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设计方案

上传人:lcm****20 文档编号:4509206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化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化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化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化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设计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课初中历史课 昌盛的文化昌盛的文化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东塔初中:刘明灯东塔初中:刘明灯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佛教和道教文化、史学巨著史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除了上一课已经介绍的造纸、医学、数学等方面的内容,还有本课的三个主要内容:一是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佛教教义和道教思想的要义;二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和他的史学巨著史记,以及史记的体例;三是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的古代辉煌的雕塑艺术。这些重要的文化成

2、就,对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昌盛的秦汉文化是与秦汉时期的大一统、经济繁荣密切相关的。因此本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秦汉这一段历史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在宗教、史学、雕塑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必须要先了解本课的内容。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以及本册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秦汉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秦汉先人留给我们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因此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最好载体。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也掌握了基本的识图能力、表达能力。2、学生在学习新

3、课之前,已经对秦汉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前一课已经知道了秦汉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3、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佛教、道教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三、教学设计思想三、教学设计思想1、树立教学重在过程的观念。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发展个性。2、重视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3、充分利用学校教室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多媒体教学。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2、说出史记的写作体例;3、了

4、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道教产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表述佛教传入的路线,培养学生识图及抽象概括能力;2、能说出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能说出秦汉时期雕塑文化的杰出代表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通过展示有关的影像、图片和资料想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势和当初设计的原因,培养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法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2、通过学习并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以及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到的有关司马迁的信息,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并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

5、和感想;3、通过观察教科书以及教师提供的影像、图片和资料,描述和想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道教的兴起,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认清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2、通过收集“身边的宗教”资料,了解我市的地方性宗教三一教,培养学生对其的正确认识及激发热爱乡土的观念;3、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使学生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交流学习的品质;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精神的学习,初步培养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4、通过学习和想像秦始皇陵地下军阵,感受秦朝的威武,同时认识到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

6、而产生民族自豪感。五、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使学生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2、通过对司马迁史记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3、使学生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及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难点使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认识和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六、教学过程设计六、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大一统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科学文化的昌盛,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许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托起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让我们继续

7、感知古代文明发展的脉络。(让学生做情感储备,进入状态迎接新课。)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 【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佛教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原师: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身边的宗教有哪些?生: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投影: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画面师:唐僧去哪里取经呢?也就是说佛教发源于哪里呢?生:印度。师:古代的印度不是国名,而是表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地理名称。包括当今的印度、臣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在内的一些国家。投影: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师:佛教又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呢?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投影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佛教东来的路线。(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图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生:通过观察、讨论明确:

8、天竺西域(长安洛阳)师:谁再来概括一下呢?生:丝绸之路投影:弥勒佛等佛像师:请大家说一说这些佛像的特点? 生:(自由发言):肚子大、他在笑、手拈佛珠、耳大垂肩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把主要特征都说出来了。投影: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师:这副取自于洛阳白马寺的对联恰好概括了佛像的主要特征,你想了解白马寺吗?请看图文。生:阅读课文,看图了解白马寺,明确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师:了解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之后,请同学们再结合课文,分组讨论一下佛教的教义,并说说看。生:阅读、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人生是痛苦的。忍耐修行,期待来世天国

9、体现了佛教教义逃避今生,重视来生、来世的特点。师:根据学生回答扼要归纳现实痛苦,忍耐修行,来世天国。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弃对现实阶级压迫的斗争,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于是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并流传至今。同学们算一算,西汉至今大约有多少年?(两千多年)因此,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同学们来举些例子加以说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生:(发言略)师:佛教的寺院、石窟等建筑,如少林寺、龙门石窟、莫高窟等,佛教的词语如无常、刹那、大千世界等;佛教的人物如济公、如来佛、观音菩萨等。另外,佛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0、。这一时期,除了佛教之外,道教也逐渐流行起来。道教东汉后期在中国土生土长投影:青城山、武当山图片师:青城山、武当山与哪个宗教有关?生:道教。师:现在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道教的产生的大致时间。(提示阅读)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道教产生于中国本土,东汉后期。师: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互相交流一下对道教教义的理解,然后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生:经过互相交流后选一人,说出道教的基本教义、特点宣传修身养性、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道教教义关注现实,重视现世的特点。师:那么,道教为什么会广泛传播呢?道教迎合了统治阶级希望长生不老、尽情享乐的愿望,利用道教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一些贫苦百姓也想通过修炼

11、的方式摆脱困境,因此道教得以广泛传播起来。道教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武当山、青城山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人物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八仙、灶君、土地、城隍等在民间家喻户晓;道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学生对宗教进行比较学习,加深认识。)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积极评价)同学们对佛教、道教已经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讨论、交流后发表一下对宗教的见解或看法,教义中哪些地方具有合理性?哪些方面是消极甚至是迷信的?(要求分组交流、探究)。生:思考、讨论、交流后,陈述对宗教的见解。(怎样看待宗教,是本课的难点,不强求统一的回答标准,只要学生能表达出自

12、己的看法和见解,即可予以积极的评价,但必须注意向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向引导)。投影:三教共栖图师:图中三个人物分别是谁?生: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师: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简单介绍莆田地方性宗教三一教,培养学生的乡土观念。)【司马迁与史记】投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师:这是鲁迅先生盛赞司马迁史记的句子,那么史记又是怎样的一部巨著呢?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本 93 和 94 页大字部分,然后共同思考回答三个回题: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史事?其特点是什么?生:朗读正文,感受史记的宏伟,根据出示的问题进行归纳回答:史记是我国第一

13、部纪传体通史,全书 130 篇,52 万多字。师:纪传体通史是指体例,其它还有编年体、断代史等体例,它们的区别在哪儿呢?请看投影(出示投影并浅讲区别)。那么还有其它两个问题?生: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实。特点是: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师: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准确,现在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司马迁严谨治史、坚韧不拔的风范。(播放视频司马迁,介绍司马迁生平,事实求是的治史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师:看了以上录象,你有何感受?你从司马迁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品质?不妨说说看。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小组选代表回答。学生回答只要接近下列要点之一即可给予鼓励司马迁有远大理

14、想;有严谨修史的态度,注重史料真实,不以成败论英雄,注重调查研究和实地考查;有顽强的毅力等。师:同学们从司马迁身上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除了学习司马迁的这些优秀品质之外,也理应为我国古代出现这样伟大的史学家感到自豪,也应该为我国拥有史记这样的史学巨著和瑰宝而骄傲。这儿还有一样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投影: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请看这是什么?(过渡到下一目【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播放:秦兵马俑视频)师:看完录像,大家能不能说说兵马俑的特点?生: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形象生动逼真,制作技艺高超、细腻师:试想,如果将这些兵马俑作成真人大小,数以万计排列成军阵,又是什么情形?

15、生:充分发挥想象,表述其雄伟壮观。师:当年的秦始皇,就是将这样的兵马俑,排列成军阵,埋在了他的陵墓附近,想想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生:充分想象,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对学生发表的看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特别鼓励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大胆发表看法,允许一些“异想天开”的思维,不求统一答案。学生有可能说出:为了保卫他的陵墓,为了展现秦朝强盛,为了炫耀武力,为了将这些雕塑珍品带走,为了在阴间仍然东征西战等,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师:秦始皇陵兵马俑,它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 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3、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文化,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们可把今天学习的内容概括如下:(可全班朗读)说秦汉,道秦汉,秦汉文化不简单;西汉佛教传进来,东汉道教兴起来;史记首创纪传体,秦兵马俑创造了世界大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