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译文和易解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8793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译文和易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字经译文和易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字经译文和易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字经译文和易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字经译文和易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字经译文和易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译文和易解(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字经1 三字三字经经 人之初人之初 性本善性本善 性相近性相近 习习相相远远【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 与坏的差别。 【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艮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 差异越来越大。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启示: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 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苟不教苟不教 性乃迁性乃迁 教之道教之道 贵贵以以专专【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

2、致地去教育孩子。 【易解】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 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 (据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著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 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 启示: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 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昔孟母昔孟母 择邻处择邻处 子不学子不学 断机杼断机杼【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

3、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 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 (从坟场附 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 )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 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 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 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 用处了。 启示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4、。做为孩子,要理解 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窦窦燕山燕山 有有义义方方 教五子教五子 名俱名俱扬扬【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易解】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 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启示: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 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养不教养不教 父之父之过过 教不教不严严 师师之惰之惰【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

5、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三字经2的懒惰了。 【易解】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 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 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 (严师出 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教出好孩子,必须父母与老师双方面配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 学校教育共同努力。 ) 启示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 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

6、求自己。 子不学子不学 非所宜非所宜 幼不学幼不学 老何老何为为【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 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易解】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 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启示: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 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玉不琢玉不琢 不成器不成器 人不学人不学 不知不知义义【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

7、不能成才。 【易解】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透过学习,就无法 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道那些事合不合乎义理,应不应该做? 启示: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 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为为人子人子 方少方少时时 亲师亲师友友 习习礼礼仪仪【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 识。【易解】作子弟的,要趁著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好好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 仪。 启示: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

8、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 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香九香九龄龄 能温席能温席 孝于孝于亲亲 所当所当执执【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 效仿的。 【易解】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在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就用扇子先 将父母的床铺煽凉,再请父母就寝;冬天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母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母安睡。 类似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 启示: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 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融四融四岁岁 能能让让梨

9、梨 弟于弟于长长 宜先知宜先知【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三字经3小就应该知道的。【易解】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晓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兄长吃,自己选择较小的。 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育培养。 启示: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 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首孝弟首孝弟 次次见闻见闻 知某数知某数 识识某文某文【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 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

10、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易解】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字的变化,并 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章,来修养自己。 启示: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 这从两点做起。 一而十一而十 十而百十而百 百而千百而千 千而万千而万【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 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易解】一是数字的开始,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如此累积上去,可以无穷 无尽。 启示: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

11、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 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三才者三才者 天地人天地人 三光者三光者 日月星日月星【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 “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易解】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 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 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日、月、星。启示: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

12、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 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三三纲纲者者 君臣君臣义义 父子父子亲亲 夫夫妇顺妇顺【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 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易解】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 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 启示:启示: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 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13、 曰春夏曰春夏 曰秋冬曰秋冬 此四此四时时 运不运不穷穷【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 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易解】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三字经4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启示: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 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曰南北曰南北 曰西曰西东东 此四方此四方 应应乎中乎中【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 置

14、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易解】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 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启示:启示: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 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曰水火曰水火 木金土木金土 此五行此五行 本乎数本乎数【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 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易解】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为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特性,称为五行,并

15、将这五行的变化以数学的原 理加以归纳,发现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相生的关系;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相克的关系。 启示:启示: “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十干者十干者 甲至癸甲至癸 十二支十二支 子至亥子至亥【译文】 “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易解】十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有十个,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地支有十二个,都是古人计算时间

16、的符号;地支用来计算每日的时间,如:子时是指凌晨 11 时至 1 时, 丑时是指 1 时至 3 时,午时是中午 11 至 13 时。天干与地支互相配合用来计算年,如甲子年、乙丑年 等。(六十年为一甲子) 启示:启示: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 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曰黄道曰黄道 日所躔日所躔 曰赤道曰赤道 当中当中权权【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 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易解】黄道是太阳在太空中所运行的轨道,赤道是地球的中线,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启示:启示: 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 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赤道下赤道下 温暖极温暖极 我中我中华华 在在东东北北【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 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易解】赤道附近为热带,温度极为炎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