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定规则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运用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0438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定规则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推定规则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推定规则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推定规则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推定规则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定规则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定规则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运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定规则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运用推定规则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运用马璨【摘要】在毒品犯罪的认定中运用推定规则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推定的形式主要有从客观推定主观以证明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还有从已然推定未然以证明犯罪嫌疑人具有运输、贩卖毒品的主观意图。推定规则的运用利弊共生存在风险,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进行规制。【关键词】毒品犯罪 推定规则一、一、 推定的定义厘清推定的定义厘清法学界对于推定的概念和内涵长久以来处于难以确定和极为复杂的状态。英美证据法上关于推定的定义概括起来有几种:推定是证据规则;推定是定型化了的实践;推定是一种程序机制。在我国同样存在对推定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推定是用推理的方法来

2、认定案件事实。有人认为推定是一种不完全的间接证明,是一种选择,只能建立在真实的、具有盖然效力证据的基础上。我国有学者提出,推定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术语,虽然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使用不同词汇表达,然而,各主要的法律体系(证据法体系)都承认推定是一种有效的事实认定机制,而且承认相同或相类似的适用方法,从而使推定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证据法制度。不难看出,推定应该说是一种证明法则,是指由法律规定或法院依据某一存在的事实借助经验法则和逻辑推理推出另一相关事实的存在、不存在或其相关状态并允许当事人举证推翻。已经存在的事实是推定的前提,称为基础事实,根据基础事实推导的事实是结果事实,称为推定事实。推定的内在原理在

3、于基础事实与推理事实之间普遍的共生关系,即依照惯常经验和正常逻辑,一般情况下,只要基础事实存在那么推定事实的存在就具有绝对的高度盖然性。这样一来就可以假定,只要是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从 A(基础事实)的存在推定无法直接用证据证明的 B(推定事实)也存在是行得通的。当前已有学者提出, “推定”在我国的法律语境下有被混淆和误读的情况,一是将司法实践中在某些情况下法官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方式视为推定,即间接证据证明与推定的混淆,还有则是推论与事实推定的长期混淆、界定不明。这些都导致了我国 “推定”概念的扩张与不清。然而这并非本文论述之重点,所以本文仅从如何在认定毒品犯罪司法实践中运用推定的立场

4、出发,将推定视为一种处理证据和认定事实的方法的角度来探讨推定的定义。简而言之,推定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经验法则,从基础事实推导出推定事实。二、在毒品犯罪认定中运用推定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在毒品犯罪认定中运用推定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一)必要性必要性1、毒品犯罪具有特殊性、毒品犯罪具有特殊性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规定了 12 个罪名。这些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虽然各具体罪名故意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毒品犯罪都要求行为人对法律规定的犯罪对象有明确认识,即“明知”是毒品。如果行为人不知道行为的对象是毒品,就不能构成毒品犯罪。如果行为人将毒品误认为是一般药物进行运输、出售、持有,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当然

5、,这种“明知”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而非精确性的,其程度只需要达到大体了解,无需完全清楚。具体讲,行为人只需知道犯罪对象是毒品就足够,至于毒品的数量、重量、品种、含量、纯度等物理、化学特征则并不要求有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尽管人们对“明知”有着宽泛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证明行为人“明知”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的行为人对在其身边或住处查获的毒品辩称只知道其为违禁品,但不知是毒品;也有的行为人辩称不知情,不承认毒品是自己的,以此减轻或逃脱罪责;还有的行为人在刚被抓获时,承认他知道被查获的东西是毒品,但到了起诉、审判阶段就翻供。公检法三家在如何认定“明知”的问题上往往出现意见分歧,致使案件很

6、难处理。有些司法机关往往以证明“明知”的证据不足而“降格处理”,或者不起诉,或者按照“疑罪从无”原则宣判被告人无罪。我国刑法第 347 条与第 348 条中明确规定了“非法运输、贩卖”和“非法持有”毒品罪不同的量刑标准。非法运输、贩卖毒品的无论毒品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且最高刑为死刑。而对于非法持有毒品,条文中只规定了“非法持有”的下限,而没有规定上限,且量刑幅度与持有毒品数量成正比,最高刑为无期徒刑,这就使犯罪分子有空可钻。比如,当缉毒人员从犯罪嫌疑人携带物、住处、车内查出数量较大的毒品时,行为人即使被迫承认其持有毒品,但辩称这些毒品只供自己吸食,而非为了贩卖。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办案

7、人员根据经验和常理从其经济条件、购买数量上可以推断,其一次性购进大量毒品不可能只是为了自己吸食,但因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贩卖毒品的行为,最后只得按“非法持有”定性。这些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的情况造成了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困境,犯罪嫌疑人是否在主观上“明知”是一个完全内在的东西,司法工作人员很难用外在的客观证据予以明确的证明,除非嫌疑人自己供述承认其“明知”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依靠推定,由其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外在行为凭借经验法则和逻辑法则来推知其是否“明知” 。同样的,嫌疑人是否具有持有、贩卖或是运输的意图也是极其主观的,严格要求证明其具有相应的主观意图也是难以实现的,这就为推定的运用提供了空间。2

8、、诉讼角度的考虑诉讼角度的考虑 由于毒品犯罪中主观方面存在证明上的困难,证据走入死胡同会导致诉讼的僵局,即司法工作人员虽然查获了犯罪嫌疑人和毒品,依据经验和常识都足以判断其构成相关的犯罪但就是不能提供充足证据证明其主观上的“明知”或是其具有“运输、贩卖的意图”而使诉讼中断无法继续进行,不能达到打击犯罪惩治犯罪嫌疑人的目的,诉讼资源无端被浪费,犯罪嫌疑人却仍然逍遥法外且有再犯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推定的正确适用在推动诉讼进程上具有极大的意义,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证明和避免难以完成的证明,免除或转移举证责任,有效地推动诉讼顺利进行,解决证据障碍,从而提高诉讼的效率,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其核心意义在于:

9、在得到相反有力证据之前,这种推定的真实得以推动诉讼的进程。所以当推定事实无法直接证明或直接证明的社会成本过高时,就可以通过证明基础事实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推定事实的存在。3、国家刑事政策国家刑事政策 推定的实质是证明责任的转移,是一种降低了证明难度的证据规则,它的运用在是刑事诉讼中控方举证责任的一种例外,将本应由控方承担的证明负担转移到被告方肩上。 推定的运用使得司法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嫌疑人客观上的表现来推知难以证明的其主观心理活动,可以转而通过证明比较容易证明的基础事实来推知推定事实,推定运用的结果往往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利的,因此允许在多大范围内使用推定与一国的刑事司法政策密切相关,也与一国

10、的刑事司法制度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是保障人权与控制犯罪价值权衡的结果。毒品犯罪是一种隐蔽性很强的犯罪,只有适用推定,才能适当降低举证难度,保证及时打击犯罪,防止案件久拖不决。由于毒品犯罪的高诱惑、高风险性,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制裁,总是行踪诡秘,或者单线联系,或者事先订立攻守同盟,一旦被抓,绝大多数都不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能推则推,能瞒则瞒,甚至以零口供对抗审讯。这给司法机关及时查清案情,获取有力证据带来了严重困难。如果按照一般证明规则,有的犯罪事实可能因为缺乏证据而无法追究。推定的运用有时就是为司法机关降低举证难度。(二)合理性合理性 1、利于认定毒品犯罪,体现公平原则、利于认定毒品犯罪,体现公

11、平原则对毒品犯罪的主观认定存在难度,因为主观是行为人内心的东西,不会轻易地表露出来,难以用外在的证据予以准确的证明和判断。对其证明严格进行要求的话无外乎只能通过犯罪嫌疑人的自愿供述,但是,犯罪嫌疑人往往不会承认其主观明知或避重就轻不肯承认其具有贩卖、运输的意图,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被抓获并当场收缴毒品的时候承认了其主观上明知是毒品或者承认其运输或贩卖的主观意图,但是一到审查起诉或是审判阶段便翻供,由于毒品犯罪在证据上的特殊性导致司法工作人员往往难以有效地收集、固定相关证据且过于依赖嫌疑人的供述,如此一来,嫌疑人拒不承认或是事后翻供都会导致对其罪行难以认定的尴尬境地。并且,这样一来还甚至出现一种怪相

12、,即坦白承认、供述的嫌疑人被定罪量刑受到惩罚,而拒不交代顽抗到底的嫌疑人却因证据不足无法被惩处反而最终降格处理甚至逃脱制裁。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实质上的不公平,也与我们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向违背。所以,在认定毒品犯罪中运用推定规则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2、利于惩治犯罪,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利于惩治犯罪,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 毒品犯罪是一种罪名较多,刑罚严厉程度相差很大的犯罪,使用推定能在一定意义上做到准确定罪量刑。刑法关于毒品犯罪的罪名达29 个之多,刑罚幅度差别很大。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冰毒 50 克以上的,处 15 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而非法持有相当数量

13、的毒品的,处 7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如果定窝藏、转移、隐瞒毒品罪,则处罚更轻。也就是说,是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还是定其他罪,其判决结果差别很大。正因为如此,一些被查获物证的犯罪分子总是不敢或者不愿坦白其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罪行,以为司法机关若得不到口供,查不到其他证据,只能判个其他罪名,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达到避重就轻的目的。实施了违法行为却不被处以相应的惩罚、实施了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却没有被处以程度相对应的刑罚违背了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有违公平与正义的要求。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会刺激犯罪嫌疑人铤而走险钻了法律的漏洞,心存侥幸地实施毒品犯罪,这样一来要实现打击毒品犯罪

14、的效果便更加困难。3、推定本身具有一定的可信赖性推定本身具有一定的可信赖性推定是由已知的基础事实存在从而根据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推导出推定事实也存在的证据法则。其可靠性在于人们在长久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并总结的某些事实之间几乎稳定地存在着普遍的共生关系。在没有例外发生的情况下,只要 A 事实出现那么 B 事实的存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于是在这样一种相当值得信赖的关系背景下,如果 B事实难以直接证明就可以考虑转而证明 A 事实毫无疑义地存在并进而推定出 B 事实也存在。对这种高度盖然性的把握和利用正好切合了解决毒品犯罪认定相关难点的需要。比如对一个具有违禁药物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的人完全可以推定其不可能不

15、“明知”犯罪对象的毒品性质。正是出于对推定的这样一种高度盖然性的信赖使我们在寻求毒品犯罪认定困境的解决途径时选择了推定。三、推定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具体运用推定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具体运用(一)毒品犯罪适用推定的形式毒品犯罪适用推定的形式1、主观明知的推定主观明知的推定由客观推定主观由客观推定主观认定毒品犯罪的首要难题就是对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的认定,由于毒品犯罪的主观必须是直接故意,所以要证明犯罪嫌疑人明知其是或者可能是毒品而持有、运输、买卖才能对其以相应的罪名定罪处罚。可是主观“明知”是行为人内心的感知,如果行为人自己不承认则很难证明,事实上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一旦人赃俱获,狡猾的犯罪分子往

16、往拒不承认其主观上为“明知”反而竭力声称其并不知道相关物品是毒品。此时若要求严格证明其主观心态才能定罪则必然导致对嫌疑人供述的倚重,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可是自愿供述的嫌疑人少之又少于是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放纵犯罪。主观虽然是极其内心和隐蔽的东西,但是却会表露于行为人的外在行为之中,即主观见之于客观。可以通过行为人的行为方式、行为人的经历、经验、行为人获得的异常高额的报酬等,运用一般人的正常思维逻辑进行推定。由提供证据证明其某些客观行为的真实存在使其主观上明知的可能性达到居于高度盖然性的地步,使一般人依据常识和正常思维深信如果不是有极其例外的情况存在,则依据已经证实的客观情况来看,行为人的主观上必然是“明知”的。(1)依犯罪嫌疑人自身情况进行推定依犯罪嫌疑人自身情况进行推定。毒品犯罪中的“明知”,既可能是知道一个明确的事实,也可能是知道一种概然性很高的可能性,包括“知道”和“应当知道”。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明知”,在通常情况下,应当以普通人的认识水平为标准来进行判断,在特殊情况下,如行为人具有贩卖毒品的经历,行为人为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人员等,应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