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多磨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0415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课多磨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好课多磨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好课多磨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好课多磨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好课多磨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课多磨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课多磨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课多磨好课多磨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主讲:曾宝俊时间:2009 年 12 月 1 日地点:“领雁工程”嘉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文苑宾馆)笔记本扉页上的几句话:笔记本扉页上的几句话: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在思想的原野上狂奔!心灵因思索而快乐!思索,使人智慧!卸去铅华,人生几何?回首这几年的经历:回首这几年的经历:自我确定了一个目标,每学期设计一道来拿各界比较满意的课这几年执教、指导过不少课,省级、市级、区级、校级有比较满意的,也有不太理想的,62 节课。一、一路失败,一路走来。一、一路失败,一路走来。发现:很多时候上课不止是设计的事情,

2、有时候会因为外界的因素使上课有局限。没有因为没上好课,而停止追求。现在:上课回归到朴实的状态。06 年以前,很喜欢上一些新异的课,都比较成功。06 年以后,把教材里面的课上好,让老师们学习。有很多课是这个角度去考虑的。什么级别的课,我都失败过:96 年区三等奖;98 年省三等奖;2000 年省二等奖;2001 年国家级实验区科学教师培训会上灰溜溜的一节课。现在,失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一点,更加圆润一点。有时候,课堂是一种等待的艺术,不要着急。二、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二、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有人说:他会用一辈子准备一节课!我知道:一堂好课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研究的;一辈子都在追求理想的科

3、学课我喜欢不断挑战,喜欢设计新课。我的承诺:你可以给我点课,不一定成功,但又一定思想。今天,奉献给大家的:今天,奉献给大家的:既是总结,又是反思,更是研讨没有经过证实,也没有深入地分析研究纯属个人经验,错误在所难免,见谅!(一)前几年的经验总结:(一)前几年的经验总结: 模拟科学过程,模拟科学过程,追求追求理性思维理性思维。 立足一点突破,立足一点突破,追求追求心灵震撼心灵震撼。 挖掘活动内涵,挖掘活动内涵,追求追求多维整合多维整合。 简化教学设计,简化教学设计,追求追求课堂生成课堂生成。 关注情感体验,关注情感体验,追求追求心理满足心理满足。例: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来谈谈这五个“追求”:

4、本课有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把橡皮泥捏成碗型,可以使橡皮泥浮起来。第二个借助一些可以浮的物体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第三个潜水艇减轻重量可以在水里浮起来。第四个往水里加盐,可以使土豆、鸡蛋等物体浮起来。这四个活动如果在一堂课里做下去,加上导入、过渡和结尾,每个活动最多七八分钟,只能隔靴挠痒。所以我把这四个活动分成两课时,第三个有关潜水艇的活动单独做一课叫自由沉浮,其它三个活动我把它并为一课,而且这三个活动我重点只做往水里加盐的活动,这就叫做“立足一点突破”。这堂课层次非常简洁,第一个活动把材料清点一下放到水槽里。第二个活动把沉的物体浮起来,这里我是埋下伏笔的,因为现有条件下土豆是浮不起来。于是这

5、时候老师出场了,我指着讲台的一盆清水说:“你们那个土豆真的浮不起来吗?我来试试。”从学生水槽里捞一个来放进去,浮起来了!学生说:“老师,你那水里面放了盐了。”当学生猜中你心里的答案时千万不要得意,“你又没看到我放盐,凭什么说我这里放盐啦?”“书上不是写的嘛,死海里面有盐,所以人沉不下去。”“但是这不算证据,这是你的推理。要证明我这里面有盐,你该怎么做呢?”一个学生手一举:“老师我来尝尝,如果是咸的就证明有盐。”这时候我立刻说:“不可以,你也不知道放的什么,万一有毒怎么办?”当时硬生生把他给吓住了。旁边小孩说:“你尝尝,老师不会毒你的。”我就说“你来试试看。”他摇头不干。你这时候一定要丝条慢理的

6、说:“不用尝,怎么做也能证明我这里面放了盐了?”这个问题提出后全班安静了下来,虽然场面上是静的,头脑却是活的。不一会儿一个小孩举手了“你给我盐。”这时请注意点拨的技巧,要让他展开思维:“你要盐干什么?”“把盐放在我这里面,如果土豆浮起来,就证明你那里面放盐了。”看到一个现象,模拟出这个现象就能证明这个现象里面的结构是这样的,这就是模拟科学思维。有个学生自告奋勇去食堂拿盐,我就对班内同学说:“他等会儿一定空手回来”为什么呢?因为我和师傅说好了,没有说清楚拿多少盐,就不给他。果然回来了,我们就告诉他每组一包盐。在这个时间内,我就组织学讨论:“放多少盐合适?怎么放,是一袋全倒下去,还是一勺一勺地放?

7、还是五勺五勺地放?小组讨论讨论哪种方法好。”小孩子以“动”为第一需要,而不是以“为什么动”而第一需要。他不会想为什么做?怎么做?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所以课堂上学生浮躁时,我们老师就要给他泼泼冷水,让他冷静下来。全班八个小组,只有六袋盐,另外拿了两袋糖,那就凑合试试吧!结果放糖也能浮起来,我就告诉学生答案不是唯一的。这个活动的体现出来:这个活动的体现出来: 追求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看到陌生的现象,要做一个模拟的活动。不仅仅是做,而是由条理地做。 立足一点突破:这节课中,还有其他的活动学生早就比较熟悉,原有经验已经具备,就简单处理了,把这个放盐的活动做足,做到心灵震撼。 追求多为目标的整合。三维目

8、标不是三个目标,就好像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一个活动里面,三位目标一定会死整合在一起的。在做活动的过程中达成知识,在达成知识的时候能力的发展,不盲目不迷信。 简化教学设计。第一个活动把东西往水一面一放,看到了又沉浮的现象。第二个活动,是主要的活动,从设计到实验。第三个活动,就是总结。(一节课,环节一般不要超过四个)一节课,环节一般不要超过四个) 追求心灵的满足。学生最后是欢呼雀跃的。(二)我眼里的科学课堂(二)我眼里的科学课堂严谨而富有情趣严谨而富有情趣( (小学生的课堂首先就要有愉悦性,就要有情趣。) ) 课堂毕竟是课堂 一段生活,不要赋予太多太多 孩子毕竟是孩子 潜力无限,幼稚之

9、中透出智慧(不要低估孩子但不要高估孩子) 研究毕竟是研究 科学课要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 结论毕竟是结论 不追求唯一性追求思维的价值反思当前课堂上的形式主义反思当前课堂上的形式主义设计的是一个虚假情境没有惊讶发生的是一个虚假事件没有兴趣产生的是一个虚假问题没有思维经历的是一个虚假过程没有体验虚幻的目标往往使课堂失去了真实!(课堂上往往有一些虚假的提问,需要学生的一些回答教师预设的回答。如果进入了这个怪圈,课堂就会出问题。)老师自己可以期待答案,但千万不要预设答案。如:“好不好?”“喜不喜欢?”之类的,越少越好。反思和追问: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反思和追问: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科学味;情趣味;儿童味;

10、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做科学!刘默耕(这里,真刀真枪 是加引号的,做 是不加引号的)不是为别人上课,为自己上课!不是为别人上课,为自己上课!从根本上来讲,课堂是学生的一段生命的历程,也是老师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所追求的,是让这一段生命历程精彩而有意义,公开课亦然。然而什么样的历程才是有意义的呢?喧闹?轻松?快乐?严谨?满足?我认为:唯有真实的,才是最美丽的!所谓真实,那就是我的课堂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做给别人看,而是在演绎一段自己的故事,无论精彩与否,留下的脚印都是生命的写照,精彩固然可喜,缺憾亦是自己的人生。上课,不是为获得什么赞赏,也不是为了得到专家的认可,更不是为了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

11、英俊才貌,风流倜傥,巧舌如簧,妙语连珠,而是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愉悦,只有学生开心了,自己开心了,这 40 分钟的生命才显得有意义。所以,做秀,请远远地离开我们的课堂,因为我们要经历的是一段真实的生命!记住,你不是在为别人上课,你是在为自己上课,为面前的孩子上课!摘自焕发真实的精彩 追求生命的价值科学是理智的行为;科学是理智的行为;探究是有序的行为探究是有序的行为探究应该属于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探究应该属于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三)充分的准备是一堂好课的基础(三)充分的准备是一堂好课的基础1. 心理上的有效铺垫情境创设2. 材料上的有效准备探究条件3. 前概念的有效了解学生基础4. 方案上的有效预设教案设

12、计5. 过程上的有效预设流程控制具体展开谈谈:1.1. 情境。情境。让学生卷进来是组织科学探究流程的核心让学生卷进来是组织科学探究流程的核心谋划一个科学事件谋划一个科学事件“情境场情境场”“情境场”的组成:问题、现象、材料 追求一个顺畅的思维流程(一堂好课:顺、爽、涩。) 追求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的过程) 追求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追求一个自我满足的过程 追求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课例:大脑的研究在介绍大脑的结构后,让学生说说大脑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方法是:做个游戏体验大脑的功能,其实是一个转化为“怎么样”的问题。 突然砸手,出乎意料之外(精心预设、追求效果) 二次砸手,故作夸张姿态(调动

13、气氛、形成反思) 三次砸手,突出大脑调控(追根溯源,加深印象)让学生将手平放在桌上,突然扬锤砸了一个学生的手,学生缩手喊疼。“请大家分析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动作和语言?”第二次砸手,我故作夸张姿态,锤子一举,学生手就缩了回去。“刚才锤子砸到手上感觉到疼了手才缩回去。可是现在锤子还没砸到为什么手就缩回去呢?”学生分析说因为大脑有记忆功能,当眼睛看到举锤子的时候立刻向大脑报告,所以大脑在指挥人行动时有记忆功能、推理功能、判断功能。第一次砸上去缩回头,这是本能,第二次是条件反射。在第三次砸手时,我要求手不准让,这说明大脑能控制人的行为。“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明明知道危险却不退让的。”“端汤的

14、时候,我觉得烫手但没有仍坚持放到桌上。”“躺在床上很想撒尿时仍旧憋着到厕所再撒。”这样的课堂学生觉得很有趣味,但是也有意外的情况。一位青年老师他也这样上课,他拿了根教鞭:“今天我们做个游戏,你把手放桌上。”话音刚落就打到学生手上了。结果那个小孩愣住了,手没敢动。看看这小孩太没戏了,就找下一个。跑到下一个小孩跟前,教鞭一举,小孩手也不敢缩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关键是用的材料是教鞭,教鞭本身就带有惩罚性质的,当教鞭砸到手上他以为自己犯错误了,于是克制住自己身体的本能反应。有老师就要问了:“曾老师,为什么你砸的那个小孩他手就动呢?”其实我之前就和那小孩说好了的,要他反应夸张一点。不过也有意外,到

15、云南上这堂课时,上课前我就挑了个善于表演、机灵的小孩和我配合。结果五十几个小孩坐在一起,一下子找不到那个小孩了。有利于探究的心理氛围的内涵有利于探究的心理氛围的内涵情境创设关键就是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是安全的、自信的、热闹的,但是思维却是涌动的,它不会因为失败而灰心,也不会因为错误而批评。这就是情境当中的基本要求。 具有安全感 充满自信心 热闹而有序 安静而涌动 不必害怕因失败而被责怪 不必害怕因错误而被批评 可以自由表达活动过程中的课堂心理曲线活动过程中的课堂心理曲线导入环节不能超过 5 分钟,最好是二三两分钟解决。第一拨的热闹将在滴15 分钟的时候下降,第 1822 分钟的时候需要有一些调节2.2.材料材料好的材料成就一堂好课。喻伯军课例:暗盒的变迁我设计的暗盒思路:丰富暗盒里的信息!用不同形式的交流!一定坚持不打开暗盒! 分析教材里的暗盒设计:原封不动的美国货。(暗盒最初只是在一个塑料盒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