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基地洪梅不再沉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8468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红色基地洪梅不再沉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打造红色基地洪梅不再沉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打造红色基地洪梅不再沉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打造红色基地洪梅不再沉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打造红色基地洪梅不再沉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红色基地洪梅不再沉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红色基地洪梅不再沉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造红色基地洪梅不再沉默打造红色基地洪梅不再沉默第一支部办公楼旧址莫萃华故居文化锐观察系列报道之三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纪念日。为了将洪梅这块具有无限红色命资源发掘出来,洪梅镇有关部门最近制定了一系列打造红色基地的措施,其中,邀请党史专家为洪梅命历史寻找资料、成立纪念馆和召开座谈会、寻找命者的资料成为当务之急。 洪梅镇党委委员麦沛坚说,洪梅是最早发展党组织、团组织的东莞命发源地。而莫翠华是东莞的第一位命者,又是他在洪梅创建的第一个党支部、团支部。“因此说洪梅是东莞共产党命的摇篮,是东莞红色命活动的发源地都可以。”文/图 记者陈明、陈臣洪梅镇党委委员麦沛坚:洪梅是东莞红色命的“摇篮”日

2、前,洪梅镇党委委员麦沛坚约见记者座谈时认为,多年来,作为东莞最早的红色命发源地,洪梅镇一直没有放开去挖掘、发扬整合这段历史资源,以至于东莞内外人士一谈到东莞的红色文化和共产党历史时,首先想到的是大岭山的东江纵队的事迹。这说明大岭山在挖掘东江纵队命事迹时工作做得好,在保护红色文化方面做得出色。“实际上,洪梅的红色历史与大岭山不同,东莞的共产党命最早就是在洪梅展开,东莞第一个党员、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团支部都是在洪梅成立的,后来在莞城正式成立的中共东莞县委就是在洪梅的特别支部基础上建立的。而洪梅人莫萃华是东莞红色命的开拓者和引路人。”“因此,说洪梅是东莞这个地方的红色命发源地、摇篮也不为过。”麦沛

3、坚说,东莞的红色文化发源于洪梅,因此,洪梅在东莞命历史中肩负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洪梅目前正在着手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其中包括邀请党史专家前往举行研讨会、挖掘洪梅命历史的一些细节、查访当年命者后代的去向以及寻找洪梅命历史的资料、物品。大力挖掘当地的红色历史“当年莫萃华成立中国共产党东莞支部时,将办公室设立在自己的家里面,现在他的故居已经被保护起来,以后还将围绕着这个故居进行一系列的规划和设计,其中展览馆、纪念馆等场所是必须要建起来的。”麦沛坚透露说,将把洪梅命历史资料进一步发掘出来,以供制订下一步的计划。“将纪念馆和博物馆建立起来后,洪梅完全可以成为东莞内外的红色文化研究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洪

4、梅镇除了挖掘当地的红色历史外,还邀请权威的党史专家前往实地考察、研讨和论证,并接触在香港等地的命者亲属,力图将洪梅作为东莞红色命策源地的资料最大程度上予以整理和完善。交通枢纽将洪梅推向发展的最新平台洪梅镇由于地处水乡片区,至今仍然与麻涌、中堂等北部片区一起列入东莞的欠发达镇,在经济总量方面目前处于靠后位置。但是,正因为如此,反而为洪梅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土地利用、交通规划上,红梅的地位开始受到市民们的重视。洪梅镇主干公路望沙公路贯穿该村,南接沿江高速,距广州、深圳均约 30 分钟车程,北有厚洪公路,由洪屋涡至西部干线只有 4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穗莞深线、莞佛线、琶洲

5、线、东莞 R1 线 4 条城轨将在洪梅交汇,该区域将成为珠三角城际轨道的交通枢纽站。洪梅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洪梅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物流服务业和居住产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当年第一支部办公楼现改为老人活动中心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洪梅镇洪屋涡村。在洪屋涡村管理处工作人员江先生的指引下,记者走到了洪屋涡村庙下坊庙前路 3 巷 1 号,这里是东莞第一个中共支部的办公旧址,莫萃华同志当年任第一任东莞党支部书记时就曾在此办公。村里的老人们告诉记者,办公室旧址的房屋已经建过,只有侧墙上的灰色青砖部分依旧是当年的模样。办公室左侧的主体部分曾经改为供销社,到现在改成了洪屋涡村老人活动中心,只有右

6、侧的小房间是当年的办公旧址,右侧房门已经锁上。透过门缝儿,呈现在眼前的只是一些堆积的杂物,早已不是当年办公的样子。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洪屋涡村东南坊 10 巷 17 号的莫萃华故居遗址。遗址上的房屋木门已经锁上。村里老人说,莫萃华故居本来是三间两廊青砖瓦屋,但 1966 年左右,已经由其长子嫡孙莫志辉改建过,原房屋面貌也已不存在。眼前这幢上世纪 60 年代的普通民房样式的直头屋是改建过的莫萃华故居,面积约为 40 平方米,现已无人居住。洪屋涡村还有命后代老人们告诉记者,莫萃华嫡孙莫志辉一家也已经搬到了河对面的东南坊河东新村 9 巷2 号内。在一幢两层半的居民楼内,记者见到莫志辉的妻子王氏。她告

7、诉记者,丈夫莫志辉已经 66 岁,身体也还健朗,膝下有两女一儿。莫志辉的儿子莫贺宁告诉记者,曾祖父莫萃华共育有两双儿女。1928 年,莫萃华随队伍在一次与国民党军队战斗中牺牲后,儿女由其妻子在洪屋涡村抚养长大。“爷爷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算起来应该接近 80 岁左右,现都居住在香港。”在昨日的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洪屋涡村还住着不少命先辈们的子孙。东莞红色命第一人莫萃华在洪梅镇,“莫萃华”这个名字被永远铭记。在早期东莞党史上,莫萃华属于首屈一指的人物。他出生于洪梅镇洪屋涡村,是东莞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又是东莞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莫萃华 25 岁时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其短暂的一生为东莞红色命留下了

8、不可磨灭的一页。莫萃华少年时就读于莞城县立高等小学,继升读于东莞中学,后因家境困厄,中途辍学随父到广州当工人。1920 年秋冬参加粤军,投身于反对南北军阀的斗争。并于 1922 年3 月在广州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3 年 5 月受广州团地委的委派,回到家乡洪梅,在洪屋涡村从事地下命活动。随后,他主持建立了东莞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24 年 2 月转为党员,成为东莞第一个共产党员。 1924 年底,莫翠华在洪梅建立了东莞第一个党支部,莫萃华任书记。1929 年初,莫萃华随丁福队伍在增城仙村与国民党军队袁虾九部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其遗体被运回洪屋涡安葬,时年仅 2

9、6 岁。洪梅:7 处“古建筑“为镇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http:/ 2011 年 07 月 20 日 08:59 东莞阳光网 我要评论(0) 字号:T | T今天上午,记者从洪梅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了解到,该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经进入整理汇总阶段,经过认真评估和筛选,确定“梅沙村庭筠梁公祠”、“尧均炮楼”等 7 处古建筑及近现代重要史迹的代表性建筑为该镇首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洪梅镇梅沙村的庭筠梁公祠,是该镇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宗祠,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粱架,大门前砌造围墙作保护之用。文广中心工作人员李红立告诉记者,该祠堂具有清代岭南

10、建筑的特点,是研究当时建筑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梅沙村历史也有一定的价值。梅沙村梁老伯:“以前建好之后,还没有解放时做过学校,解放后做过供销社,做过广播站,现在大队用来做展览室,有了这间公祠在这里比较好遗传古迹,如果保护好,以后子孙有纪念意义。”工作人员李红立:“通过这次普查,全面掌握洪梅镇现存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情况,把具有洪梅水乡特色的古迹发掘出来,进行更为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确保文物的完整性。”文物古建,不可再生,留下真实的文化遗产,才能使中华文明有迹可寻。为使历史文物得到更好保护,洪梅镇从 2007 年开始,对全镇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1、等开展普查,了解其现状,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科学研究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强文物本身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记者获悉,除了“梅沙村庭筠梁公祠”以外,该镇还确定了“尧均炮楼”、“洪屋涡村老虎安楼”、“梅沙凉棚”等为该镇首批文物保护单位,接下来该镇将进行资料的汇总、建立数据库,并依照相关文件,根据实际情况对该镇一些重点文物遗产进行挂牌保护,不准出卖,不准损坏,并通过广播电视、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大力弘扬保护历史文物的重要性。工作人员李红立:“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是我们洪梅的财富,见证了洪梅镇从成立到飞跃发展的时代变迁,是“水乡洪梅”鲜活的物证,我们呼吁市民要好好地爱护、保护,传承洪梅的文化历

12、史。”1.广广东东省省东东莞莞市市洪洪梅梅镇镇【概概况况】洪梅镇建镇于 1981 年,是东莞市最年轻的一个镇。地处东莞市西南部, 珠江口东岸,与广深公路、广深高速公路紧密相连,距广州 35 公里,离深 圳 80 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常青、气候宜人。盛产水稻、香蕉、 甘蔗和优质鱼虾蟹,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总面积 33 平方公里,总人口 3.96 万人。下辖 9 个自然村和 1 个居委会。2000 年,社会总产值 41007 万 元,工农业总产值 36030 万元,均比 1995 年增长 1.5 倍以上。 【工工业业对对外外经经贸贸】19962000 年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

13、。1999 年 10 月, 成立台商联谊会,促进招商引资工作。至 2000 年底,全镇共有外资企业 39 家,其中三资企业 17 家,来料加工企业 22 家,分别来自日本、香港、台湾 等国家和地区;较知名企业有洪梅电器厂、东莞精美拉链厂配件有限公司等, 其中洪梅电器厂是镇第一家外向型企业,1997 年被评为省出口创汇先进单 位。此外还有制衣、制袋、电器、五金、整染、制、包装、拉链、制线等。 全镇利用外资总额 9.14 亿港元,比 1995 年底前利用外资总额 4.30 亿元增 加近 5 亿港元,翻了一番,其中 1997 年和 2000 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速度 位居全市第一;19962000 年

14、出口创汇累计 26073 万美元,其中来料加工 企业工缴费 1583.01 万美元,“三资”企业出口总值 24489.99 万美元。2000 年,全镇镇办企业 14 家,村办企业 42 家,私营企业 9 家,投资总额 3.12亿元。2000 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 31240 万元,比 1995 年增长 2.8 倍, 年均增长 53.58%。 【农农业业】19962000 年积极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和“三高”农业。 2000 年,全镇农业总产值 4790 万元,比 1995 年增长 5.2%。实施科技兴 农战略,建立黎洲角村水稻抛秧示范点,夏汇村水稻免耕示范点,洪屋涡村、 梅沙村种植高

15、产豆角示范点。1999 年 11 月,洪屋涡村民江妹购买了洪梅镇 首台收割机,标志着洪梅镇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迈出了新一步。2000 年, 市农委把洪屋涡村定为甘蔗改制试点,洪梅镇藉此调整农业布局。2000 年 全镇耕地面积 1117.5 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 1073 公顷,香(大)蕉种植 面积 589.5 公顷,甘蔗面积 35.3 公顷,(含复种面积)蔬菜面积 1227 亩,花 卉面积 10.7 公顷。种植香蕉、甘蔗、水稻等传统三大农作物的面积比 1995 年略有下降,种植蔬菜瓜果、花卉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比改制前增加 56.7 公顷和 6.7 公顷。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积极与果蔬批

16、发商行及食品厂达 成收购协议,解决农户改种难、卖出难问题。鼓励农民发展畜牧业,推广饲 养优良品种,2000 年,全镇生猪饲养量 11970 头,出栏量 7693 头,三鸟 饲养量为 44261 只,比 1995 年增加 1 倍多。为扶持农民勤劳致富,自 1998 年以来,镇财政以年息 3 厘、每户 1 万元的额度贷款给专业户,至 2000 年底,扶持的种养专业户累计 336 户,扶持金额为 336 万元。做好延 长农村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的工作,于 1999 年底全面完成“两证一书”的发 放工作。加强水利建设,19962000 年共投入 2022.1 万元(含市、镇、村 三级)。 【体体制制改改】自 1996 年始,对镇、村两级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抓好镇办集 体企业转制工作,按照一厂一策的原则,采取抵押承包和风险经营机制二种 形式进行转机建制;1997 年,成立镇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加强对镇集体资 产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增值。全面完善财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