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后记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0480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后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后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后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后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后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后记【教学目的】1.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2.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教学设计】一、集中话题1.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2.学生回答: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鸭子原来在水中央,现在在水塘边上了;汽车原来在左边,现在在右边了)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有

2、没有在运动时,都会以另一个物体相比较,这个另一个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指导学生用“以为参照物,它的位置改变了”的形式说一说图上物体的运动情况。二、探索和调查1.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你怎么知道汽车在前进?2.学生讨论并回答:(看到树在后退、房子在后退、站着不动的人在后退、电线杆在后退等)3.为什么坐在车上会觉得附近的树在倒退呢?4.学生回答:(是因为车上的人是以车为参照物的,或者说是以车上同行的人或物为参照物的。 )5.乘坐电梯上下的人运动了吗?6.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我在电梯上,以周围不动的门或窗为参照物,我的位置改变了,我在运动;如果以电梯或电梯上的其他人为参照物,我的位置没有改变,我自

3、己没有运动;如果我不在电梯上,以周围不动的门或窗为参照物,我会觉得电梯上的人动了。7.根据我们上面讨论的两种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在同一种运动中,我们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有很多,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影响到我们对这个物体运动的正确判断。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假定为不动或者静止的物体来作为参照物。8.看书上的图: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9.学生回答:拔河比赛时以地下的白线为参照物,绳上的红领巾偏向哪一方即为哪一方赢。10.你能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话吗?11.学生回答:12.教师小结:这句话中作者是以站在竹排上的自己为参照物,看到两岸原本不动的巍巍青山在后退。以此反证出竹排在前进

4、。13.如果你坐在一列告诉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里经过,你会觉得他走的快还是慢?14.学生回答:对于列车里的人来说,以自己作为参照物,他应该和平时走的一样快。15.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16.但是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这个人在行驶的火车中走动,会觉得他走的很快。17.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18.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因为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相对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运动,所以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19.总结:当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时,我们会选择一个假定为不动或者静止的物体来作为它的参照物,因此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时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我

5、们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并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三、拓展与总结:1.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2.学生讨论后回答。3.教师小结:可理解为人“坐地”(不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但地球在自转,一天时间内“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就转动了八万里, “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地球在天空中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 【教后记】这个星期,在四年级上了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所谓物体的运动,是指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这另一个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于参照物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6、原因在于我们平时讲物体的运动时,并没有选择一个参照物,而无意识的以自己为参照物,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给本课讲解参照物设置了不小的障碍。课本中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设置了两副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图中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哪些物体在运动,为什么?学生也能很快的找出哪些物体正在运动,但一问“为什么说它在运动时?”学生就没有办法清楚的讲出原因,或者就直接说物体不在原来的位置了。学生不能将头脑中的判断标准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即使讲解了参照物的重要性,学生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判断物体的运动,这样“参照物”这个概念出现与否就变成无关紧要的了。因此,在课前我就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

7、是否在运动时,总是会把这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做比较。慢慢归纳出参照物的概念。但是,即使是这样,第二节课接着讲解参照物的选择时,学生依然不能清晰的找到参照物以及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用于判断物体的运动。课后,我又查找的一些相关的课例以及有关“参照物”的知识延伸。于是在后面一个班上课时,我将原本的两幅图同时出示,改为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学生说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同时请学生说出你为什么认为它是在运动的。由于只有一幅图,学生只能感受到物体在运动,但是要说清道理,并不容易,这个时候再出示第二幅图,让学生比较两幅图,再判断哪些物体在运动,说出理由。这一次,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理由说是物体的位置发生的变化,此时,我接着问,物体的位置与谁比较发生了位置,从而很自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学生理解也很容易,为下面选择不同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作辅垫。另外,我发现在科学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概念教学,学习的难度比较大,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可以适当借助一些现代化工具,通过录像和课件演示的形式介绍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以后在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