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吉林行测真题讲解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0452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吉林行测真题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9年吉林行测真题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9年吉林行测真题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9年吉林行测真题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9年吉林行测真题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吉林行测真题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吉林行测真题讲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9 年吉林行测真题免费讲解 一、关于资料篇幅 资料整体 4500 余字,在省级考试的申论资料篇幅中属于中等。但由于考试时 间为 120 分钟,而作答的内容超过 2000 字,以考每分钟写 20 字为例,要完整答题的时间就需要 100 分钟,也就是说考生阅读资料和准备答题的时间仅 20 分钟,这还不能算写字疲劳中途休息的时间。因此,对于考生在时间上的压 力也是非常大的。这也反映了近年来申论考试不断凸现的一个特点:那就是 测试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速 度,要有效率、有效果。 二、关于对资料的快速把握 如前所言,由于时间上的压力,考生必须能够对资料进行快

2、速把握。而本次考试资料的设计也有其特点,这个特点就是考生快快速而准确切入资料的入 口。 资料一共六组,每一组资料都举了不同地方、不同内容的例子,其共同点都 是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第一组资料反映的是撤点并校政策;第二 组资料反映的是全民免费医疗政策;第三组资料反映的是香烟统一采购政策; 第四组资料反映的是为农民推销柑桔政策;第五组资料反映的是不孝干部不 能提拔政策;第六组资料反映的是临街建筑统一规范的政策。虽然每个案例 涉及的方面不同,但考生应该很迅速地发现,六组资料有一个共同点,那就 是每组资料中所反映的政策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能够 把握住资料的这个特点,那么,作为考

3、生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重点就是分析 政策积极和消极的表现。并在此基础是分析为什么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 考生能够做到这一步,那么后面的申论问题(要求)的答案基本可以呼之欲 出了。 三、关于申论要求分析本人要授课时多次强调,在粗略阅读资料后、仔细阅读资料前,要认真分析 申论要求,通过分析可以使考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既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提高阅读的效率,也能保证阅读的准确性,不致于发生偏差。 1、在现实工作中,一些政策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除了执行层 面的原因外,很多源于政策制定的层面。请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概述这些问 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0 分) 要求:概括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

4、晰,不超过 400 字。 分析:题目很明确地说明政策执行会出现问题,但政策制定也会出现问题。2要求从政策制定层面,分析政策制定出现问题的原因。结合第一步对资料的快速把握,考生已经清楚整个资料举了六个方面的政策,而每一政策都有其 消极的一面,因此,认真分析每一政策的消极方面的表现及原因,本题即可 圆满作答。 2、给定资料 1 中,有人认为“撤点并校”是一个“馊主意”是“形象工程” 。此项改革也被教育部“叫停” 。请你对此事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 (20 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 300 字。 分析:一项政策的制定总是有其正确的目的性,但实施以后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那又是另

5、外一回事。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具有辩证的思维能力。所 以对于此题需要考生辩证地分析“撤点并校”政策,分析其政策初衷及实施 的实际效果。 3、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临街建筑物空调安装、窗帘设置、衣物晾晒规范管 理实施方案因受到市民的质疑而难以实施。该管委会决定调整原来的方案 和内容的方法。请你以该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完成以下工作: (1)修改原方案的不合理内容。 (10 分) 要求:明确指出原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意见,不少于 200 字。 分析:本题考对策的合理性。资料对方案存在的问题已经进行了叙述,考生 可从已经出现的问题倒推方案存在的问题。 (2)写出开展“红谷滩新区临街建筑物外立面美化整洁

6、活动”的基本思路。 (10 分) 要求:围绕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作答。措施要具体得当、步骤合理、条理清晰, 语言流畅,不少于 200 字。 分析:本题考对策,考生在提出思路时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美化活动 应达到的目的(此点资料中已有) ;二是规避原来实施方案中存在的问题。(3)对原来的红谷滩新区临街建筑物规范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10 分) 要求:不要求写成文章,分条作答即可。要观点明确、体会深刻、表达准确、 不少于 100 字。 分析:要从此案例中提升到一个高度,那就是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怎样兼 顾法理情的问题。 4、请根据你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和感悟,以从政策的法、理、情谈

7、 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30 分)3要求:观点正确,视野开阔,论证深刻,语言流畅,800 字左右。 分析:命题作文是一种限定方式,那么在这样的限定下,学员能够分析出的 有价值线索都是来自于题目中。从本题看,实质就是要解决一个政策合法、 合理、合情的问题。今天政府行政的行为准则就是依法行政,合法是前提。具体分析有如下一些情况:1、政策不合法;2、政策合法不合理;3、政策合 法不合情。努力方向:使政策合法、合理、合情。 四、关于精读资料 在前述环节完成后,带着问题精读资料 1、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造成农村就读学龄人口减少。村办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

8、源浪费严重,教 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堪忧,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等问题明显。 (背景、原因、政策想要解决的问题) 2001 年,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文件规定: 凡是 10 人以下的乡村小学,教学点,一律予以撤销或合并,农村教育管理体 制由原来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 ,即县、乡、村、办学,县、乡两级管理, 改为以县为主。当时,这一消息曾让多年研究农村教育的一些专家学者兴奋 不已。他们评价这是“第一次将农村教育纳入国民财政保障体系” 。 (政策出 台) 随后,农村“撤点并校”工作在中国大地快步推进。以广东省为例,2009 年 化州市撤并教学点 105 个,2008

9、 年撤并小学 207 所、初中 9 所,两年共撤 112 所,撤并的比例为 42.3%,四会中小学数目从 2001 年高速前的 175 所减 少到目前的 125 所,撤并比例为 28.6%。 (政策推进情况) 大力度的撤并“麻雀校”和集中办学使当地农村教育出现新亮点。如:显著 扩大了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质资源,教育质量 有了保证,特别是寄宿制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作用突出。 (政策实施的效果) 但这个“撤点并校”的改革在 8 年的推行过程中,一系列“尴尬”也逐渐暴 露出来,今日,某省社科院“农村改革背景下贫困山区基础教育需求与评估” 课题组发布科研报告,详细分析

10、了偏远地区实施撤点并校的利与弊。 (转折) 课题组在陕南调查时发现,撤点并校后,六七岁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都要 走几十里的山路,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晚上十来点才能回到家里,每天 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最多超过 4 个小时。 在岚皋县东坪乡中心小学,课题组访问了 23 个学生,其中 4 个学生在上学路4上被咬过,9 个学生被狗咬过,大多数学生被蚂蝗和马蜂蜇过,有的学生还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伤过。 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大众 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上述三段均为政策实施后的负面效果) 教

11、育部在回复部分网友反映的布局调整导致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 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 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 上学难问题。 (政策调整) 这个网友,解读为,国家叫停“强行撤并” 。某文化研究机构郑教授对此发表意见说,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暴露了太 多的问题,早该到了打住的时候了,撤点并校名义上是讲让农村中小学生享 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听起来挺美,实则是在施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之后, 以县为主的财政制度让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负担而出的一个“馊

12、主意” 。通 过学校大合并可以减轻财政压力,但却毁了农村的教育,把学生都集中在几 个学校,也可以搞一些形象工程,看着好看。这些撤点并校大跃进,除造成 上述严重后果外,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学校, 它还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是知识中心,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并了撤了,等 于把文化中心给亡了,农村就真成了文化沙漠了。 (分析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此政策制定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思考,脱离实际 2、 “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些顺口溜道出 了一些百姓在看病问题上对因病返贫的担忧。 (引入问题) 在陕西一个叫神木的小县城,居民已经没有了这种担忧,因为当地实施了

13、一 项特殊的医疗改革政策-全民免费医疗,只要是神木县户籍地居民在制定的乡镇医院支援开支 200 元以上,县级医院住院开支 400 元以上部分都由县财 政买单,每人每年最高可以报到 30 万元。这项从今年 3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神 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被称为“开过内先河的医疗保障制度” ,而这次实 行的全民免费医疗其实仅是神木县出台的十大惠民工种的一部分。 (政策出台)有人说,经济实力是这项惠民政策的基础。据估算,陕西神木县去年人均生 产总值达到了 6.87 万元,已经远远超过全面小康社会人均生产总值 3000 美 元的标准。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 16.7 亿元,综合实力位居陕西省第一位,西

14、5部第五位。 (政策制定的基础) 这项惠民政策实施了两个多月之后,却出现了一些让当地医疗部门头疼的问 题,比如许多患者蜂拥而至,该县 7 家定点医院病床爆满,一名患者家属说, 现在着急住院,就得找熟人说情,在免费住院的福利之下,甚至出现了有些人“小病也要住院,病好了也不出院,无病也要住院”等等现象。各大媒体 及网友纷纷发表评论,争议四起。 (问题出现) 京华时报一篇题为神木免费医疗疑似大跃进的评论指出, “重大政策出台的时候,除了理想主义的动机,决策部门需要更多实践的思索和科学的 考虑。一套完善的医疗体系或者任何社会服务体系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成熟机 制” 。 (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 西部商报发表

15、评论神木免费医疗有巨大探索意义 。 新京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神木模式打破了城乡之间的界限,也打破了职工、居民之 间的身份界限,相比现有体系迈出了一大步” 。 某社会学研究所的专家则认为,中国的医疗改革在改革开放的 30 年里是逐步 推进的。神木的医疗改革是以这些年该县公共财政收入的节节攀升为基础的, 无论是成功的探索还是出现的问题都是与神木政治、经济发展分不开的。 (上 述两段是对该政策的积极评价) 分析:此政策缺乏实践思索和科学考虑,缺乏配套的成熟机制,不顾实情, 幻想一步到位 3、今年年初,湖北某县政府发的“红头文件”针对全县机关 2009 年公务用 烟制定了专门的文件,要求全县所有行

16、政、事业单位,服务中心,企业一律 试行政府采集采购:管理办公室对用烟数量都有指导计划任务,每月检查完 成进度;凡公务用烟使用非正规渠道卷烟的,发现一次扣减该单位公用经费 1000 元。在这份文件后面不定期附有一份指导性计划表。记者发现,全县一 年计划抽烟 23000 余条。如按每条烟 170 元的标准计算,全县的单位一年要抽掉近 400 万元,才能完成任务。 (政策出台及政策内容) 对此,该县卷烟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的人解释说,该县每年烟草税收流失很大, 出台这个指导性意见,意在引导公务人员为地方经济做贡献,保护地方税收, 也就保护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 当记者问到既然是指导性计划,为何又规定了处罚措施呢?该县委宣传部负 责人称,县里出台文件,当然希望各单位严格遵守,表明扣罚措施可起到约 束作用。该负责人同时强调:“指导性计划”出台以来,政府并未真正实施 过扣罚措施。 (政策出台缘由及政策操作)6分析:政策违法,地方保护主义,干扰市场秩序 4、去年,四川某县柑桔丰产,黄澄澄的桔子挂潢枝头,煞是喜人,然而,网 上一则“川桔有蛆虫”的传言,使柑桔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