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第39课《踏莎行(候馆梅残)》学案(1)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509244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第39课《踏莎行(候馆梅残)》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2017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第39课《踏莎行(候馆梅残)》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2017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第39课《踏莎行(候馆梅残)》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第39课《踏莎行(候馆梅残)》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第39课《踏莎行(候馆梅残)》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 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第 39 课 踏莎行(候馆梅残) 学案踏踏 莎莎 行行 欧阳修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 1、这首词上下片的描写的抒情主人公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词上下片的描写的抒情主人公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2 2、上片起三句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上片起三句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

2、画面?请结合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起三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郊外游子图,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何等自在。而紧接两句却写了离愁,其景愈乐,其情愈哀。3 3、下片最后两句、下片最后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斜阳已远,而芳草更在斜阳之外;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情景交融,在想象中将怀人之情更进一层。8简析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二字的妙处?(5 分)9“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答案】8“残”,凋落,

3、写出梅花之凋零,“细”,细嫩,写出了柳条之初生。(2 分)交代了出行时间初春时节。(1 分)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浓浓的离别愁情(1 分),为整首词奠定了凄楚动人感情基调(1 分)。9主要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2 分)把愁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2 分)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行渐远的离愁别绪,画面生动,意境优美。(2 分)【解析】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试题分析:考点:鉴赏文

4、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赏析一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上片写行者在得意去梅残,草薰风暖的春天在别馆与恋人离别。他初不经意,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仿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居人望归的愁情。居人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见。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传

5、教而愁愈深,语浅淡而情有致。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两句,为全词之眼,以不断之春水状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比喻贴切。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信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了行者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赏析二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

6、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 ,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都具有多重含义和功能。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 、地点 、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 ,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 ,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 ,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

7、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 “柔肠 ”而说“ 寸寸” , “粉泪”而说“盈盈” ,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 、 “盈盈泪” ,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 ,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 :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 恨表达得荡气回肠 、意味深长 。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