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08795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引言第一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 2001 年美国的安然公司因会计造假致使破产事件的发生,美国一直被认为拥有全球最好的会计准则,最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的神话随之而破灭。在此之后又相继发生了世界通信等一系列财务会计丑闻事件,这就使得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遭到了质疑。这为了防止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次发这样的事件,美国参议员萨班斯和众议员奥克斯利一起提出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即 SOX 法案) ,2002 年 7 月 30 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这个法案。这个法案有利于投资者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切实保护自己的利合理益;有利于企业信息的正确披露,有利于加强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市场的企业管理。 在美国

2、发生这个重大事件的同时,我国也发生了类似的会计丑闻,例如:“安然事件”以及“银广夏事件” 。 2001 年 8 月财经杂志 银广夏陷阱一文报道虽然银广夏 2000 年股份上涨幅度高达 44%,其收入和利润也高达7.45 亿元,但是这一系列的数字只是他们公司造假行为的华丽外表。银广夏这“辉煌的业绩”也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故事骗局。我国一些列的会计丑闻的出现,加强了我国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为此, 2008 年 6 月 28 日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 年 4 月 26 日,财政部等部门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这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起形成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

3、规范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意味着我国的内部控制法制化程度越来越强,内部控制体制越来越趋向于合理化、规范化。总的来说,与内部控制有关的的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对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一章 引言1.2 研究意义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经把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国际上各个国家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因此我国的企业管理者也应当认识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第一,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财务信息的缺陷和弊病,查漏补缺,减少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

4、增强财务信息的质量,进而加强企业管理;第二,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投资者以及消费者透彻的了解与自身相关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从而可以尽量避免自己的合理利益受到侵害,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三,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从而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综述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综述2.1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构成要素1936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这一文告,该文告最早提出了内部控制(international control)这一概念。在此之后

5、,国际上很多国家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推进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是由 1992 年 COSO 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并在 1994 年将此框架修改。这一内部控制及整体框架中重新定义、提出的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所实施的,为保证企业的营运效率效果、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可靠性及保证企业遵循相关法令等目标而合理实施的过程。这个定义成为了现在国际上各个国家普遍认同采用的内部控制的定义。有关内部控制是什么见图 1:为什

6、么控 制控制 什么谁来 控制内部 控制帮助达成 组织目标风险人员、规 章制度、 流程图 2-1 内部控制是什么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综述1988 年美国审计职业界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这一概念,这成为了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最早理论,这一概念指出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由美国多个专业团体组成的“内部控制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即 COSO),在 1992 年 9 月份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 COSO 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框

7、架包括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监控。此后,根据萨班斯一一奥克斯利法案 ,2004 年 9 月 COSO 委员会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ork,简称 ERM)。该框架所提出的的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在 COSO 报告的五要素的基础上修改为八个要素,即是:内部 环境、 目标设定、 事项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2.2 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内部控制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内部牵制阶段,这个阶段是保证账项正确无误的理想控制

8、方法。 第二阶段是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重点是建立健全制度。第三阶段是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强调内部控制的环境、会计制度和内控程序三个方面的内容。第四阶段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这一阶段把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整理成五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第五阶段是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3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全面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涉及到企业对每项业务个每个流程,每个岗位的每个员工,不能有任何遗漏点,这样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健全以及完整。二、互相制约原则,应该合理设置内部控制的各个岗位,使得其同财务岗位一样,各执其责,互不牵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控这确实得到有效的执

9、行。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综述三、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管理层应该从企业的总体情况出发,本着节约控制成本的原则,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层次和控制重点,而并不是一味的设置尽可能多的控制点。四、适时性原则,每个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发展目标以及外部环境是随时有可能变化的,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更改内部控制制度以使其适应环境的变化。五、关联性原则,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应该考虑到这一特点将内部控制适时适地的联系起来,以保证起作用的强有力发挥。六、合法合规原则,虽然每个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同,企业的本身情况不同、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不同,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同。但

10、是无论哪一种行业,在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必须考虑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不能违背。2.4 内部控制的目标促进提高经营管理里效率,即企业的营运目 标促进实施发展战略,即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即是企业的报告目 标促进资产完整安全,即企业的资产目标促进国家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即企业的合规目 标企 业 内 部 控 制 的 目 标图 2-2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第三章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本篇论文借鉴朱荣恩等人的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对内部控制的总体应用效果从企业类型、所处行业和规模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调查结果显示

11、:从企业类型来看(见表 2-1) ,国有企业中选择“较好”的比例以及“很好”的比例方面有 59%,而集体企业选择这两种情况的比例为 80%,私营企业为 70.5%,外商投资企业为 15.4%。很明显,虽然国有企业选择“很好”及“较好”的比例比外商投资企业的高,但是比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都要低;国有企业选择“较差”比例方面的有 1.8%,而其他企业类型却没有;同时,国有企业中选择“很好”的也只有 2.7%。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大体得出这样的结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这四类企业类型中是最为薄弱的。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在表面上看来内部控制做得比较好,但在实际中,其贯彻和执行的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表 2-

12、1 从企业类型比较内部控制的总体应用效果情况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合计家 数比 例家 数比 例家 数比 例家 数比 例家 数比 例家 数比 例国有企业32.76356.34439.321.800.0112100集体企业220.0660.0220.000.000.010100私营企业317.6952.9529.400.000.017100外商投资 企业00.0215.41184.600.000.013100合计85.38052.66240.821.300.0152100第三章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企业所处行业来看(见表 2-2 ),一些新兴行业、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如信息技术、电讯等

13、内部控制的效果较好,信息技术行业选择“较好”的比例达到了 100%;而一些传统产业,如工业、主要消费行业,其内控效果则较差。在所有行业中的内部控制的总体应用效果上,金融行业相对来说是最好的,其中选择“很好”的企业比例占 10%,在所有行业中是最高的;金融企业中选择“较好”的占 60%,比于能源行业稍微逊色。众所周知,金融行业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正因为如此,金融行业的内部控制效果才会比较好。也是因为金融行业高风险这一特点,所以我国主要从金融行业开始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其他行业的内部控制与金融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应该考虑各个我国各个行业不同的特点,加强各个行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程度和执行

14、力度。表 2-2 从企业行业比较内部控制的总体应用效果情况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合计家 数比 例家 数比 例家 数比 例家 数比 例家 数比 例家 数比 例能源25.32668.41026.300.000.038100原材料00,024036000.000.05100工业47.12035.73053.623.5700.056100金融11066033000.000.010100信息00.0410000.000.000.04100第三章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技术电讯00.0758.3541.700.000.012100健康护理00.0110000.000.000.01100可选消费0

15、0.024036000.000.05100主要消费00.035035000.000.06100公用事业16.7960533.300,000.015100合计85.38052.66240.820.000.0152100从企业规模来看(见表 2-3 )内部控制的总体应用效果,大型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中选择“很好”以及“较好”的比例分别是 60.9%和 56.9%,中型企业中选择“很好”及“较好”的企业有 22.2% ,选择“一般”的有 77.8%,只有大中型企业中有 3.4%的企业选择了“较差” ,其他规模的企业则没有。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所有企业规模中,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是最差的,而大中

16、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就大体相同。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的规模越大,其内控效果越小,反之,规模越小的企业,其内控效果一般越差。第三章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表 2-3 从企业规模比较内部控制的总体应用效果情况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得出:从企业规模比较所得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共统计调查的 152 家企业中选择 “很好”和“较好”的企业家数只有 88家,这个比例仅为 57.9%。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以上的调查问卷主要是调查的内部会计,而内部控制的综合方面却还没提及。在我国,内部控制还只是侧重于内部会计控制方面,而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应用效果却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一点同样很难让人满意。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合计家数比例家数比例家数比例家数比例家数比例家数比例小型企业218.2654.4327.300.000.011100中型企业00.0222.2777.800.000.09100大中型企业35.23051.72339.723.400.0587100大型企业34.14256.82939.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