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期中论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8449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期中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期中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期中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期中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簪花仕女图论谢赫六法对中国绘画的影响谢赫(公元 479502 年)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事迹不可考。善作风俗 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评价了 3 世纪至 4 世纪的重要 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 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古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 就是指出了: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的效果。这一理论认识的出现是进步的现象。他提出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 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的目 的,即人物画

2、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顾恺之的关于绘画艺术的言 论,以及魏晋以来人们对于人物的鉴赏评论所一致强调的人的精神气质的生动的表现。这 些言论是谢赫提倡“气韵生动”的根据。“骨法用笔”主要的是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 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从古代画论中可见古代画家和评论家对 这一点的重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色、构 图。“传移模写”是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也是复制的方法。关于临摹,古代有很 多不同的技术,是一个画家所必须熟悉的。由此可见,“六法”是古代绘画实践经,提高 为理论的。关于“六法”,过去存在着若干混乱的看法。

3、或有意的加以神秘化,例如说: 五法可以学,而气韵只能先天的。或者用气韵生动否定其余诸法的必要性,而流为形式主 义的掩护。或者把“六法”当作创作实践的技法,用以证明古人的写实技法已达到很高的 水平。诸如此类混乱的看法,都有待用历史观点加以澄清。谢赫的“六法论”之重要,乃在于他作了这一整理集中的工作。虽然“六法”之间的 正确的科学的逻辑的关系没有完全明确起来,然而由于反映了绘画艺术发展的一定阶段上 完整的认识,而此认识既肯定了根据对象造型的必要性,也提出了理解对象内在性质的重 要性,同时也指出笔墨是表现对象的手段。古画品录的大部分文字是谢赫评论曹不兴 以及他同时代的二十七个画家的作品。他在评论中,

4、把画家分成六品,即六个等级。这一 方面也是当时对人品评所采用的方法。对人的评论以精神气质、风度为标准。所以这一分 别等第的方法,和“气韵生动”的概念,都和当时评论人的风气有关系的。除画品以外, 当时还有诗品、棋品等,都是借用了评论人物分别等第的方法。谢赫古画品录 中对于画家的评论的重要意义也在于保留了可贵的史料。在他之后有陈朝姚最的续画品 ,唐朝李嗣真的后画品,僧彦悰的后画录,这就开始了中国绘画史的最早的著述, 至唐代,由张彦远汇集成历代名画记。六法论为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 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 内

5、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 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 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 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 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除了唯一性之 外,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

6、明唐代的社会政治比较开 明,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 格的开端,而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很高,是典型的唐 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这卷画用笔朴实,气韵古雅, 以工笔重彩依次描绘了 5 名贵族妇女和一名仕女的形象。春夏之交,她们在幽静而空旷的 庭园中,过着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这些贵族妇女体态丰满,服饰豪华。高耸的 云髻,前面簪着步摇钗,头顶戴着不同的折枝花朵,身着齐胸的贴身长裙,外披敞领宽肥 纱衣。点缀在人物中间的有两只可爱的小狗与一只丹顶鹤,画幅的尽头,竖立起一面玲珑 石,它后面

7、是一株盛开的辛夷花,粉紫色的花朵陪衬着少许的绿叶,把整个画面气氛装点 得非常和谐。整幅画沉着艳丽的色彩,更展现了唐代人物画富丽工整的风格。画中描写的 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政治比较开明,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 品才能够流传下来。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此前的绘画内容 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 簪花仕女图无论是线条和赋色的技巧,还是对人物的 刻画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画中伫立的妇女虽然装束相似,面容相仿,但却没有雷同呆板 的感觉。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简洁而遒劲的长线条,十分准确地表现每个妇女各不相同的 手势,又恰当地安排了复杂的色调,经过千年的岁月,这些颜色仍然

8、很好地保留在画绢上, 可见唐人用颜料之精。全图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表现出作者 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全图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 能以简洁有力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各种不同手势。对衣纹和衣裙图案的描绘信笔而成,似 规整但又非常流动。至于人物发髻和鬓丝,精细过于毫毛,笔笔有飞动之势。敷色虽然复 杂,但层次清晰,丝绸间的叠压关系交待得非常清楚。薄纱轻软透明、皮肤光洁细润的质 感十分逼真。 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仕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 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人物的描法以游 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特别是在色彩的辅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纱罗和肌肤的 质感。画家在手臂上的轻纱敷染淡色,深于露肤而淡于纱,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滑如凝脂的 肌肤和透明的薄纱,传达出柔和、恬静的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