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淡钝体燃烧器在hg410th锅炉上的应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08925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浓淡钝体燃烧器在hg410th锅炉上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浓淡钝体燃烧器在hg410th锅炉上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浓淡钝体燃烧器在hg410th锅炉上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浓淡钝体燃烧器在hg410th锅炉上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浓淡钝体燃烧器在hg410th锅炉上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浓淡钝体燃烧器在hg410th锅炉上的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浓淡钝体燃烧器在 HG410t / h 锅炉上的应用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热电厂现有五台 HG 一 410100 一型高温高压固态排渣 煤粉锅炉,设计煤种为山西贫煤。投产以 来,锅炉在 75 负荷时需投油稳燃,飞 灰含碳量偏高。为解决上述问题,齐鲁石 化公司热电厂于 1995 年在 2 号炉上首先 应用浓淡钝体燃烧器, 1996 年、 1997 年又陆续完成 1 号炉、 3 号炉、 4 号炉 燃烧器改造。使用情况良好,实现了 55 负荷运行脱油稳燃,锅炉各参数均达运 行要求,飞灰含碳量大幅度降低,经济效 益显著。 1 锅炉概况锅炉概况 HG 一 410 / 100 一型锅炉为自然循 环、型布置的固态

2、排渣煤粉炉,按山西 混合贫煤设计,采用正四角布置直流燃烧 器切圆燃烧反时针旋转,假想切圆为1000mm,配有钢球磨储仓式热风送粉单 元制粉系统。炉膛断面为正方形,宽深均 为 9 980 mm ,改造前燃烧器的风口布置 见图 1 所示,中、下排一次风喷口尺寸为 400 x 400mm 。 2 改造方案改造方案 2 . 1 带热回流的煤粉浓淡分离技术带热回流的煤粉浓淡分离技术 在本次改造中,采用了煤粉浓淡分离采用了煤粉浓淡分离 技术和热回流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技术和热回流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其中煤 粉浓淡分离采用天津电力试验研究所开发 的撞击式分离器来实现,该分离器结构如 图 2 所示。该装置主要利用煤

3、粉冲击到撞击块后, 煤粉颗粒因反弹而转向,由于颗粒惯性远 大于空气,因而煤粉在浓侧聚集而实现煤 粉的浓淡分离,将煤粉分为左右两股,使 浓侧集于向火侧浓侧集于向火侧,淡侧位于背火侧,实现实现 水平浓淡分离。水平浓淡分离。在喷燃器出口,还增加了 钝体稳燃器,气固两相流体绕流钝体后形 成拉伐尔线,在拉伐尔线喉部外附近区域 形成富氧区,此处又是外回流区的接汇处, 炉膛高温烟气在外围流区与由于液体流动 惯性形成高浓度煤粉和高浓度氧三因素成 一体使煤粉迅速加热,着火和燃烧。此外 主气流与一次风喷口四小角射流束气流刚 度好,穿透力强,而且由于流速场、动力 场稳定射流半角为 18,更加强四角切团 燃烧的特点。

4、 在变工况运行,例如低负荷运行时, 气流结构衰减不大,也是该型浓淡型钝体 燃烧器另一明显特点,这一特点亦为在变 工况运行时保持速度场和动力场与额定工 况下速度场、动力场主要特征参数相近, 保证低负荷稳燃。2 . 2 改造技术方案改造技术方案 根据近年来入炉煤质资料和锅炉实际 状况,本次改造采取以下措施: ( 1 )考虑到低负荷燃烧时,只需投入 中、下排 8 只燃烧器即可满足燃烧要求, 因此燃烧器只改中、下排燃烧器。四角一 次风道的布置特点使 1 号、 2 号一次风 口之前弯头的离心作用使浓煤粉射入炉内 向火侧;而 3 号、 4 号角一次风口之前 弯头的离心分离作用,使浓煤粉射向背火 侧。因此,

5、 l 号、 2 号角利用风粉流经 弯头的离心分离作用,在一次风管弯头后 分面成两个水平管箱;3 号、 4 号角下、 中一次风道内分别加装浓淡分离装置,把 原背火侧的浓煤粉气流导向向火侧,这样 使炉膛内的向火侧各具备一股浓煤粉气流。( 2 )在中、下排的燃烧器喷口处设计 了内置式稳燃体。钝体采用耐热钢加强板 支撑,安装在喷口一定位置上,稳燃体为 非流线型,当风粉气流流进时,会在尾迹 区产生内回流,卷吸高温烟气,以利于燃 料的着火和提高其自身的稳燃能力。着火 后的煤粉气体仍在炉膛内形成切圆燃烧。 ( 3 )改装浓淡型钝体燃烧器不切割水 冷壁,保持一次风喷口流通面积不变,稳 燃体增大,即整个燃烧器喷

6、口大于原喷口 尺寸,中、下排一次风喷口尺寸为 560X470mm ,所有二次风口结构尺寸不 变,如图 3 所示。 ( 4 )由于一次风管道系统结构差异, 导致各层、同层支管各阻力系数差异性, 采取在一次风管配粉器前加装一次风可调 缩孔,利用可调缩孔的挡板调节一次风管 的阻力,使各一次风管的阻力相等,达到 平衡一次风管阻力的目的,从而顺利调匀 各一次风管风量 、粉量。 3 热力试验热力试验 2 号炉改装浓淡钝体燃烧器后,进行 了必要的冷、热态试验。 3 . 1 冷态试验冷态试验 3 . 1 . 1 一次风动压管流速系数的标定 利用标准毕托管、微差压计选取合适 风量,对一次风测速元件逐个进行标定,

7、 标定出每个元件的流速系数 Kd ,标定结 果见表 1 。 在一次风挡板全开情况下,测最浓淡 型钝体燃烧器实际阻力为 228 Pa ,流体绕 流钝体形成阻力系数 1 . 28 .3 . 1 . 2 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观测 我们对浓淡钝体燃烧器喷口做了飘带 试验和焰火试验,结果如下: a 中、下层各一次风口气流流线均呈现微拉伐尔线。 b 在各拉伐线喉部至燃烧器存在着 内回流区。 c 在主气流两侧用移动式飘带发现存在外回流区长度约为 270 mm 。 d 用移动飘带测量每个喷口四小角 发现存在外回流区。 e 用细带在内回流区观察发现存在 高旋转涡管。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测试结 果,强风环居于炉膛中心

8、,直径为 5m 左 右,贴壁风速最大为 5 . 3m / s 。 3 . 2 热态试验热态试验 3 . 2 . 1 一次风可调缩孔热态调试 调整可调缩孔挡板的目的是使各一次 风管路的阻力相等,保持各一次风管落粉 处静压相等,从而顺利调平各一次风管风 量、粉量。根据一次风设计风速 22m / s ,风粉浓度比 052 kg / kg 可计算出满足 设计要求而不堵一次风管的一次风毕托管 动压必须保持 250 Pa 左右,由此可计算出 动压管指示,以此作为调节一次风可调整 孔开关程度的依据。 3 . 2 . 2 低负荷稳燃试验 维持锅炉负荷 210 250 t / h 。试验 开始时,甲侧制粉系统运

9、行,氧量维持在 2 . 6 % 3 % ,一次风总压 2 000 2 100 Pa ,炉膛微负压一 35 一 10 Pa ,二次 风配风方式采用束腰式,采取开大上、下 二次风,少开中二次风的办法。粉位 4 . 0 5 . 0m ,共 8 台给粉机投入。撤油后燃 烧稳定,运行正常,两小时后启动乙侧制 粉系统,甲、乙两套制粉系统同时运行, 负荷 230t/t 左右,二次风配风相应变化, 8 台给粉机投入运行,炉膛负压波动比较 大,主要原因是乙制三次风单管运行(因 1 号三次风喷口漏粉严重,关闭三次风门) 四角不均匀造成,炉膛火焰燃烧相对较差, 但燃烧稳定,运行状况良好。 30 min 后 停止乙侧

10、制粉系统,只有甲制单独运行, 负荷 210 230t / h , 氧量维持在 4 . 0 % 4 . 5 %,一次风总压 2 000 2 100Pa ,炉 膛负压一 30 一 10Pa , 粉位 4 0 5 . 0m , 7 台给粉机投入该工况维持运行 8 小 时,锅炉燃烧平稳,火焰明亮,运行良好。在低负荷试验期间,进行了启停乙制 粉系统试验各一次,另外,投、停给粉机 试验多次,燃烧稳定,炉膛负压和各部风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火焰监视器显示 火焰正常,各运行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3 . 2 . 3 额定负荷 试验燃烧器改造后,增加了一次风系 统的阻力。根据改造后试验,当锅炉负荷 在 410t/

11、h 时(额定出力)甲送挡板开度为 65 % ,乙送为 60 % ,送风机压头能满足 燃烧器改造后送风系统阻力增加的需要。 燃烧器改造前后各项经济指标试验结果见 表 2 。 4 运行状况及经济效益分析运行状况及经济效益分析 4 . 1 改后运行状况改后运行状况 4 . 1 . 1 炉膛温度场均匀 由于将各层一、二次风速及风粉浓度 基本调匀,再加上煤粉分离装置和钝体配 合,炉膛内的向火侧都具有浓煤粉气流, 煤粉在炉膛内分布均匀,不仅充分发挥了 向火侧煤粉着火优势,有益于稳定和强化 燃烧,而且能降低炉膛内不同部位的温差。 由表 3 可以看出,在同一高度燃烧断面上, 炉膛四周火焰温并差tmax = 3

12、0 ,这 说明火焰在炉膛中分布均匀,燃烧中心居 中均匀的炉膛温度场,不仅有益于炉内 过程也有益于锅内过程,有利用降低热偏 差,保证良好的汽水循环;避免了局部热 负荷过高和管壁温度过高,从而减少了氢 腐蚀的客观条件。 4 . 1 . 2 增强了对流传热 根据国内研究资料介绍,实现煤粉稳实现煤粉稳 定着火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炉内高温烟气与定着火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炉内高温烟气与 煤粉气流的对流传热煤粉气流的对流传热,这部分热量约占 70 % 90 % ,而炉内辐射传热约占 10 % 30 % 。该燃烧器设计采用内置钝体,又因四角 小棱柱强射流,即保证一次风射流的刚度, 又可增强内外回流传热,有益于煤粉提前

13、 着火,稳定和强化燃烧。 4 . 1 . 3 延长了部分煤粉在炉膛的停留时间 在煤粉分离装置和钝体的作用下,使大部 分煤粉射向向火侧。因煤粉的离心作用, 部分煤粉,特别是粗粒煤粉,脱离主射流 单独进人高温富氧回流区,这对煤粉的提 前着火十有益。而且这部发煤粉在进入炉 膛主旋转气流以前,有一个减速过程,从 而增加了煤粉颗粒在燃烧区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燃烧区域的热强度。 综上所述,改造后的燃烧器有益于煤 粉提前着火,增强了燃烧区的热强度、提高了该区的炉膛温度,反过来又有益于增 强对流 各运行工况下炉膛温度测 t 记录见表 3 。和辐射传热,使燃烧工况处于一个新的、 有益于燃烧的平衡状态。 4 . 2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正常情况下,负荷不低于 55不需投 油助燃,且各项运行参数正常。据运行资 料统计, 1996 年比 1995 年节约渣油 2770t , 1997 年比 1996 年节约渣油 4 636t 。 满负荷运行时,燃烧更加稳定,炉膛 温度比改前提高 90。在煤质基本相同, 给粉机转速相同情况下,锅炉负荷可提高 3 . 2 % ,飞灰含碳量下降 3 % ,排烟温 度比改前降低 7 ,锅炉效率提高了 2 . 5 %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 5 600 吨左右。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