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生理)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0116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题(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复习题(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复习题(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复习题(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复习题(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题(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题(生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运动生理学: 答: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从实用运动生理的角度研究人体 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技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 2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 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它描述的是不同运动与能量系统 不同途径之间相对应的整体关系。 3 极点 答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 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 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

2、点。 4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能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 度。 5.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指血液中 Hb 与氧结合的程度,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比。 6运动生理学: 答: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从实用运动生理的角度研究人体 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技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 7有氧氧化系统 答: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主要是线粒体内)彻底氧化成 H2O 和 CO2 的过程中, 再合成 ATP 的能量系统。 8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

3、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吸氧量(VO2max) 。 9应急反应 机体在紧急情况下,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大大增强的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10. 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 超过原来水平 1.实现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均来自 的分解;而间接能源来自食物中的 分解代谢。ATP;糖、脂肪、蛋白质 2.ATP 再生成过程,通常包括 和 两种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3任何剌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_、_和_。 一定刺激强度;一定作用时间;一定强度-时间变化率 4在完整

4、机体内,肌肉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_,它包括_连同所支配的 _。 运动单位;运动神经;全部肌纤维 5.激素按照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三类,即_、_和 _。 含氮激素、类固醇激素、固醇类激素 6.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 和 。 内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7 气体交换的动力是 ,气体交换的方式是 。 分压差,扩散8. 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 。 HRmax=220-年龄 9. 肾小球的有效虑过压 ( ) 。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 10.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 度, , 和运动时间。运动强度 运动形式 运动频率 11.ATP 再生成的代谢方式,可分为 和 两种方式。 有氧 、无

5、氧 12无氧分解供能应包括 和 两种能量系统。 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 13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是在_作用下,产生_。 有效刺激;动作电位 14构成骨骼肌的基本组织,除肌组织外,还有_和_等 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15.生长素对代谢的作用是促进蛋白质的_、促进脂肪_,分 泌过量时可抑制糖的_。 合成、分解、氧化(利用) 16.憋气时,胸内压呈 ,导致 困难,心输出量 。 正压,静脉回流,减少 17.训练导致安静时呼吸深度 ,而呼吸频率 。 加大,下降 18. 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 和 的最高值,它 是心泵功能 的标志。 搏出量,心率,贮备力 19. 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等

6、来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 及 ,维持 体液 pH 值恒定,称为酸碱平衡。 含量 比例 20.体适能由 和 组成。 健康体适能 技能体适能 1简述 ATP 分解与再合成途径。 体内一切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来源于 ATP 的分解。ATP 分解是 Mg+2 依赖式 ATP 酶作 用下,通过断裂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生成 ADP 和磷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 分)反应式 如下: ATP-酶ATP-ADP+Pi+能量此外,反应所产生的 ADP 在肌激酶(MK)作用下,可继续分解, 通过断裂第一个高 能磷酸键,生成 AMP 并合成一个 ATP(2 分) 。MK2ADP-ATP+AMPATP 在细胞内

7、的贮备很有限,必须是一边分解一边合成, 以保证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 连续性。ATP 再合成途径主要有三条:磷酸肌酸分解;糖酵解; 糖、脂肪,可能还 有蛋白质氧化分解。这些反应途径所释放的能量供 ATP 再合成(1 1 分分) 。 2. 简述运动性疲劳的分类 运动性疲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按局部和整体划分:局部疲劳是指以身体某一局部持续运动导致的局部器官机能下降。如局部肌肉训练、专门动作训练等。整体疲劳是 指由全身运动引起的机体调控功能和多器官功能下降导致的疲劳。如马拉松、铁人三项、 足球比赛等。体育运动中,整体和局部有密切的协作关系,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但并非 是局部疲劳的代数和,整体疲劳更为

8、复杂(2(2 分分) )。按身体器官划分:骨骼肌疲劳是指骨 骼肌持续收缩导致的收缩功能下降。如力量训练后,肌力下降,肌肉僵硬等。心血管疲劳 是指运动引起的心脏、血管系统及其调节功能下降。如运动后心率恢复速度减慢、心输出 量减少、心电图 S-T 段下降等。呼吸系统疲劳是指运动引起的呼吸功能下降。如剧烈运动 时,使呼吸表浅、喘急、肺功能下降等(2 2 分)分) 。按运动方式划分:快速疲劳是指大强度、 剧烈运动引起的功能下降。如短跑、投掷、跳跃等。慢速疲劳是指小强度、较长时间的运 动导致的功能下降(1 1 分)分) 。 3. 简述“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 随运动的持续进行,内脏器官的惰性逐步得到克

9、服,吸氧水平逐渐提高(2 分) ;同时 极点出现时,运动速度暂时下降,致使运动的每分需氧量减少(2 分) 。这样机体缺氧状态 逐步得到缓解,内环境得到改善,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增强,动力定型得以恢复,产 生“第二次呼吸” (1 1 分)分) 。4. 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1)运输作用:血液能携带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氧、水和电解质,输送到全身备组 织去,供应各组织的新陈代谢需要。同时能将组织代谢的产物,运送到有关器官排出体外。 另一方面血液能携带体内各种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到相应的靶组织,参与体液调节;(2 2 分分) (2)调节作用:(a)缓冲酸碱的功能:血浆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的血红

10、蛋白以及血浆中 的缓冲对,能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 PH 值稳定;(b)调节体温功能: 血液含有大量水分,水的比热较大,可吸收较多的热量、缓冲体温变化和运输体内热量到 体表散发,从而维护体温的相对恒定。 (2 2 分分)(3)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液的中性粒细胞、 单核巨嗜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浆中所含的多种免疫物质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 素的侵害。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出于有防止出血的功能等,从而对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 (1 1 分分) 5. 指出糖在体内存在的形式及血糖动态平衡的调节 体内游离糖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组织细胞浆内,主要 有肝糖原和肌糖原;

11、另一种是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血糖(2 2 分)分) 。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糖浓度随进食、肌肉活动等情况而有波动,但空腹时,血糖的浓 度较为稳定,约为 80120 mg.100ml-1 。血糖浓度动态平衡的维持有赖于体内神经体液 因素的调节(2 2 分)分)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而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素等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释放进入血液,使血糖升高。 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在血糖相对稳定的调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 1 分)分) 。 6简述“极点”产生的原因? “极点”的产生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运动开始时每分吸氧量水平的提高不

12、 能适应肌肉活动对氧的需求,造成体内缺氧或氧供不足,乳酸堆积,血液 PH 值下降的结果 (2 2 分)分) 。此时,不仅影响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还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紊 乱(1 1 分)分) 。这些机能失调的强烈刺激传入大脑皮层,使运动动力定性暂时遭到破坏,运动 强度也暂时降低(2 2 分)分) 。 7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是如何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的?。 生长素具有影响长骨生长的作用(2 2 分)分) 。人幼年时缺乏生长素,将导致侏儒症,临床 特征为身材矮小、性成熟延缓;成年后,长骨已停止生长,此时若生长素过多,将导致肢端肥大症,临床表现为肢端骨增生为特征的肢端肥大,同时内脏组织也增

13、生肥大(2 2 分)分) 。 甲状腺素除影响长骨的生长发育外,主要还影响脑的发育。婴幼儿甲状腺素缺乏,将导致 呆小症,其临床特征为身高和智力发育障碍(1 1 分)分) 。 8 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组成,即: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由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称为晶体渗透压,它 80%来自于 Na+和 Cl-1。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2 2 分)分) 。由蛋白 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虽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 分子数量少,所产生的渗透压小,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小,其分子数量远多于 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于白蛋白,

14、其次是球蛋白(1 1 分)分) 。 由于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蛋白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所 在,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由重要作用。如果血浆白蛋白减少, 血浆胶体渗透压将下降,可因组织液回流减少而形成水肿(2 2 分)分) 。1.论述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供 ATP 再合成的动态关系? 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供 ATP 再合成的动态关系: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在 细胞内的含量很有限,如果以最大功率输出只能维持 2 秒左右。因此,ATP 必须是边分解 边合成,以保证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连续性(3 3 分分) 。三个能量系统输出功率不同,分别 满足不同运动强度的 ATP 再合成的需要。 不同供能系统的功率输出能力和最大持续时间是 维持其动态关系的代谢标准(3 3 分分) 。如图示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是相互区别和 相互联系的(3 3 分分) 。CP C P 无氧供能 (非乳酸能系统) ATP (细胞浆) G 或 Gn 乳酸 能 吸能过程 放能过程 (乳酸能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