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与健康生活权利分组讨论文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0438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女与健康生活权利分组讨论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妇女与健康生活权利分组讨论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妇女与健康生活权利分组讨论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妇女与健康生活权利分组讨论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妇女与健康生活权利分组讨论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女与健康生活权利分组讨论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女与健康生活权利分组讨论文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非典型健康生活的想像與實踐非典型健康生活的想像與實踐民間交流會民間交流會-婦女與健康生活權利婦女與健康生活權利分組討論文件分組討論文件婦女與健康生活權利的一種反思婦女與健康生活權利的一種反思1 1陳順馨陳順馨過去三個多月,非典型肺炎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和衝擊。除了是病毒本身和傳播途徑的不可知,怕下一個受到傳染的是自己外,還在治療和預防的過程中,看到了各種架構上的問題,特別是政府的官僚運作、公共醫療系統的不協調、醫護人員的保護設備不足、居住環境的不衛生等。這些整體的問題其實也包含了典型的性別表徵,例如以女性為主的護理和清潔行業從業員因保護不足而生病、流產、甚至死亡;為了應付非典病人的需要,婦

2、科病包括癌症 在公立醫院被列入非緊急病一類;政府推動的1:99 家居清潔運動的額外責任和中小學生停課後的照顧工作落在婦女的頭上 等等。不過,從性別的角度反思非典型肺炎以及整個抗炎運動對婦女的健康与生活帶來什么影響的時候,我們不應僅僅把女性視為受害者或者是弱勢群體的一員,在指出她們承受的壓力、傷害以至不公平對待之余,還需要就婦女一直扮演的照顧者角色,以至較為深層的、涉及文化價值的問題,如犧牲與表揚、私心與齊心等抗炎論述,提出批評,才能較全面地帶出婦女与健康生活權利的討論。1) 1) 作為照顧者作為照顧者的婦女全面受到威脅和壓力的婦女全面受到威脅和壓力我們可以在三個層面上討論這個問題-家庭、社區和

3、醫療前線家庭層面方面,我們嘗試從一則由婦女事務委員會發出的提示(TIPS) 說起。四月一日,當非典全面爆發的時候,婦女事務委員會曾經向香港婦女團體及服務機構發出給婦女作為家庭照顧者的提示,提示婦女提醒家人保持良好1 這篇文章是作者与新婦女協進會就非典型肺炎与婦女健康生活所作的討論的初步成果。2的個人衛生習慣、提醒及鼓勵家人經常保持雙手清潔、積極帶動家庭成員,保持家居環境清潔衛生、小心注意家人的健康狀況、勸諭家中長者、兒童及患病者避免前往人煙稠密的地方、鼓勵無須上課的青少年及兒童儘可能避免外出溜連等等,共 12 條。我們知道,大部份婦女其實不用婦女事務委員會提示,已經在家庭內就個人衛生和老老少少

4、的健康和生活的照顧,執行提醒、帶動、注意、勸諭和鼓勵的任務,然而,由一個中央的政府機構毫無反省地認定婦女是家庭照顧者,應該負上疫症時期種種額外的照顧和料理工作,則非常能夠說明名義上訴諸全民的抗炎運動,在家庭這條戰線上,實質上更多地把工作指派了給無數無名的女兵。此外,這樣的中央精神在同期電視上不停播放的1 比 99家居清潔宣傳廣告中也有所呈現:母女兵齊心合力一份都不能少地用漂白水把家居擦得一乾二淨,並且笑容滿面,她們似乎沒有什麼壓力,額外的家庭勞動好像肯定了她們家庭以外的公民身份,那就是加入了抗炎大軍,能給予她們多一分的盡公民義務的驕傲。就算覺得各方面壓力增加,婦女也應該如近日在電視播放的婦委會

5、宣傳片中那位猶如舉重選手的婦女那樣,時刻自強,頂著千斤可以看到,無論是一紙條文或者是文化生產,政府都認定了作為家庭照顧者的婦女是承擔由非典帶來的額外家務勞動的人選。我們暫且不談這樣的漂白水式家居衛生護理是否妥當 ,我們要追問的是,經常接觸會傷害皮膚的漂白水和要承受身體和精神上的壓力的家庭主婦的個人健康,是否得到保障?在一些僱用家庭傭工的家庭中,危害健康和額外的清潔工作則落在傭工身上,這些更為隱形的女性家庭勞動者的健康保障和角色,為什麼沒有得到注意或呈現? 在社區層面,無論是在商業樓宇、屋苑村、學校、醫院、商店、餐廳或街道,特別是一些多人觸摸的位置如電梯按鈕,為了要達到為預防非典型肺炎,這裡半小

6、時清潔一次的高度衛生標準,我們看到不少清潔工不停地進行清潔,而這些大都是中年婦女。婦女作為清潔工人的工作保障問題是較為得到社會的關注的,但清潔工的性別面向,以至整體的社區照顧女性化現象,除了婦女團體一直有提出批評外,社會是不以為然的。這些站在社區最前線、保護公共環境衛生的婦女,其實是婦女家庭照顧者角色的延伸,只是在微薄工資的掩蓋下,人們只看到這種勞動的職業面向,忽略了她們一直扮演的社區照顧者的角色。因此,當疫症在社區爆發的時候,這些婦女的階級劣勢首先得到女工關注團體的指認,但婦女作為照顧者被認為理所當然地要為他人社會著想,默默奉獻,甚至3不敢提出自我保障的要求,猶如家庭中的照顧者一樣,則得不到

7、很多人的關注。另外要注意的是處於社區前線與醫療前線的夾縫中的安老院員工,她們也大都是女性,同樣扮演社區照顧者的角色,她們在護送住院的老人或長期病患者進出醫院時不僅容易受到感染,還因為安老院沒有額外的空間讓從醫院回來的老人或病人隔離,使員工的工作壓力大增,這種情況在私營安老院更加嚴重。相對家庭婦女、家庭傭工、清潔女工和安老院的護理人員,公立醫療系統中的醫護人員在這次疫症中是最得到社會指認為前線的一群的,而當中佔絕大部份的女性護理人員包括護士和健康服務助理,也由於同樣是照顧者,因而首當其衝地受到病毒的威脅。一位前線男性兒科醫生曾經這樣剖白說若有機會進入病房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覺醫生並不算什麼,最偉

8、大應是那班護士和健康助理員,他們每天八小時在病房中工作,不斷地面對 SARS 病人,還有照顧他們起居飲食如洗澡、喂飯和換片等高危工作,隨時受感染。加上嚴禁探病,有些兒童不斷的哭著要抱抱,護士還要充當父母的角色加以安慰。2的確,劉永佳 、鄧香美、 劉錦蓉,王庚娣一個一個埋葬在浩園的公立醫院前線醫療人員中,護士和健康服務助理比醫生多,而其中女性比男性多,這基本反映了香港醫療人員在職級和性別上的大致比例。無獨有偶,所有殉職的公立醫院醫生均為女性。在實際數目上少於男性的女性醫生卻更多被感染死亡這個現象,我們不知道是跟她們的崗位有關,還是跟她們更願意照顧他人的需要有關,但我們知道的是,第一個殉職的醫生謝

9、婉雯被稱為香港女兒,她那被指認的女性身份而不是醫生身份是否代表社會對於既定的性別社會分工的一種認同犧牲應更多與女性掛鉤或者說,犧牲的女性更能夠體現一種無我、無私的精神,一種與主流的抗炎論述互相呼應的精神? 總的來說,無論在家庭、社區或是醫療系統中,照顧者可以說是前線中的前線,非典非但加重女性一直承擔或被派遣的照顧者角色的負荷,而且將她們置於最為危險的境地。但是,全城心連心、we shall overcome等口號行動措施,並沒有打破原有的性別意識型態和分工,反而強化了他人的照顧與女性的關係,而自我的照顧的內涵則單一化為漂白水式的清潔和洗手、洗手再洗手式的個人衛生,反映出香港社會對照顧概念的薄弱

10、。我們應該發展真正的全民化、多樣化的社會照顧(social care)概念,把照顧所代表的那種關怀他人、願意付出、互助互愛和尊重生命的精神貫徹到每一2 花貝二十一世紀沙士殺人網絡-一個前線醫務人員的剖白2003 年 6月 9 日。4個人的日常生活、每一個崗位中去,而不是把料理身邊的人、清潔家居社區環境、護理病人和老人等具有照顧內涵的工作無論是有薪的或是無薪的,推到婦女身上,或者定型化為一種女性的工作。婦女事務委員會所宣傳的類似婦女當自強的信息3,不僅無助於婦女減輕由家庭、工作等方面帶來的壓力,還沒有正視婦女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被認定為照顧者所代表的不平等性別分工以及所負載的較低的社會價值。

11、2) 2)表揚表揚的問題的問題特區政府以浩園級的最高榮譽下葬為非典犧牲的公職醫護人員,而每次葬禮傳媒都以不合比例的篇幅報加以報導,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極為濃厚的表揚氣氛,各界人士紛紛以不同方式公開地表揚前線醫護人員,有獻唱的、捐款的、登報紙廣告的、疊紙鶴的、寫心聲的,等等.。不過,同時間在其他前線做清潔和護理工作的,包括清潔工、安老院的護理人員等,除了沒有得到政府足夠的照顧外,傳媒也很少報導她們的困境,更遑論表揚她們,在家居中的家庭主婦和外籍家庭傭工則更少被論及 除了民間團體如婦女中心曾經表揚婦女在社區所作的貢獻。這些現象,不僅說明了誰表揚誰是一個由政府與大眾傳媒所牽引的權力化表演外,更值得注意

12、的是,表揚作為一種高度聚焦的社會行為所帶來的壓迫性和遮蔽性。壓迫性是指向受表揚的人的。一個人做了好事受到表揚本身沒有問題,但在這次動員全民齊心抗炎式的集體表揚操作中,對於被表揚的人,包括死者的家屬、有責任在身的醫療人員等可能增添了壓力,即把為公眾奉獻,甚至犧牲生命視為呈現無私精神的至高境界時,考慮或提出個人的安危、恐懼或需要時,便很容易被閱讀為一種不顧社會需要或玷污了犧牲的崇高性的自私行為,以至被表揚的人面對不利於自己的措施或做法時也不敢說不。例如我們曾經聽到一些護士打電話到電台訴苦,說醫院裡的保護設備和人手其實很不足,但她們不敢投訴或公開批評醫管局,因為怕被社會認為不齊心,在這樣困難的時期還

13、不跟政府站在同一陣線,因此她們要繼續在受壓的環境下工作。我們都知道非典在香港的爆發落到大量醫護人員受感染以至死亡,官僚主義與整體醫療系統出現3 在婦女事務委員會近日推出的電視宣傳片中,一名婦女猶如一個舉重運動員一樣, 雙手把一個象征壓力的瓦鈴舉起.宣傳片帶出的信息是婦女如果要承受越來越大的來自家庭、工作、學習等方面的 壓力的話,必須自強。5漏洞是主要原因,政府是責無旁貸地要向她們負責的,然而,最前線但不在權力位置的女性醫護人員,卻不敢打破集體表揚行為所建構的社會空前大團結的假像。可以說,表揚猶如一塊封建時期壓迫婦女的貞節牌坊,讓她們犧牲或無私貢獻得光彩,制度上的剝削性和社會的不公反而被合理化或

14、被遮蓋了。3) 3) 婦女與健康生活權利婦女與健康生活權利非典過後,從反思中我們初步總結出幾項有關婦女與健康生活權利的想法,涉及文化、政策和生活方式幾個層面的改變。雖然想法不完成成熟,但希望能收拋磚引玉之效。A)A) 有關有關照顧照顧的文化價值的重構的文化價值的重構首先,應打破照顧者的性別定型化想像,即認為女性天生細心、敏感和懂得處理細節,因此較為適合扮演照顧者的角色。照顧的工作其實需要學習或訓練,而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或訓練扮演照顧者的角色,無論是女的或者是男的。其次,應打破主流照顧意識形態中的我照顧者與他被照顧者 之間的二元對立關係。正如前面所分析的,由於照顧工作是一種女性化的想像,而女

15、性又與無私、奉獻等絕對利他主義和帶有父權意識的思想掛鉤,因此,照顧者的自我容易受到壓抑和個人需要容易被忽略,而很多扮演照顧者角色的女性也內化了這樣的道德價值,願意為他人包括家人老人病人等被照顧者 的需要而犧牲自我。但照顧者作為一個個體,是完全有權利提出自己的需要,并且提出擔當照顧工作所需要的保障和資源上的配合。保障照顧者的心身健康,其實沒有危害被照顧者的需要,反而提高了照顧工作的可持續性,甚至社會地位和價值,讓更多人受惠。換句話說,利己的行為未必與利他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無論是在家庭、社區或者是醫護場域中,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應該是互相依存的關係,同樣體現一份對健康生活和生命的渴求和尊重。B)B) 醫療系統應該走社區化的道路醫療系統應該走社區化的道路6這次非典的爆發,除了把婦女一直扮演的照顧者角色的壓力全面暴露出來外,還揭示了一直存在的婦女作為醫療服務的使用者被照顧者在公共醫療系統照顧機構中受到忽略的問題。例如在非典爆發初期,公立醫院為了減輕負擔,將一些被認為沒有那麼嚴重的疾病的治療壓後,婦科病如子宮癌等被列入這些疾病之列。公共醫療系統一直把婦女生育健康放在較低的位置,也不關注女性的健康狀況跟她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關係,而低下層的婦女對於醫療權威更存有抗拒或恐懼感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