因。四、计算题21.如图所示,横截面为圆(半径为 R)的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根匀质木棒 OA 长为1 43R,重为 G。木棒的 O 端与地面上的铰链连接,木棒搁在柱体上,各处摩擦均不计。现用一水平推力 F 作用在柱体竖直面上,使柱体沿着水平地面向左缓慢移动。问:(1)当木棒与地面的夹角 = 30时,柱体对木棒的弹力多大?(2)当木棒与地面的夹角 = 30时,水平推力 F 多大?

8、22.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最高点为 O 点,有一长为 =1.00m 的木条 AB,A 端在斜面上,B 端伸出斜面外。斜面与木条间的摩擦力足够大,以致木条不会在斜面上滑动,只能绕 O点翻转。在木条 A 端固定一个质量为 M=2.00 kg 的重物(可视为质点) ,B 端悬挂一个质量为 m=0.50 kg 的重物。若要使木条不脱离斜面,在木条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木条质量为 m=0.50 kg,且分布均匀两种情况下,OA 的长度各需满足什么条件?23.如图所示,ABC 为一吊桥。BC 为桥板,可绕 B 轴转动。AC 为悬起吊索,通过转动轮轴 A 而将吊桥收起或放下。放下时,BC 保持水平,A 在 B

9、 的正上方。已知 AB 距离 h;桥板 BC 的长度为 L,质量为 M,桥板的重心在板的中央,求此时吊索受的力 F。24.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型伸缩拉杆秤。结构如图,秤杆的一端固定一配重物并悬一挂钩,秤杆外面套有内外两个套筒,套筒左端开槽使其可以不受秤纽阻碍而移动到挂钩所在的位置(设开槽后套筒的重心仍在其长度中点位置) 。秤杆与内层套筒上刻有质量刻度。空载(挂钩上不挂物体,且套筒未拉出)时。用手提起秤纽,杆杆秤恰好平衡。当物体挂在挂钩上时,往外移动内外套筒可使杆秤平衡,从内外套筒左端的位置可以读得两个读数,将这两个读数相加,即可得到待测物体的质量。已知秤杆和两个套稠的长度均为 16cm,套筒可移出

10、的最在距离为 15cm,秤纽到挂钩的距离为 2cm,两个套筒的质量均为 0.1kg。取重力加速度 g=9.8m/s2。求:(1) 当杆秤空载时,秤杆、配重物及挂钩所受重力相对秤纽的合力矩;(2) 当在秤钩上挂一物体时,将内套筒向右移动 5cm,外套筒相对内套筒向右移动8cm,杆秤达到平衡,物体的质量多大?(3)若外层套筒不慎丢失,在称某一物体时,内层套筒的左端在读数为 1kg 外杆恰 好平衡,则该物体实际质量多大?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C 2.C解析:解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加速度为零,C 对。3.D 4.CD5.A6.BC7.A8.B9.A 10.B 11.C 12.C 13.

11、C 二、填空题14.加速度、速度15.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16.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17. 8,沿斜面向上,100 18.5 19.1.8 三、简答题20.将作用在 O 处的力 F 沿细杆 AO 和 BO 方向分解,由于AOB 很大,这两个分力的大小远大于 F,它们对于木块 AB 能产生很大的推力,可以使细铁丝拉断。四、计算题21.解析解析:(1)利用力矩平衡:(3 分)RctgNRGcos23解得:N0.75G (2 分)(2)柱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FNsin (3 分)F0.375G (2 分)22.解析解析:(1)当木条 A 端刚离开斜面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设斜面倾角为 q,根

12、据力矩平衡条件:MgOAcosq=mgOBcosq (3 分) 考虑 OA+OB = 并代入数据得:OA =0.2m (1 分) 木条不脱离斜面的条件为 OA 0.2m (1 分)(2)设 G 为木条重心,当木条 A 端刚要离开斜面时:MgOAcosq=mgOBcosq + mgOGcosq (3 分)解得:OA =0.25m (1 分)木条不脱离斜面的条件为 OA 0.25m (1 分)23.解析解析:取 B 点为支点,重力力矩大小为 以 F 表示拉索的拉力,拉力 F 的力矩大小为 由平衡条件得 M1M2=0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 24.解析解析:(1)套筒不拉出时杆秤恰好平衡,此时两套筒的重力相对秤纽的力矩与所求的合力矩相等,设套筒长度为 L,合力矩(2)力矩平衡 (3)正常称衡 1kg 重物时,内外两个套筒可一起向外拉出力矩平衡 外层套筒丢失后称物,此时内套筒左端离秤纽距离为力矩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