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信息化水平测度——以广东省为例【精品论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09502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析信息化水平测度——以广东省为例【精品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析信息化水平测度——以广东省为例【精品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析信息化水平测度——以广东省为例【精品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析信息化水平测度——以广东省为例【精品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析信息化水平测度——以广东省为例【精品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析信息化水平测度——以广东省为例【精品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析信息化水平测度——以广东省为例【精品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论析析信信息息化化水水平平测测度度以以广广东东省省为为例例=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紧扣信息化内涵,通过考察国内外信息化测度方法,深入地探讨了 测度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理论与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信息化水平发展指数,为信息 化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文中还利用信息化水平发展指数实证测算了广东省1990 2003年信息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特点。 1信息化水平测算综述 1. 1信息化内涵 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学者首次提出信息社会和信息化后,各国学者从不同 角度提出了信息化概念。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的: 从信息资源角度。认为信息是社会

2、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物质、能源 一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生活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在经济和社会活 动中的作用开始超过资本,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推动力,由此 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就是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 最主要资源的过程。 从信息技术角度。认为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信息 技术发展决定信息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控 制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得到普及。信息技术涉及到人 类社会每一个领域,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从这 个意义上说,信息化就是信息

3、技术充分发展的过程。 从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角度。认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 转变的标志。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成为调 整经济结构的主动力,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信息 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快速提升,最终超过其他产业的产值。从这个意 义上说,信息化就是信息产业逐步占主导地位、经济形态向信息经济过渡的过程。 从信息社会角度。认为信息化不仅是一种经济概念,而且是一种社会概念。工 业社会是有形产品创造新价值的社会,而信息社会是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社会。 在信息化过程中,不但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从

4、这个 意义上说,信息化就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过程。 从信息建设角度。认为信息化是不断加大信息资源投人、开发和应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全社会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大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培养信息化人 才。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就是大力加强信息建设的过程。 笔者更加欣赏从第四和第五个角度提出的信息化,因为相对而言,这两个角度 提出的概念更加全面。总之,笔者认为信息化应当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信息资源广泛被利用,信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信息产业 逐步占主导地位,信息化人才急剧增加,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更加趋向成熟化。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

5、结构从工业化社会进人 到信息社会,经济结构从物质经济进人到信息经济,从而引起人类社会在经济、文 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生了深刻变化。 1. 2现有信息化水平测度综述 (1)马克卢普的信息产业GNP算法。马克卢普认为,知识产业及其在教育产业、 研究与开发产业、通信媒介产业,信息设备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等五个层次上的组 成是马克卢普信息经济理论的核心。1962年,美国信息经济学家FritzMachlup在 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布中提出过一种用来测算信息部门GNP产值的计算公式:GNP 二C+I+G+ (X- M) 。Machlup利用这一算法对美国的独立的商品化信息部门的GNP贡献进行了抽样 测算

6、,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但是这种测算是不完整的,特别是对于独立的商品 化信息部门界定,存在许多不同的意见。 (2)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算法。1977年,美国信息经济学家波拉特出版了题为 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专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信息经济地测算方法, 并利用美国国家统计数据具体测算了美国信息经济地GNP值和就业人数,第一次使 人们对美国地经济结构和性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波拉特算法的最重要贡献在于:他比较合理地把信息经济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 和第二信息部门,从而使测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中,波拉特定义地第一信息 部门是指直接从事信息活动且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第二信 息部

7、门是指那些直接以信息为产品但不直接向市场出售信息的部门,这些部门所生 产的信息或信息服务主要为部门自己所消费。 (3)小松崎清信息化指数算法(RITE)。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清介提出了一种名 为“信息化指数”的算法,可以用来测算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他的算法包含4个方 面共11项指标。小松信息化指数定义为所有这些指标值的平均,并正规化为100。 在具体计算时,指定以1965年为计算的基年,把1965年日本的各项指标值作为计算 的基准,定义为100,其他年份、其他国家或地区都以此为基准进行计算。这一算 法显著优点时特别便于操作。但是,这种简单的算法也有明显的缺点:各个指标的 重要性没有轻重之分,不符合

8、实际情况。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IUP(信息利用潜力)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情报研究院伯克(H. Borko )教授和该组织顾问,法国学者迈 纽( M. J. Menou)主持提出的一种测度方法。该模型是多层次、多变量的信息环境 评估模型,包括反映一个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和信息利用潜在能力的各种变量共达23 0个。其中27%反映国家的基本条件,20%反映信息的需求和使用,53%反映信息资源 和活动。230个变量按结构和功能分为两大方面,产生21个结构组和17个功能组, 分别属于3个结构子集和6个功能子集。通过因子分析法需求各变量权重,最终求得 一个综合指数信息因子E

9、F一IUP指数。 (5)国际数据联合公司的信息社会指数法(IDC)。国际数据联合公司(IDC)在199 8年信息社会指数研究报告基础上发布了包括世界55国的1996/1997和1997/199 8信息社会报告,IDC通过研究与信息社会相关的40多个指标,观察各指标与信息投 人占GNP的相关性,找出相关性最大的十多个指标,计算信息社会指数。IDC指数中 的指标含有时代特征的信息化指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原有指标,能够使指标能及时地反映信息化状况。但IDC指标体系过分地依赖IT投人对GNP的比例这一指 标,结果选出的指标中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指标占大部分,而反映信息流通方面指标 只占很少比例。 (

10、6)厄斯的三因子多参数相关分析法。厄斯的方法主要是通过49个变量做相关 分析,衡量每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与其信息活动水平的相关性,然后确定以三 个主要因子来衡量每个国家的信息活动水平。这三个因子是文字传播总量、技术、 图书馆。每个因子下面又分多个参数,这样就构成三因子多参数模型。然后根据每 个因子的分析结果对87个欠发达国家进行排序、分类。 (7)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信息化水平测算法。该测算法由国家信息化 办公室委托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化水平进行测算与比较研究。测 算指标体系依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1997年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信息化定义,分为六大类:信息资

11、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 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人才、信息化发展政策,共设25个子指标。依据上述指标体系 ,采用综合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及各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算。 2信息化水平测度理论及方法 考虑到上述各种信息化测度方法的优缺点,本文在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信息中 心信息化水平测算法和RITE信息化指数模型测算法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信息化指 标测度法。 2. 1信息化测算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指标体系测度法的核心是指标体系的设计,笔者认为作为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 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指标应全面反映主体特征。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紧扣信息化内涵,力求多 角度全方位测度信息化

12、,尽量做到描述全面性。该指标体系能够从多个角度反映中 国及其各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其信息化涵义吻合本文的信息化涵义,而不仅仅局限 于经济结构方面和单纯的信息技术方面。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信息化内 涵的确认,故本文在开篇花了相当笔墨阐述该问题,以期达到测度精确之目的。 (2)指标应具有可比性。本文所研究的信息化进程是一个长期过程,所选指标 应该长期存在,并具有相同指标内容和范围。本文所选年度在我国统计核算体系改 革时期,笔者在指标选择时深深感到这个困难非常之大。 (3)指标应具有可获得性。这是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的一大难点。本文涉及信息 化跨度较长,且变化较快,要想在能全面反映主体特征的情况下

13、,又不失真,难度 很大,比如,人均计算机拥有量是信息化水平的一个特征,但由于90年代初期统计 资料并没有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故在每百户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来替代。 (4)信息化指标体系应适合中国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中国的信息化水平与国外 发达国家信息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测算体系具有一 定的合理性,但对于中国国内的信息化测算未必合适。 2. 2信息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原则,笔者试采用指标体系包含五个一级指标和巧个二级指标,具体见表 1。 2. 3信息化测度指标综合权重确定 本文指标权重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客观、比较科学、 简单易行的的方法,为众

14、多学者普遍使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为:将指标按重 要程度排序;建立判别矩阵,计算权重系数;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本文利用 Mathsmatics软件自编程序实现权重系数计算和检验。经过上述计算和验证,信息 化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2: 2. 4信息化水平测算方法 信息化测算方法采用在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信息化水平测算法和RITE 信息化测算模型中使用的方法基础上加以改进,基本步骤如下: (1)将基年的各项指标数值定位100(本文采用1990年作为基年) (2)用各测算年度指标数值除以基年相对应的指标获取该测算年度该项指标的 指数 (3)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出一级和二级原始指标的指数的权重

15、; (4)将相同测算年度的二级指标的指数加权算术平均,得出一级原始指标的指 数; (5)将一级原始指标的指数加权平均,求出该测算年度的信息化总指数 3广东省信息化水平测度 3. 1资料来源 本文原始指标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若干年、中国统计年鉴若干 年、广东省科技厅及广东省信息化办公室相关网站。限于资料限制,信息化水平测 度从1990到2003年。 3. 2测算结果 采用上述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以1990年作为基期取值为100,对广东省1990 一2003年度的信息化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原始指标的指数及其信息化发展指数测算 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信息化发展指数及其一级指标发展指数见图1 3.

16、3测算结果说明 从上述测算结果可以得出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的几个特征: (1)广东省信息化指数发展速度较快。在十几年内,广东省信息化指数发展8倍 多,呈现稳步增长的局面。这突出体现了我省各级领导机构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也展示了我省信息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2)从信息化二级指标构成因素来看,以下几方面快速发展。一是邮电通讯网 络的快速发展。电话普及率以及局用交换机容量飞速发展,分别发展28倍和15倍之 多。这与我省大力加强邮电通讯网络建设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省邮电 通讯的消费在不断增强,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新出现的信息产品快速 增长。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发展11倍之多,信息产品的快速增长带动产业的快速增 长。三是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发展。专利授权量在十几年内增长26倍之多,研究开发经费的投人占GDP的比重发展12倍之多。可以看出,科研成果的转化有利于信息化 建设的长期发展,同时加强科研开发也将导致信息化的快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