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风险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09382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风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风险 在贷款违约风险防范方面,信息化为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解决助学贷 款运作便捷性问题、有效性问题、安全性问题的同时,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资源的合理 整合。下面是 yjbys 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浅论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风险论文,欢迎阅读, 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摘要:针对国家助学贷款还贷风险攀高的现象,加强助学贷款的全程信息化建设有助 于优化贷款管理、搭建教育平台,在构建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体系的同时实现管理、教育、 服务工作的相结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功能,实现育人成才的目标。关键词:助学贷款 违约风险 信息化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日益广泛地应

2、用于教育系统各个领域,使用计算机管 理系统优化周家助学贷款 T 作模式,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全程信息化以推动工作的规范 化、制度化、数字化是为必要。在贷款违约风险防范方面,信息化为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解决助学贷款运作便捷性问题、有效性问题、安全性问题的同时,实 现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资源的合理整合,多维度防范助学贷款风险的发生,提高助学贷款管 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高校助学贷款一 l 作高效率 运转与学生管理现代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有效结合。一、当前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风险评估(一)违约现状描述冉 1999 年围家正式实施助学贷款政策至今,

3、受惠贫困生受资助面日益扩大,“不让 一个贫困生失学”的口号渐切实地得到贯彻落实。然而,在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未尽完善的 情况下,助贷 T 作面临着实施过程中困境,其中,助学贷款还贷违约风险居高的问题备受 关注。以 2006 年为例,2006 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 1450 万人,其 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 294 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 20%。2005 年度,全国高校资助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总金额约为 176.58 亿元,而 2006 年度比 2005 年度增长 54。国家助学贷款资 助金额增长的同时,伴随着高违约率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个人信用信息基 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

4、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 28.4%。(二)风险成因探究造成同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居高的因素错综复杂,其巾,经济成因和制度设置是重要 的客观因素,而贷款大学生个人的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问题则是最为关键的主观因素。剖 析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成因的构成,有助于探究造成助贷风险根源性问题,有针对性地 设定风险防范的措施,以攻克助学贷款契约管理的难关。第一,经济因素贷款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收入情况是影响助学贷款还贷风险高低的重要条件,经济 状况的低劣是造成还贷“客观不能”的现实因素。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能力的参差不齐,导致贷款大学生毕业后还贷能力的层次差异较大,直接影响着还贷的实现状态。然而

5、,值 得思考的事,调查显示,在助学贷款的大学毕业生中,预期收入属于低收人群体的相对于 高收入群体而言,还款拖欠的可能性反而降低。可见经济状况并非与还贷风险形成正比。第二,制度因素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于 2004 年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国 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为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各省具体 实施此规范的过程中,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 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于 2007 年 3 月正式实施。新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助学贷款利益相关方的权责,在增强学校助学 贷款管理自主性方面给予了较大的空间

6、。但其相关条款的设置及其运作对风险防范且Ij 存在有效性缺失。首先,新办法所设置的风险补偿激励机制并未充分考虑我周的社会 信用环境并依此提供良好的信用法律保障,赋予了学校过多的责任;校方所承担的风险超出 了作为利益相关方所应负的合理风险范围。学校履行着发放贷款、贷后管理、贷款催还等全程打包式的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学校 拆包履行此责任的过程任务量大且繁重繁琐,有效助学贷款管理的压力巨大。其次,贷款 形式的设置改一学生一贷为一年一贷,加大学生和学校贷款办理工作量,造成助学贷款合 同管理的复杂度。在新办法实施前,学生在校期间一次性签一个合同即可获多达四学年贷款,而新办 法实行每学年签一个合同只贷一学年

7、款,同一学生贷款,每学年重复做贷款申请、审核、 宣传教育、发放工作,降低助学贷款的管理和教育效率。再者,新办法在操作层面上 存在可行性困惑,特别是对违约学生的约束机制方面,在我国当前信用体系尚未完善、未 能形成有效约束的实际情况下,诸如“在有关媒体公布学违约学生的相关信息”等一类的 举措并不能够有效控制违约现象。第三,信用因素信用意识与法律意识的淡薄是助学贷款还贷风险形成与加剧的主观成因,亦是其决定 性因素。排除还贷能力的客观要素如经济状况,不按时还息、到期不还款等还款信用问题 所表征的个人责任、义务、契约与承诺兑现的可靠度缺失,已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瓶颈问 题,并动摇了银行作为营利机构而开展助

8、学贷款的信心,部分地区的经办银行甚至停止了 这一业务,造成资助 T 作的困境。二、全程信息化在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中的价值分析根据 1997 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 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 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在国家助学贷款依托高等学校实施助学贷款管理、教育工作的过 程中,助学贷款的全程信息化是助贷管理、诚信教育与违约风险防范的重要支撑。助学贷款的全程信息化推动管理、教育、监督等各项贷款风险防范要素的整合,对有效防范违

9、约 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助学贷款信息化促进贷款办理规范化、简约化和效率化,降低助学贷款管理成本,风 险防范 T 作前移。利用网络优势,将助学贷款的申请、审批和管理程序精简优化,设置统 一的、合理的模式进行规范要求,将国家助学贷款利益相关各方从贷款事务性工作中解脱 出来,确保学校将丁作重心合理重置,为风险管理提供效率性保障。贷款违约风险的防范 可通过信息化过程前移至贷款申请、审批的程序之中,并贯彻于合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助学贷款信息化确保申贷信息、合同数据、货后跟踪的准确性,从细节着手审核监管, 风险管理增效增值。基于信息化在数据保存、处理过程中的优势,实现高速数据访问、数 据智能分析及高效合同管理等重要功能,通过各环节的管理平台,及时高效地完成对学生 贷款受理、审核、汇总、签约、本息催收、贷后学生跟踪等大量信息的实时管理,并同步 完成对金融机构贷款发放、利息结算、还贷、风险补偿金统计等信息的数据转换与管理, 实现国家助学贷款信息与相关各方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的对接。贷款风险管理实现了完整性、 安全性、可靠性与有效性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